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雙減”將給中小學的辦學生態(tài)帶來巨大變化。加強學校教育的主戰(zhàn)場地位,無疑會使我們的教師肩負更大的責任和更高的職業(yè)要求。盡管“雙減”的工作量略有增加,但促使我思考如何提高作業(yè)質量,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這就是“雙減”對教師的積極影響。實行“雙減”,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效開展常規(guī)教學。當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意識還很薄弱。因此,應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入手,提高其綜合素質。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生和教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性閱讀;培養(yǎng)策略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題。本文從中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探討了目前中學語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一、“雙減”的解析
實行“雙減”以后,多個地區(qū)性教研部門開始組織教師科研作業(yè)的設計。本文主要通過對小學語文學習過程數(shù)據(jù)的采集,發(fā)現(xiàn)作業(yè)設計的轉換主要集中于“控制”與“形式”。在控制方面,有三個選項可供選擇。第一,控制任務量,例如一天最多幾個題目;二是控制完成工作的時間,如“幾分鐘內(nèi)一個問題就完成”等;第三,控制工作所完成的范圍,例如僅限于上課或在輔導期間完成等。
就形式而言,有兩種變化。最初的改變出現(xiàn)在認知領域,原本設計的作業(yè)只照顧考試,因此通常都是要求學生進行同類型作業(yè)反復機械化地訓練。而現(xiàn)在的設計可以根據(jù)某種認知層面來劃分,允許不同的任務針對不同的層次。
二、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成績的提升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對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學習中。從以往的教學實踐能看出,學生的專注度越高,學習效率就越高,所收獲的成果也越多。并且學生的思維也會隨之得到發(fā)散。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也能帶動學生其他學科的進步。閱讀需要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其中,而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學生投入高度的專注力,這樣也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二)有利學生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增強表達能力
閱讀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進行大量的閱讀之后,就會不知不覺地發(fā)生改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同樣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寫作涉及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而學生想要寫出流暢的文章,則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生只有定量的輸入,才能夠有效地輸出。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能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三、初中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一)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體閱讀興趣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方法也在逐漸改變,由傳統(tǒng)的盲目教授語文知識轉變?yōu)閭魇趯W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教學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最大的動力來源于興趣。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對閱讀充滿熱情和興趣,這樣學生才愿意去閱讀,才能夠享受閱讀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積極創(chuàng)新。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這句詩詞來形容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再好不過了。環(huán)境和氛圍都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初中生正處于身體與心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班級閱讀氛圍來使學生的閱讀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和改變。學生處于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中,心情也會變得舒適,從而會更加愿意進行閱讀。教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應當從營造氛圍的角度出發(f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例如,在教室中設立圖書角,讓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捐贈幾本喜歡的書。這些書籍在讀書角中被班級中其他同學借閱,這樣既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又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要讓學生定期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既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采取多方位閱讀為基礎
在閱讀教學中,由于文章的文體不同,常常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比如,初中語文課本里經(jīng)常會有抒情、抨擊世俗的文章,同時還有小說,散文,辯論文等。在閱讀這些文章時學生都需要得到及時的輔導,這里有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
3.1略讀
略讀,顧名思義就是粗略的瀏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簡要的剖析,挖掘出相關的有用信息,把握其主旨,并進行閱讀。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在相當短的時間內(nèi)捕捉、處理和分析文字,從而將所需要的信息綜合起來;然后掌握。
3.2精讀
精讀比略讀的要求更苛刻。這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挖掘的能力。比如,在“智取生辰綱”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最好保障。可以適當?shù)靥岢鲆韵聠栴}:1.這個片段的主人公是誰呢?2.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呢?3.“生辰綱”具體指什么?4.主人公為什么智取生辰綱?5.這個“智”體現(xiàn)在哪里?在此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并能指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促進行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3.3泛讀
泛讀是指學生要經(jīng)常閱讀各種類型的文章,并將它們進行對比。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相對來說,泛讀需要的時間較長。
(四)主動向學生朗讀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進行閱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閱讀可以避免老師的講授,從而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調整教學觀念,降低自己的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溝通。通過學生的情緒體驗,使他們能夠更好掌握閱讀理解。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合適的閱讀訓練課程,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提供相對豐富、有用的信息;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溝通,讓同學之間能夠互相討論自己所學的知識。另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通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可以使他們的學習更加積極,同時學生的閱讀量也有所增加。
結語
在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時,必須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使自主性的閱讀活動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以促進其思維發(fā)展,讓其熱愛讀書,進而提高其自主性。
參考文獻:
[1]陳坪.落實“雙減”要求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導刊,2021(11):58-64.DOI:10.16215/j.cn44-1371/g4.2021.11.008.
[2]鐘婉坤.賦予學生解讀時空,享受課文解析風采——以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再塑生命的人》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