陳 敏,唐澤勛,*,馮 澤,商士波
(1.湖南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材料研發(fā)部,湖南 湘潭 411201;2.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鎳鈷錳三元材料綜合了LiNiO2、LiCoO2和LiMnO2等3種層狀材料的優(yōu)點,可彌補單一材料的不足,有明顯的協(xié)同效應,是目前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首選正極材料之一[1]。
提高鎳鈷錳三元材料的充電終止電壓,可提高容量,進而提高能量密度。目前,國內外廠家生產(chǎn)的三元材料形貌多為一次顆粒團聚的二次球。由于二次球內部的一次顆粒之間存在間隙,在進行表面包覆處理時,部分一次顆粒表面無法得到包覆,特別是在提高電壓后,表面及顆粒之間的間隙會加劇與電解液的副反應。隨著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二次球后期會出現(xiàn)一次顆粒界面粉化的問題,導致內阻變大、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和循環(huán)性能降低[2]。將三元材料制成單晶形貌,能很好地避免上述問題。何玉林等[1]用B2O3包覆單晶三元材料,提高了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但測試電壓僅為3.0~4.3 V,并未進行更高電壓的測試,且未進行全電池性能的評估。
本文作者通過固相高溫燒結法制備單晶高電壓三元材料 LiNi0.6Co0.2Mn0.2O2(NCM622),通過 Zr、Ti共摻雜,降低材料陽離子混排程度,用Al2O3包覆來提高材料表面結構的穩(wěn)定性,并進行更高電壓的性能測試及全電池性能的評估。
按n(Li)∶n(Ni+Co+Mn)=1.08∶1.00的比例稱取2 kg前驅體Ni0.6Co0.2Mn0.2(OH)2(貴州產(chǎn),電池級)和相應的碳酸鋰(Li2CO3,江西產(chǎn),電池級),高速混合30 min,得到均勻分散的混合料。將混合料裝入匣缽中,置于通氧氣的廂式密閉燒結爐內,以3℃/min的速率(下同)升溫至800℃,恒溫燒結4 h,再升溫至900℃,恒溫燒結8 h,冷卻至室溫。對物料進行對輥粗破、氣流粉碎,再過300目篩,得到未摻雜的NCM622正極材料,記為NCM-A。
采用相同的方法,原料中按n(Zr)∶n(Ti)∶n(Ni+Co+Mn)=0.002∶0.001∶1.000 加入納米 ZrO2(美國產(chǎn),AR)和納米TiO2(美國產(chǎn),AR),制得 Zr、Ti雙元素共摻雜的 NCM622正極材料,記為NCM-B。
按n(Al)∶n(Ni+Co+Mn)=0.001∶1.000 的比例稱取適量Al2O3(美國產(chǎn),AR)和NCM-B,高速混合20min,得到均勻分散的混合料。將混合料裝入匣缽中,置于廂式密閉燒結爐內,通入空氣,升溫至700℃,恒溫燒結6 h,隨后冷卻至室溫,對物料進行對輥后,過300目篩,得到 Zr、Ti共摻雜和Al2O3包覆同時改性的NCM622正極材料,記為NCM-C。
用JSM-6510型掃電子顯微鏡(日本產(chǎn))對制備的正極材料的微觀形貌進行觀察;用Tecnai G2F20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美國產(chǎn))進行TEM和高分辨率TEM(HR-TEM)分析。用ESCALAB 250Xi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儀(美國產(chǎn))對樣品進行金屬元素的表面組成分析。用ICAP 63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儀(美國產(chǎn))進行元素分析。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氫氧根和碳酸根[3]。用UltimaⅣ型X射線衍射分析儀(日本產(chǎn))對制備的正極材料進行結構分析,CuKα,λ=0.154 06 nm,管壓40 kV、管流40mA,掃描速度為0.5(°)/min,步長為 0.02°。
1.3.1 扣式電池
將制備的NCM622材料、乙炔黑(天津產(chǎn),99.5%)和黏結劑聚偏氟乙烯(PVDF,廣東產(chǎn),99.9%)按質量比88∶6∶6調成糊狀,均勻涂覆在20μm厚的鋁箔(廣東產(chǎn),99.9%)上,再在100℃下真空(0.1 MPa,下同)干燥12 h后,以20 MPa的壓力壓實,得到正極片,活性物質載量為4~5mg/cm2。
以金屬鋰片(江西產(chǎn),99.9%)為負極,Celgard 2300膜(廣東產(chǎn))為隔膜,1mol/L LiPF6/EC+DMC(體積比 1∶1,廣東產(chǎn))為電解液,制備CR2032型扣式電池。用CT2001A電化學測試儀(武漢產(chǎn))對電池進行充放電比容量和常溫循環(huán)測試,電壓為3.00~4.40 V。首次循環(huán)電流為0.20 C(34 mA/g);第2次循環(huán)電流為0.50 C;第3次循環(huán)開始,電流為1.00 C。
