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 ?要:勞動教育是高校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關鍵舉措。針對高校勞動教育觀念淡薄、勞動教育課程零散、勞動教育實踐虛化以及勞動教育評價指標缺乏等問題,通過建立勞動教育價值宣傳體系,重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立勞動教育實踐教育體系以及制定勞動教育學分認定辦法等方式探索出高校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構建起高校勞動教育的大體系。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體系;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8-0037-04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 key measur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Aiming at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attered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the falsific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 lack of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 have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stablishing Labor education value publicity system, reconstructing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ing labor education credit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constructed a large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system; practical application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并且號召,“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2]”近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提出了“以勞動托起中國夢”的觀點。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3]《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4]等文件,這些重要論述和文件精神都彰顯著勞動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將我國勞動教育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一、高校勞動教育的定義
學界對于勞動教育的定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研究主要針對高校的勞動教育進行研究,認為高校的勞動教育是指高校的教育者以一定的勞動觀點、勞動態(tài)度、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等為內容,以一定的勞動活動為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勞動教育,并給予他們相應的勞動評價,使得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尊重勞動成果的情感品質,從而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會共識:勞動教育的缺失和異化遮蔽了勞動的價值,勞動教育需要被重拾
當前,社會普遍認為,勞動教育的缺失和異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勞動教育在學校中逐步缺失,逐漸被淡化,尤其是高校,普遍缺乏勞動方面的要求與考核;在家庭教育中大多被家長長期忽視,家長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所以家中出了很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在人們的認知上勞動也被誤解為純粹的體力勞動,認為是簡單謀生的手段,甚至認為干體力勞動是不光彩的職業(yè);有時候勞動被異化為懲罰手段或思想改造工具,犯了錯誤的人才需要勞動,因此,它也成為了道德教育的附庸。在學校教育中,勞動教育更多地停留于中小學校,高校的勞動教育極為弱化和缺乏,從而遮蔽了勞動的價值,勞動教育需要被重拾。
(二)時代需要: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
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新的時代面臨新的形勢,新形勢下有新的任務。把勞動教育放在與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并舉的位置,并納入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引發(fā)了強烈共鳴。高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教育習慣、行為和品質,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時代價值。
(三)現(xiàn)實訴求:目前各高校尚缺乏成熟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和發(fā)展路徑
目前,由于各個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差異明顯,但普遍缺乏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成熟的勞動教育經驗更是少之又少,各高校大多處于摸索探尋階段。因此,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以生為本,在高校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探尋勞動教育發(fā)展路徑,力圖全方位構建勞動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也是各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務。
三、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勞動價值觀念淡薄,學生普遍存在不愛勞動的情況
近些年來,勞動教育主要停留于中小學階段,高校對于勞動教育普遍不夠重視,在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勞動教育是最被忽視的,高校在勞動教育方面缺乏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具體規(guī)劃、經費投入和激勵考核機制,很少開展關于勞動教育主題的活動,對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也缺乏重視。大學生也普遍不把勞動放在心里,日常認為只要學好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就可以,也存在一些不熱愛勞動的現(xiàn)象,學生對于勞動價值幾乎處于漠視的狀態(tài)。
(二)勞動教育課程缺乏或零散,缺乏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目前高校普遍沒有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或者開設了少量理論課程或技能課程,但是,基本純屬于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或技能模仿形式,均未能很好地將勞動觀念融入其中,也未能形成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因此課程也缺乏明確的勞動教育思想性和指向性。
(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虛化,勞動教育的實踐體系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開設的具有明確勞動教育性質的實踐活動相對較少,在其他的實踐活動中,也未能將勞動思想和勞動素養(yǎng)植入其中,同時,部分高校將勞動教育僅僅等同于專業(yè)實習實踐、畢業(yè)實習或社會實踐,勞動教育的實踐形式較為局限,目前也尚未形成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四)勞動教育評價指標缺乏,缺乏較好的勞動教育評價方式
目前,各高校大都缺乏相應的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也未出臺較合理的勞動教育學分認定辦法,對于學生的勞動行為如何進行有效評價,如何將勞動教育有效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尚在探索中。
四、高校勞動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由于高校勞動教育的對象都是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想法新奇,因此,高校的勞動教育不同于中小學的勞動教育,也不同于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而是有自身的規(guī)律,大學生的勞動教育也有其特殊性[5],也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如果只是簡單開設勞動教育的理論課程,專門為大學生灌輸勞動觀念和價值,必然引起學生強烈的反感。因此,需要將勞動教育的理論課程與勞動教育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完善理論,追求勞動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
(二)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高校本身就是一個與社會關系密切的小型社會,高校的勞動教育活動更應該打破高校的圍墻,除了為學生開展校內的勞動教育,還應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到廣泛的社會勞動實踐中去。
(三)個體與集體相結合
在高校,除了倡導學生的個體勞動外,還應該加強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團體與團體的合作勞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和相互促進監(jiān)督精神。
(四)基礎性與遷移性相結合
高校的勞動教育不僅僅停留于個人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等基礎方面,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勞動實踐能力、未來職業(yè)的規(guī)劃發(fā)展以及關注學校、社會等公益勞動實踐。同時,要把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轉化為勞動實踐,把勞動實踐轉化為勞動習慣,并內化為心理品質和勞動技能,形成持續(xù)穩(wěn)定的勞動能力和品質并遷移。
