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王詩婷
教科書是在學科課程的范疇中系統編制的教學用書,它集中反映了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和教育理念,體現了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科書作為小學生閱讀的重要來源,其編寫的價值取向對學生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通觀目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涵蓋內容,嚴重的性別偏差問題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因此,選取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性別形象進行量化比較,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并提出改進建議。
性別的視見度由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選文作者性別、標題中標明性別的姓名、選文主角的性別以及插圖中男女出現率來體現。
1.選文作者的性別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標明作者來源的共有287篇(古詩、詩歌作者分別計算,其中有3篇選文作者有兩人),其中男作者251位,女作者39位,女作者僅占選文作者總數的13.45%,男性作者與女性作者數量差距甚大,男性作者是女性作者的6.44倍,平均至每冊教科書,女性作者都只占據極少的比例。這樣的狀態(tài)容易造成學生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認為能寫好文章的大部分為男性作者。筆者發(fā)現,有的學生會在女性作者旁邊特意標注,這樣的小事從側面反映了女性弱勢群體的地方。學生無意識習得的性別偏見對其今后的發(fā)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2.選文標題的男女姓名
文章的標題通常能旗幟鮮明地體現文本所要描述的主題或主導角色。從選文標題中男性和女性的姓名情況來分析(見表1),不難看出:僅出現男性姓名的標題占總課文標題的8.68%,標題中僅出現女性姓名的占1.39%,分別是女媧、精衛(wèi)、小真和劉胡蘭,男性姓名出現的頻數是女性的6.24倍。顯而易見,在目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標題中,女性角色很少被反映出來,女性角色相比較男性角色而言更顯得不起眼,受重視程度遠低于男性。
表1 選文標題的男女姓名分析
3.選文主角的性別
經過統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文共288篇,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選文有62篇,其中以男性為主人公的有54篇,占87.10%;以女性為主人公的只有8篇,占12.90%??梢姡壳安烤幇嫘W語文教科書課文中,描寫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課文數量比例懸殊,男性明顯占據主要部分,女性人物屈指可數。女性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經常只充當配角,相反男性在文中擔任主角的數量遠超于女性。
4.教科書課文插圖的性別
小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通常尚不足,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教科書中的插圖便成為輔助他們進行理解的不二之選。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選擇對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288篇課文中,單個出現的人物角色性別插圖進行了統計分析(見表2),除了一年級上冊的教科書中女性比男性多1個、二年級上冊教科書人物插圖性別平均之外,其余的教科書中女性人物插圖出現的頻率遠低于男性,甚至在5冊教科書中處于缺席的狀態(tài)。在部編版小學語文12冊教科書課文中,單個出現的人物插圖總數為67個,其中男性總出現頻數為54,女性總出現頻數為13,女性僅占總數的19.40%。因此,女性角色在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中出現的頻率還是較低的,處于邊緣地位。
表2 教科書課文插圖的性別分析
如表3所示,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體現的性別職業(yè)情況來看,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兩者在職業(yè)種類及數目之間的巨大差異,男性的豐富程度遠高于女性。
表3 教科書中性別職業(yè)分析
教科書中對于男性角色的描寫除了篇幅眾多外,還基本以正面榜樣形象出現,如將軍、醫(yī)生、國家領導人、文學家、英雄等,其職業(yè)覆蓋的階層、年齡、時代都十分多元,體現了男性的魅力。相反,女性角色除了出現頻率本身低,多以配角出現外,其職業(yè)也是刻板單一,僅有家庭主婦、學生、愛國人士,且著重體現女性持家愛子的形象。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期待和無限的可能,目前教科書中價值單一的女性職業(yè)角色并沒有給女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與多元的選擇。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以女性為主導角色的文章僅有8篇,這些文章都向我們傳達了一些女性角色的信息。
筆者也同樣列舉了8篇描寫男性形象的課文,從表4和表5中,可以明顯地發(fā)現男性所從事的活動和職業(yè)豐富度遠高于女性,其政治性、專業(yè)性與受人尊敬度也遠在女性之上。相反,如表4所示,課文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善良、慈愛、忍耐、溫柔等特質,可以發(fā)現文中所塑造的慈母角色,同時也強化了母職的形象;還可以發(fā)現女性為了愛不顧一切,勇于犧牲。僅有最新增加的《劉胡蘭》和《一個粗瓷大碗》兩篇課文打破了一定的性別常規(guī)界限,傳遞了女性也能做男性可以做的事情,同樣可歌可泣。遺憾的是,當下教科書中描述的女性角色活動仍很少被提及,相比較男性豐富多元的形象特質,女性的品質除了愛國,便是母愛的偉大、妻子的賢惠,這樣的價值導向過分單一,透露著濃厚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文化。
