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芹
[摘 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入情境教學手段,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啟迪,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小故事、小繪畫、小游戲、小演繹、小實驗等都屬于靈活性較強的情境創(chuàng)設形式,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分析,從更多角度展開引導,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在互動交流中獲得深度體驗,形成學科認知能力。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創(chuàng)設情境;深度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2-0036-03
情境教學早已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對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進行科學的整合處理,就能夠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需要篩選設計信息,運用小故事、小繪畫、小游戲、小演繹、小實驗等推進教學程序,以獲得鮮明的教學調度效果。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活生本學科思維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深潛教材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讀,找到教學設計的切入點,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給出對應設計,這樣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對故事有特殊情結,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小故事做引導,及時展開教學滲透,就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教師在準備小故事時,要追求其內容的健康、篇幅的精練、情節(jié)的集中,要有趣味性和啟迪性,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有效調動課堂學習氣氛。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說話要算數(shù)》一課,教師在處理“活動園”內容時,先給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很成功的董事長,在年輕時與人打賭,如果輸了,就要將場地中的一大堆石頭搬走。結果他輸了,他便將石頭一塊塊搬走。別人勸他說,這是開玩笑的,不必當真。他卻不這樣想,認為人說話就要算數(shù)。后來,石頭搬走了,留下一大片空地,他栽種了果樹。后來,果樹結果了,眾人吃著水果,講述著這一段佳話……”學生傾聽故事時,對故事主人公產(chǎn)生了欽佩之情。教師要求學生搜集并講述誠信方面的故事,學生開始交流,課堂互動氣氛逐漸濃厚。有的學生講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也有的學生介紹道聽途說的故事。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對學生的故事講述情況進行評價與總結。
這個故事雖小,但給學生帶來的觸動卻很大。一個人要有所建樹,需要培養(yǎng)誠信的品質。學生從故事中獲得這樣的啟示,這是故事所帶來的教育效果。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進入故事展示階段,課堂教學程序順利推進,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達成了更多的學習共識。
上述案例中,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推出故事演繹活動,讓學生先觀看多媒體視頻片段,再自行組成合作團隊,展開模仿表演,呈現(xiàn)出講誠信的故事情境。學生紛紛展開模仿操作,對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做細致觀察。教師對學生的現(xiàn)場排練情況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對學生表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給出一定的修改方案,確保學生課堂表演順利展開。
二、創(chuàng)設繪畫情境,延伸生本想象思維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借助繪畫手段進行助學設計,其創(chuàng)意性是極高的。學生對涂鴉都比較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借助繪畫手段展開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直觀感知的機會。教材中有豐富的插圖信息,教師也可以借助網(wǎng)絡搜集更多的圖片信息,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插圖創(chuàng)作活動,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繪畫結合到一起,這樣可以形成豐富的教學激發(fā)動力,延伸學生的想象思維。
如教學《當沖突發(fā)生》這課內容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設計了一道預習題:“展開生活觀察,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矛盾和沖突現(xiàn)象,借助手中的畫筆,將這些沖突場景畫下來,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闭n堂教學啟動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并對繪畫作品內容做簡單介紹。教師深入學習小組當中,觀察學生的繪畫作品,并做出篩選,將典型的繪畫作品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學生展開觀察交流,對繪畫內容進行集體討論。有些繪畫作品采用的是漫畫的手法,帶有夸張的色彩,引起了學生的熱議。因為繪畫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高度對接,學生討論熱情很高,學習漸入佳境。
學生平時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沖突。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生活回顧,將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矛盾沖突進行情境還原,對解決沖突的經(jīng)驗和方法做介紹。學生對這個任務比較有感覺,都能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則引導學生對解決方案做更多的思考和梳理,讓學生進行自我檢討,以促進矛盾沖突的順利解決,獲得思想的成長。一個還原展示活動,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心靈觸動。
上述案例中,教師課前給學生設定繪畫任務,給學生帶來參與教學的機會。學生對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很熟悉,自然能夠快速給予回饋。繪畫是學生最為熟悉的表達手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足以說明教師的設計是成功的。
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調動生本參與興趣
小學生對游戲有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游戲資源,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學科學習的主動性。游戲帶有互動性,教師不妨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互動交流,并適時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這樣可以獲得豐富的教學調度力量。如果有可能,教師還可以發(fā)動學生參與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工作,這樣能夠提升游戲設計的適合性。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很多對接點,教師借助生活化游戲進行對應設計,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買東西的學問》時,教師先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然后推出游戲活動:“我們身邊有很多商品,這些商品大多有一些標簽信息?,F(xiàn)在開始搜尋,看誰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一兩個商品的標簽,并對標簽內容進行合理解讀。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如果誰找不到標簽,就要唱一首歌。”學生聽說要找商品標簽,都快速行動起來,找到了不少標簽,并對這些標簽信息進行研究。教師適時給予引導,要求學生討論購買商品的方法和技巧。