1.3.2 軟包裝電池
將負極活性物質AML-400人造石墨(廣東產(chǎn),99.9%)、乙炔黑、羧甲基纖維素(廣東產(chǎn)、99.5%)和丁苯橡膠(廣東產(chǎn),99.5%)按質量比 95.4∶0.9∶1.2∶2.5 調成糊狀,均勻涂覆在8μm厚的銅箔(廣東產(chǎn),99.9%)上,再在100℃下真空干燥12 h,以15MPa的壓力壓實,得到面密度為116 g/m2的負極片。將制備的NCM622材料、乙炔黑、碳納米管(廣東產(chǎn),99.9%)和 PVDF 按質量比 97.0∶1.0∶0.5∶1.5 調成糊狀,均勻涂覆在16μm厚的鋁箔(廣東產(chǎn),99.9%)上,再在100℃下真空干燥12 h,以 20 MPa的壓力壓實,得到面密度為197 g/m2的正極片。
將極片與隔膜、電解液組裝成SEP4812177P-4.5Ah型軟包裝電池,設計容量4.5 Ah,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
常溫、高溫55℃存儲測試中,溫度環(huán)境由LRH-250恒溫恒濕箱(上海產(chǎn))提供。將軟包裝電池在25℃下以1.00 C(178 mA/g)恒流充電至4.35 V,轉恒壓充電直至0.05 C;然后以1.00 C恒流放電至3.00 V,放電容量設為標準容量C0。將軟包裝電池再以1.00 C恒流充電至4.35 V,轉恒壓充電至0.05 C,再在不同溫度下存儲14 d。在25℃下將存儲后的電池以1.00 C恒流放電至3.00 V,記錄剩余容量C1,通過式(1)計算容量剩余率x;在25℃下以1.00 C恒流充電至4.35 V,轉恒壓充電至0.05 C;然后以1.00 C恒流放電至3.00 V,記錄恢復放電容量C2,通過式(2)計算容量恢復率y。
用CT-2001A電化學測試儀對全電池進行充放電測試,電壓為3.00~4.35 V。首次循環(huán)電流為0.20 C;第2次循環(huán)電流為0.50 C;第3次循環(huán)開始,電流為1.00 C。
不同材料的SEM見圖1。
圖1 單晶NCM622的SEM圖Fig.1 SEM photographs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從圖1可知,NCM-A沒有完全形成單晶形貌,材料顆粒大小不一,有部分顆粒仍呈類單晶形貌,顆粒棱角多。NCMB材料呈單晶形貌,表面干凈,未見明顯的雜質。對比圖1(a)、(b)可知,Zr、Ti摻雜能增大單晶的一次顆粒,使材料單晶形貌更圓潤完整。NCM-B和NCM-C的形貌差別不大,表面清晰干凈,意味著Al2O3已均勻地包覆在顆粒表面。
NCM-C的HR-TEM圖見圖2。
圖2 NCM-C的HR-TEM圖Fig.2 HR-TEM photograph of NCM-C
圖2進一步證明,Al2O3已包覆在材料的表面。
NCM-B的XPS分析結果見圖3。
圖3 NCM-B的XPSFig.3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of NCM-B
3種NCM6222材料部分元素及組分的質量分數(shù)見表1。
表1 3種NCM622材料部分元素及組分的質量分數(shù)Table 1 Mass ratio of some elements and component of three kinds of NCM622 materials
從圖3可知,Zr、Ti已摻雜到材料結構中,Zr摻雜量為Ti的兩倍。Zr不僅能摻入材料體相,部分還擴散至材料表面,因此,Zr的XPS峰較明顯;Ti主要摻雜在材料體相,因此表面Ti的XPS峰相對較弱。從表1可知,Zr、Ti已摻入顆粒晶體結構中,并能降低材料表面的殘鋰。在材料表面包覆Al2O3后,經(jīng)過加熱處理,材料表面殘鋰進一步降低,原因是殘余鋰與Al2O3在加熱處理時發(fā)生反應,形成了LiAlO2化合物。
單晶NCM622的XRD圖見圖4。
圖4 單晶NCM622的XRD圖Fig.4 XRD patterns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從圖4可知,所有材料均為層狀結構NCM622材料,無其他雜峰;各衍射峰均能很好地索引為六方α-NaFeO2(PDF:87-1561)結構,R-3m空間群。特征峰(006)/(102)和(108)/(110)的分裂明顯,表明3種材料均為結晶度較高的層狀結構,摻雜和包覆處理未對材料結構造成明顯影響。
單晶NCM622的首次充放電曲線和循環(huán)性能見圖5。
圖5 單晶NCM622的首次充放電曲線和循環(huán)性能Fig.5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erformance of single crystal NCM622