表4 教科書中女性形象
表5 教科書中部分男性形象
此外,當前教科書中女性形象缺乏時代性,沒有當代的女性角色典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時代賦予的機遇讓她們擁有更廣泛的可能性,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編寫也需要與時俱進,提供更多的當代女性楷模,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認知,消除性別的刻板印象。
教科書中存在的性別問題不能說是有意為之,但也是由集體的無意識所產生的,其中的原因更為繁雜,造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一是教科書編寫者的性別意識缺失。部編版教科書中,從總主編到責任編輯一共有11位成員(教科書中出現名字的人員),其中男性8名,女性3名。教科書編寫者主要負責教科書的具體編制工作,對教科書的內容、選文等都具有導向作用,因此教科書編寫人員的性別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編者大多為男性,再加之由于編者是按照教育文化和專業(yè)水平的高低來挑選的,對于性別的觀念和意識都較弱,所以導致了教材在性別平等方面的局限性。
表6 教科書編寫人員的性別分析
二是中國傳統性別文化觀念的影響。在我國傳統性別文化中宣揚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觀念。這些傳統觀念在無形中已成為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集體無意識,同時這種固化的思想也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體現。若還是將守舊的思想無意識地埋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長此以往,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不自覺地將這種傳統性別文化加以內化。
三是社會習得性刻板印象的作用。性別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個性特征等方面予以歸納、概括和總結,它會直接影響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覺、歸因、動機、行為以及不同職業(yè)的選擇。性別角色的刻板化讓男女之間的身份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鴻溝,這種周而復始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會被一代代鞏固和傳承。
教科書作為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其編寫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對其社會化的完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影響學生性別認同。性別認同是指一個人內心深切感受到的基于個人體驗的性別。它通常在童年時期形成,受到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在社會文化下,男女學生會表現出與之相一致的行為,如果他們只被鼓勵培養(yǎng)自身性別的特質,兩性的發(fā)展都很難達到多元特性,勢必會對其性別認同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是加深性別刻板印象。教科書中女性榜樣的缺失,不僅導致女學生難以習得應有的女性榜樣角色,同時也會讓學生產生女不如男的觀念。雖然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會從家庭、社會等不同的途徑,或多或少地習得一些對性別的刻板認識,但教科書中女性作者數量少、女性角色出現頻數低下、女性形象的單一桎梏都會加深男女學生的性別刻板印象,也會造成學生自我性別價值觀念出現偏差。
三是影響學生職業(yè)角色的選擇。教科書中存在形形色色的職業(yè)角色,這不僅能給學生帶來角色體驗,更能讓
他們對各種職業(yè)類型有初步的了解,為將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打下基礎。但目前教科書中潛在的性別問題無形中會影響學生未來對于職業(yè)的期待與選擇。在當今社會中,女性有充分的條件不斷發(fā)展自身潛能,發(fā)現更好的自己??山炭茣械娜宋锊⑽茨芘c時俱進,忽視了現代女性也能扮演好各類社會角色,甚至把女性的社會活動范圍局限于家庭之中,更是有意強調女性為傳統家庭的角色。這不但會妨礙女學生的自我規(guī)劃,更會對男學生的成長帶來更多的社會壓力,對二者均有不利的影響。
通過對部編版小學語文12冊教科書的統計與分析,筆者發(fā)現目前的教科書仍存在性別形象問題,具體體現在選文多為男作者、選文主角以男性為主、選文女性職業(yè)和形象刻板單一、課文插圖中女性人物較少等方面。這些現象的背后體現了教科書編寫者缺乏性別意識、傳統社會性別文化、社會習得性刻板印象等問題。同時,語文教科書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它所傳遞的性別文化影響學生的性別認同、性別刻板觀念的加深及學生未來職業(yè)角色的選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從兩方面提出建議,以期早日消除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性別偏差:一是在教材選文、編寫與審定的過程中提高女性角色的地位,滲透性別平等意識。二是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傳遞平等觀念,并無差別進行教學,做到言傳身教。
教科書作為現實社會的縮影,是小學生最先接觸到的學習工具,對其身心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以“男性為中心”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并未跟上新時代的觀點和理念,不能正確地反映當代女性在社會中的真實地位。但理想的教科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優(yōu)化,每一個教育人都應承擔此項責任,以期早日達成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性別平等,為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下一代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