學生通過商品標簽獲取了更多信息,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對購買東西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繼續(xù)設計游戲任務:“這里有兩包方便面,其包裝比較完整,每一個小組設定30秒的時間做分析,說說哪一包方便面的質量更好?!币驗樵O定了較短的時間,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去觀察,主動做判斷并參與討論,學習進入深度研究環(huán)節(jié)。雖然是一個小游戲,卻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觸動,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為學生認知內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尋找商品標簽的游戲、判斷商品好壞的游戲,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從學生尋找商品標簽的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布設,成功激發(fā)了其參與熱情。學生在對商品標簽進行深入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自然建立了商品購買的認知。游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jīng)]有什么限制,教師可以隨時做出調整,只要能夠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便是比較好的教學設計。
四、創(chuàng)設演繹情境,對接生本生活認知
情境再現(xiàn)、故事回放、現(xiàn)場模擬等都屬于演繹范疇,教師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演繹活動,無疑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心理沖擊。演繹活動帶有表演性質,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提升其針對性,根據(jù)教學內容實際,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認知,見縫插針地進行滲透。學生進入演繹環(huán)節(jié),對學習內容產(chǎn)生深刻印象,獲得學習啟迪,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學科認知基礎。
如教學《生活離不開他們》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要求學生根據(jù)預習時閱讀的內容,選擇一個行業(yè)的勞動者,以啞劇的形式,利用肢體動作進行演繹,讓其他同學觀察競猜,這是模仿什么行業(yè)的勞動者。學生聽說有肢體表演活動,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熱情。有的學生模仿采茶姑娘的動作,其他人開始猜測,有的說是喂雞的飼養(yǎng)員,有的說是織布工人。因為猜不對,臺上的學生就需要繼續(xù)表演。最后,教師猜出了正確答案,課堂內歡聲笑語不斷。當學生猜出結果后,表演者要對模仿對象進行重點介紹,對其行業(yè)的重要性、職業(yè)特點等進行分析,讓學習自然發(fā)生。學生對生活中的勞動場景比較熟悉,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現(xiàn)場表演,活躍了課堂氣氛。
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教師又設計了家庭生活調查任務:“回家之后,對父母的工作情況做調查,不管從事什么工作,要注意對其工作性質、工作量等內容進行了解,寫出調查報告,下周在班級內做介紹,看誰的調查更為全面,從中獲得的學習感悟更為深刻?!睂W生接受任務后,教師從調查方案設計的角度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做深入思考,利用適合的問題去引導調查對象,以獲得有價值的調查信息。
上述案例中,教師組織現(xiàn)場演繹活動,要求學生以肢體語言進行表演,其他學生猜測,其趣味性十足,學生響應積極,獲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一個演繹活動,雖然表演者只有簡單的幾個動作,卻能夠在課堂中形成多重震動效應,這當然是極為成功的設計。課堂演繹是一種助學手段,不需要多么復雜,只要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小活動也能夠帶來大影響。另外,生活調查活動具有實踐性,能為學生學科認知的內化創(chuàng)造條件。
五、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形塑生本實踐能力
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極為豐富,教師借助生活中的小操作、小實驗進行對應設計,往往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學習體驗。特別是延伸訓練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推演,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學科認知。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小實驗,與科學實驗有一定的區(qū)別,屬于實踐操作的范疇,教師需要對實驗內容和實驗形式進行針對性設計,以提升教學適應性。
如教學《我們當?shù)氐娘L俗》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預留一個任務:“運用手工制作、剪紙、泥塑等手段,制作屬于你的生肖作品,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利用網(wǎng)絡或者調查方式,對相關地方的生肖風俗習慣進行素材搜集處理,在班級中重點介紹相關內容?!闭n堂教學開始后,學生紛紛拿出自己的生肖作品,教師挑選幾個作品做重點推介,讓作者介紹當?shù)氐纳し矫娴娘L俗。有的學生說:“我是屬龍的,滿月時,奶奶專門給我定制了玉佩,掛在我的胸前,說這樣可以保佑我平安?!庇械膶W生說:“我是屬兔的,每年爺爺都要買帶有兔子的年畫送給我。中秋節(jié)時,媽媽也會制作兔子形狀的月餅,專門給我吃。我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感覺是親人的祝福吧。”教師對學生介紹的情況做總結,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學生對當?shù)仫L俗有不少體驗,通過活動進行展示和介紹,促使學生順利建立起相關的知識體系。為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又推出社會調查活動:“深入生活之中,通過多種渠道展開調查,了解當?shù)鬲毺氐娘L俗,對這些風俗做深入研究,解讀其組織形式、內涵?!睂W生對這項調查任務充滿了好奇,自然會積極行動起來。每個地方都有很多風俗,調查時需要做出科學的篩選,學生唯有進入社會生活環(huán)節(jié),才能掌握第一手信息。
上述案例中,教師課前布置制作任務,給學生提供了近距離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不僅要制作生肖作品,還要圍繞生肖風俗展開信息搜集。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學生將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也會受到更多的教育。實驗小制作帶來豐富的助學效果,這無疑是最有價值的設計。學校當?shù)氐拿袼妆姸?,學生也都有所接觸,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此展開探索,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積累,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收獲。
創(chuàng)設情境是最為常見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做好信息篩選,利用情境進行針對性設計。故事、繪畫、游戲、演繹、實驗等都屬于情境范疇,教師深入解讀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做出匹配性設計,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科學習的主動性。道德與法治教材和學生的生活認知有很多關聯(lián),教師展開對接性設計和組織,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心靈觸動,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獲得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周建強.聚焦專業(yè)素養(yǎng) ?提升教學質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教育,2021(19):26-29.
[2] 孫彩平.人的歷史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歷史主題教學的生存論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1(10):80-84.
[3] 方吉庭.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29):31-32.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