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山
一、“意讀”的提出
古今中外,凡膾炙人口的佳作,流傳千古的妙文,莫不傳遞著深厚的情感。語文教師應披文入情,把文章情感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領會文章的情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傳統(tǒng)閱讀教學往往注重分析詞句作用、段落層次、文章中心等,這些內容雖然不可或缺,但只是停留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文章所蘊含的人生滋味、所反映的情感思維才是核心價值。因此,教師必須進一步完善閱讀教學,向高級閱讀發(fā)展延伸,使閱讀從注重詞句、章節(jié)、文意延伸到情感、人性等層面。情感閱讀、人性閱讀就是意蘊閱讀,即“意讀”。
二、“意讀”的內涵
“意讀”指熟練閱讀文本,領悟文章的感情,體味文章的意蘊。它可以是讀者通過文本而受到的情感感染,更多反映為讀者在作者情感點染下的二次創(chuàng)作,即意蘊的再次升華。意讀既可以是文本整體主旨上的領會,也可以是文本內容上的深入把握。
三、傳統(tǒng)閱讀和“意讀”之間的關系
“意讀”是在傳統(tǒng)閱讀的基礎加以引申拓展,是閱讀的高層次要求。它建立在學生對字詞句段等的閱讀理解基礎上,并且要求學生對比以往的閱讀積累和體驗,甚至調動生活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因文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可以從以下幾層分步進行。
(一)初讀文章
初讀文章要求解決并掌握字詞,了解文體、文學知識。字詞是文章的磚石,是內容的載體。詞匯量是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初中階段需要掌握1600個以上的詞語。文學知識往往包含著作者生活和思想的軌跡,揭示文章的時代背景。而文體有各種類別,各有其特點,便于學生分門別類加以學習運用。這些都有助于閱讀的理解。
(二)粗讀文章
粗讀文章要求重點了解文章大意,即通常所說的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步往往需要弄清文章的寫作對象,該對象做了哪些事,具有什么特點或精神,說明了什么道理等等。比如在閱讀《日本平家蟹》一文時,許多人不清楚該文說了什么,認為“日本平家蟹”就是文章的說明對象。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1.該文借日本平家蟹說出了什么問題(人工選擇)?2.人工選擇和日本平家蟹二者,誰具有特殊性?誰具有一般性?3.人工選擇除了造就了日本平家蟹,還影響了哪些動植物?4.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關系是怎樣的?它們的作用對象都有誰?由此不難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點,該文說明了自然界各種生物是不斷進化演變的,進化有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兩種方式。
然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閱讀難點:為什么從日本平家蟹說起?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可以得出:日本平家蟹是一個特例(特殊性),生動準確地說明了生物進化過程中人工選擇的作用(一般性)。這采用了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說明順序。文章從一個傳說故事引入,增強了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細讀文章
細讀文章的要求是把握文章的脈絡結構、銜接過渡、伏筆照應、詳略穿插等。結構脈絡為文章內容服務,是文章的有機組成。解讀文章的結構層次不但有助于深入學習文章,更能進一步把文章結構的學習應用于寫作中。
(四)精讀文章
精讀文章是深入到文章的精彩部分、精華細節(jié)中,即突破文章閱讀的重難點部分。它可能是表達方式的研討,也可能是修辭句式的妙用,或遣詞造句的精妙??傊x的核心要求在于把握文章表達效果所能夠給予讀者的震撼影響。大到一個句式的表達或一種手法的運用,小到一字一詞在句中的含義和表達效果,都是精讀文章所要解決的任務。
(五)意讀文章
意讀文章指讀出文章的意趣,是對文章的品評和鑒賞,是作者與讀者借助文章的感情交融,是讀者對文章美好情感的再創(chuàng)造。有的文章需要借助時代背景或作者生平經(jīng)歷才會深刻理解,有的文章需要讀者調動生活體驗并綜合作者生平及時代背景才會透徹理解作者的情懷。
總之,這幾級閱讀層次是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其中前四級閱讀訓練側重于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第五級閱讀訓練側重于讀者的鑒賞評價以及再創(chuàng)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