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鳴
摘要:本文通過作者近兩年對合作學習的探索,借鑒異步學習經(jīng)驗,參考外校獨學、對學、群學的實踐,引出作者自己的實踐和反思。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效課堂
初中數(shù)學的新課程改革改已經(jīng)好多年了,想想自己這些年的教學實踐,困惑不少,也在不斷地改進原來的教學方法,最近兩年對提高學生合作交流水平做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反思和總結。
一、先來談談什么是合作交流?
想起孔子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的合作交流;現(xiàn)代的數(shù)學教學中合作交流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把同伴中不同的想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共有的成果,從而以群體智慧解決數(shù)學問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職責是授予合作技能,讓同學學會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讓學生體驗合作;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讓學生享受合作。以上是我們展開合作交流的理論背景。
二、再來談談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我教過老教材,對新舊教材的變化很清楚?,F(xiàn)在的新課程把原來初中數(shù)學中的一些應用題改成了問題探究,如:數(shù)學七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的教學,原來的例題是6個傳統(tǒng)應用題,而現(xiàn)在改成了4個問題探索。探究過程中組織學生討論是很有必要的,而怎樣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這正成為我們這些一線數(shù)學教師的必修功課之一。根據(jù)自己這幾年對數(shù)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組同行和周圍同行的合作交流經(jīng)驗,下面具體談談怎樣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
三、怎樣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水平呢?
要展開合作交流,從教學理念到具體的一些操作層面的內(nèi)容都是值得探索的,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小組建設
在實際的數(shù)學教學中,如“問題探究”的教學中,探究的問題往往有多種可能性,或者有一定的深度,或者答案有不可確定性;因此,單純依靠學生個體的力量往往無法較好地解決問題,這時,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必然的選擇。但小組合作學習容易流于形式,在表面熱鬧的背后,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學生的思維深度不夠。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效率,具體操作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2)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任務和分工
(3)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和不同的探究問題,選擇不同的合作形式。如采用兩人合作的形式,或者選擇四人小組的合作等。
(4)教師有時要深入指導或親身參與小組討論,要掌握小組討論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例如:七下“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的問題探索3
小張和父親預定搭乘家門口的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去家鄉(xiāng)看望爺爺.在行駛了一半路程時,小張向司機詢問行車時間,司機估計繼續(xù)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時火車將正好開出.根據(jù)司機的建議小張和父親隨即下車改乘出租車,車速提高了一倍,結果趕在火車開車前15分鐘到達火車站.已知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時,問小張家到火車站有多遠?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引導分析為主,講講一題多解,或者更好的來個“變式”教學;我用了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講授,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除了形式上的不同,更讓我看到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學生的思維明顯活躍,每個小組都給出了幾個解法,也達到了一題多解的目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
有一組給出了一種解法:
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實際乘車時間比原計劃乘公共汽車提前了 小時,可列出方程
得 x=30.
經(jīng)檢驗,它符合題意.
答: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是30千米.
另一組又提出一種解法:
設實際上乘公共汽車行駛了x千米,則從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是2x千米,乘出租車行駛了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 小時是由于乘出租車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
2x=30. x=15.
繼而,教師引導一下,以上兩種解法,它們各是如何設未知數(shù)的?哪一種比較方便?是不是還有其他設未知數(shù)的方法?
又有小組發(fā)現(xiàn)了第三種解法,以及以上三種解法的變式。
2.對老師來講,還要改革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
小組合作的過程,只是在上課時進行,但老師在課前課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教法,同樣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面,了解學生對合作式教學的看法,了解學生對教師教法的意見。這樣,上課才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一方面,教師要使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和各種類型的人和諧相處、共同工作;另一方面,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學會交流,學會合作不只是課堂教學的要求,它是當今每一個社會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如,以問題情境作為教學的起點;教學過程中,預留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評價自己或他人探究結果的機會;教師要看到學生體驗探究成功后的樂趣。
傳統(tǒng)的備課是以教學內(nèi)容的邏輯順序為主線的,呈現(xiàn)的僅僅是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沒有成為教師備課時所考慮的主要因素。這樣的教學預設顯然無法適應合作交流的教學。因此,教學實踐中,需要對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進行了改革。以下總結了教師備課時重點要思考和預設一些問題:
(1)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2)采用怎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3)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必要時可以作課前學生訪談或調查)
(4)學生提問有困難時,教師怎樣處理?
(5)怎樣組織學生探究?是采用獨立探究,還是合作探究?學生的探究活動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當學生自主探究碰到困難時,教師應怎樣作為?
(6)組織反饋時要注意什么?可能會碰到哪些問題?
四、最后,談幾點反思;
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引出我和一些同行的思考:
(1)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的自制力差,影響了整個小組的紀律和效率。這時,老師要提前預先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2)也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現(xiàn)象,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有時會一度中斷,大家似乎失去了開始的熱情,有些成績不錯的同學會覺得原來的上課方式也不錯,他們認為在同伴那里學不到更多的東西,還不如讓老師多講。
面對學生的這個問題,這時,老師要增強小組活動的復雜性和難度,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它有助于學生從切身體會中認識到,學習的成功需要同學的幫助,在和小組同伴的共同學習中自己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3)教師的角色任務使我們明白,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講授知識、管理學生,應當給學生提供從失敗中學習和與同伴相互學習的機會,這不但能使教師自己不再是處于一種超負荷的狀態(tài),而且能使學生更加善于學習、更加熱愛學習。
綜合以上幾點反思,我覺得合作交流學習是否真正發(fā)揮它的巨大作用,關鍵因素是教師的素質。每一位教師還要從自己的教學特點出發(fā),探索符合學生又符合自己的合作交流教學之路,真正讓合作交流教學走進我們的課堂。就如合作學習專家約翰遜所指出的那樣“在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需要持續(xù)的努力和智慧,它不是一件易事,但卻是值得我們?nèi)プ龅?。”ED38FE8A-F21C-44D5-AB38-7734EE5A08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