從圖5可知,NCM-A和NCM-B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82.3mAh/g和186.9mAh/g,首次庫侖效率分別為84.7%和86.9%,表明摻雜Zr、Ti可提高材料在高電壓下的首次庫侖效率和比容量。Zr、Ti的摻雜抑制了Ni/Li陽離子混排,且Zr4+、Ti4+的化合價在Li+的嵌脫過程中沒有變化,使得晶體的層狀結構更穩(wěn)定,因此,不可逆流失的Li+數(shù)量減少,首次庫侖效率得到提高。NCM-C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85.8 mAh/g,首次庫侖效率為85.5%,相對NCM-B有所降低,原因是包覆的Al2O3增加了材料表面的Li+擴散阻力,使材料的放電容量和庫侖效率有所降低。在常溫下以1.00 C在3.00~4.40 V循環(huán)100次,NCM-C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5.1%,NCM-B的容量保持率為92.9%,NCM-A的容量保持率最低,僅有89.4%。上述結果說明:摻雜能很好地穩(wěn)定材料的結構,在Li+不斷嵌脫的過程中,起到穩(wěn)定材料體相結構的作用;同時,包覆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抑制正極材料在高電壓下與電解液的副反應,避免材料被電解液侵蝕及減少電解液損耗,提高材料在高電壓下的循環(huán)性能。
軟包裝電池存儲14 d后的性能見圖6。
圖6 軟包裝電池存儲14 d后的性能Fig.6 Performance of the pouch battery after stored for 14 d
從圖6可知,NCM-B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常溫和高溫存儲性能優(yōu)于NCM-A制備的,NCM-C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高溫存儲性相對NCM-B制備的進一步得到提升,說明對材料同時進行摻雜和包覆改性,可提高結構穩(wěn)定性,減少材料表面與電解液的副反應,提高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常溫1.00 C循環(huán)性能見圖7。
從圖7可知,NCM-C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最好,循環(huán)1 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3.2%;NCM-B制備的軟包裝電池容量保持率為88.3%;NCM-A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容量保持率僅為84.4%。由此可見,單晶材料在高電壓下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而Zr、Ti共摻雜可改善單晶顆粒的晶體結構,抑制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的晶格畸變。一方面,摻雜Zr、Ti能增大單晶材料的一次顆粒尺寸,增加單晶材料在高電壓下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包覆Al2O3在顆粒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能抑制循環(huán)過程中材料與電解液發(fā)生的副反應。同時,單晶顆粒減少了Li+在嵌脫過程中通過晶界的次數(shù),避免在高電壓循環(huán)后期出現(xiàn)一次粒子界面粉化。
圖7 制備的軟包裝電池的常溫1.00 C循環(huán)性能Fig.7 Normal temperature 1.00 C cycle performance of prepared pouch battery
本文作者采用固相法制備出Zr、Ti共摻雜和Al2O3包覆的鎳鈷錳三元氧化物LiNi0.6Co0.2Mn0.2O2單晶高電壓材料。摻雜Zr、Ti能改善高電壓單晶材料的單晶形貌,提高比容量和首次庫侖效率,包覆Al2O3后的材料,雖然比容量和首次庫侖效率稍微下降,但可抑制循環(huán)過程中與電解液的界面副反應,有利于提高在高電壓下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Zr、Ti共摻雜和Al2O3包覆的材料所制備的扣式電池,以0.20 C在3.00~4.40 V充放電,放電比容量為185.8 mAh/g,首次庫侖效率為85.5%;制備的全電池以1.00 C在3.00~4.35 V循環(huán)1 500次,容量保持率為93.2%。制備的產(chǎn)物用作高電壓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具有較好的電化學性能,可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