(五)適時性與未來性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的內容和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勞動的工具、方法和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因此高校在制訂勞動教育方案、實施勞動教育活動、購買勞動工具時都應該既著眼當下,又考慮未來,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六)勞動實施與勞動評價相結合
從宏觀角度,開展勞動教育的同時對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采取的舉措、收到的成效、出現(xiàn)的問題等要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從微觀層面,通過網絡系統(tǒng)的設計,將學生的勞動過程、勞動成果予以跟蹤記錄,對學生的勞動成果采取讓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五、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建構路徑
(一)各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建立勞動教育價值宣傳認知體系
1. 學校成立勞動教育領導小組,進行頂層設計和部署。學校多部門聯(lián)動,通力合作,在勞動教育制度制定、課程開設、實踐基地建設、實踐活動舉辦、經費管理與使用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通過開動員會,增進全校師生對勞動的認知,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人人愛勞動、勞動光榮的勞動教育氛圍。
2. 將勞動理念納入“思政第一課”等的宣講中。勞動教育作為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育人價值,在學校的書記、校長“思政第一課”的開講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6],引導學生理解勞動是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
3.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揚勞動價值觀。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勞動價值觀的宣揚,高校在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手段,打造校園勞動之聲,師生可通過該平臺提出自己的勞動想法和建議,形成雙向互動機制。線下通過靈活運用校園內櫥窗、海報等,利用重要節(jié)日時點,開展勞動教育主題的文藝表演活動。在各班級中召開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全國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倡導尊重勞動和尊重勞動人民,宣傳勞動教育的典型故事和勞動價值。
(二)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 開設勞動教育通識課程,設置相應的學時和學分。鼓勵全校教師開設勞動教育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特別是勞動教育的微課程,微課程的學分一般在0.25~1學分之間,既包括線上課程,也包括線下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勞動安全教育;勞動法與維權;正確認識生產、勞動與消費的本質與內涵,培養(yǎng)學生理性消費行為;融入新的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等新知識到勞動教育中;學生感興趣的勞動技能等的示范教學,包括手工制作、刺繡、縫紉、果凍制作、壓花藝術、新聞采編、木工、洗滌、家政、烹飪、家用物品整理術、茶藝、動植物養(yǎng)護等。可以一個老師承擔一門課程,也可以多個老師共同開設一門課程。
2. 開發(fā)勞動教育類校本教材。根據地域、學校、社區(qū)環(huán)境、師生的獨特性與差異性,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動教育類資源,開發(fā)編寫或修訂插花、茶藝、種植、烹飪等校本教材。
(三)提倡知行合一,重構分類別、多形式、整合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1. 加強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對學校教室、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走廊、操場等公共區(qū)域衛(wèi)生,進行分片區(qū)分學院分班級包干打掃和維護。在學生宿舍管理方面,將宿舍個人衣物收納、物品擺放以及宿舍整體衛(wèi)生打掃等納入宿舍管理條例中,明確學生應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并進行相應的評比考核,不合格者將予以扣分。同時,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納入學生的必修勞動學分,每個學生大學四年必須修滿相應學分方可畢業(yè)。
2. 加強學生校內校外的生產勞動實踐。一方面,通過對校園內的花草樹木等進行班級或個人認種和定期護理,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和審美情趣,也可以美化校園環(huán)境。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在校內外開展與自身學科專業(yè)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實踐勞動,如食品生產與加工、園林藝術、藥材種植與加工制作、機電產品制造、鄉(xiāng)村建設、污染治理等,強化學生的勞動技能訓練。
3. 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性、社會性、服務性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各類創(chuàng)新性、社會性、服務性實踐活動,如舉辦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節(jié)、文體藝術節(jié)活動,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參與校內勤工儉學,參與暑期三下鄉(xiāng)、社區(qū)服務、紅十字協(xié)會工作、援藏援疆支教志愿服務等志愿服務行動等。通過創(chuàng)新性、社會性、服務性活動的廣泛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品質,豐富學生的勞動情感和勞動體驗,體會勞動所帶來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四)改進勞動評價,建構“學分認定+激勵表彰+督導約束”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1. 通過建立勞動教育的網上管理系統(tǒng),對接學分制管理系統(tǒng),記錄學生的勞動過程、所獲成果和學分積累過程,制定相應的勞動教育學分認定辦法,對于學生的勞動課程學習以及勞動實踐活動等予以相應的學分認定。
2. 對參與勞動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給予肯定性評價;對那些在勞動過程中表現(xiàn)突出,成績優(yōu)秀的或者有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先進案例及時給予特別鼓勵,在“五一”勞動節(jié)、元旦晚會或校慶等大型節(jié)日上予以相應的表彰[7]。
3. 將勞動教育納入督導評價系統(tǒng),將學校勞動教育指導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宿管等納入勞動教育的督導隊伍中,指導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做好勞動教育的安全監(jiān)督,對于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指出并勒令整改,切實做好勞動教育的檢查、跟蹤和整改反饋。勞動教育體系構建路徑圖如圖1所示。
六、結束語
勞動教育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迫切性和重大的時代價值。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生為本,立足高校現(xiàn)狀,針對勞動觀念意識淡薄、勞動教育課程零散、勞動實踐虛化、勞動教育評價指標缺乏等問題,通過廣泛調研,匯集校內外資源,加強各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在全校范圍內搭建勞動教育價值宣傳認知體系,建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重構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建設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等方式,融合和融通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各育的關系,探尋從思想觀念到課程教學、實踐鍛煉、科學評價的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構建一套科學化、全方位、多層面、特色鮮明的勞動教育大體系。從而,使青年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培養(yǎng)勤勞的勞動品質和情感,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一種“樹立勞動之風、崇尚勞動之舉、尊重勞動之果”校園勞動文化,實現(xiàn)“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的勞動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c_1123408513.htm.
[2]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EB/OL].[2020-04-02].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402/c1003-31658128.html.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
htm.
[5]王瑩,王濤.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優(yōu)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8):69-71.
[6]岳海洋.新時代加強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3):100-103.
[7]向守萬.切實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J].中國德育,2018(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