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熔
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因為和高中比,大學里的思想碰撞、民族交融、地方差異等會讓我們面對一個更為復雜的人際環(huán)境。
無論是身處寢室、班級,還是加入各類社團組織,經營好每一段人際關系對獨自在外的大學生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那在不同的場景中,怎樣與身邊的人相處呢?
寢室篇
寢室是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室友自然就成了你最先接觸和了解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成為好朋友的人。那些“學霸”寢室、全員保研寢室讓人羨慕的同時,也反映了其背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好的室友關系不僅是學習道路上的助力,也是畢業(yè)后聯系較方便的社會人脈。要營造良好的寢室氛圍,做好以下幾點很重要。
遵守寢室公共規(guī)則。寢室是一個公共空間,大家在一起的集體生活需要有統一的作息時間和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無論是“夜貓子”“早睡黨”,還是“懼光戶”,都應該適度退讓,給予雙方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同時,大家需要制定舍規(guī),做好分內雜務。
不要把別人的舉手之勞當作理所當然。室友之間相互幫助是應該的,但是自己能做到的事盡量不要麻煩別人,一兩次無所謂,時間久了會招人煩,“少爺病”“公主病”“懶癌晚期”會讓室友膈應你的。
珍惜宿舍的集體活動。宿舍團建有助于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而且畢業(yè)之際你會發(fā)現,這是不可復制的美好回憶,錯過了或缺失了,都是遺憾。
不受“內卷”影響。宿舍“內卷”容易出現且體現在各個方面,如經濟上的攀比、學習上的競爭等。你要做的是放平心態(tài),做好自己。我們支持有上進心、互幫互助的你追我趕,但反對畸形的“內卷”。
提高隱私意識。在公共空間下大家往往會利用床簾來制造自己的小空間,但桌柜擺放的物品,未經室友同意一定不要亂動,涉及室友個人隱私的事情也不要過多打聽。
班級篇
在大學里,沒有固定的上課教室,沒有日夜督促你學習的班主任,可以說,班級是一個相對松散的集體。可能一學期下來你還沒能認全班里的所有同學,一兩年下來你和班里同學的關系也只是平平。但與班里人打好交道,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大一期間往往會有很多的集體活動,意在讓大家更快地熟悉起來,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在節(jié)日聚餐、聯誼晚會、班團會議等活動中,請尊重他人,盡力去記住每一個人,并借此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成為班委。最快了解和熟悉班級同學的方式就是成為班干部,因為你會在工作中反復接觸同學,且班委自帶“發(fā)光屬性”,能讓同學主動記住你,工作做得好的話還會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跨班級結識朋友。與同一學院不同專業(yè)的同學交流玩耍是有很多好處的,如我有一個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同學,她跟歷史學、文化產業(yè)管理等專業(yè)的同學結識,既獲得了友誼,也在日常交流中培養(yǎng)了跨學科思維,對學術科研也有一定的幫助。
社團篇
社員因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價值觀而聚在一起,可以說,社團凝聚了每個成員的初心。與一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收獲一份革命友誼,拓展你的人脈圈子。
積極主動地介紹自己和結識他人。高校社團是一個非正式群體,這里沒有太多的死規(guī)矩,有的是和你一樣有趣的靈魂。在社團中,你要勇于展示自己,并主動靠近與你合拍的人。
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如果你發(fā)現一個社團并不適合你,它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你與其他人相處起來不自在,那么請及時止損,不要逼自己合群,把時間花到有意義的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去。
多聽,少說。多聽,是要學習別人獨特的見解、創(chuàng)新的想法,多發(fā)現周邊人身上的優(yōu)點,然后向對方學習;少說,不是讓你怯于表達,而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謹記“六人定律”(任何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帶,基本確定在六個人左右),不要隨意說別人的壞話,哪怕是聽你說的人和被你說的人之間并不認識。
最后,我還想說,無論在什么場景中,都要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有的成長環(huán)境與生活背景,這也就鑄就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個性與生活習慣,同時,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不要輕易地批判他人的行為或想法,不要奢望也不要強求每一個人都能懂你、理解你,與你成為朋友,而即使是自己討厭的人,也不要將關系鬧僵,保持普通同學關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