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同時,爆出兩個與死亡有關的新聞——涉及的分別是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澤連斯基有個“B計劃”、普京曾遭“暗殺”……當前,俄烏總統(tǒng)都在想什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將如何結束,至少可以設想三種情景,每一種結果都會產生巨大的地緣政治后果。
幾乎是同時,爆出兩個與死亡有關的新聞——涉及的分別是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澤連斯基有個“B計劃”、普京曾遭“暗殺”……當前,俄烏總統(tǒng)都在想什么?
澤連斯基的“B計劃”,普京曾遭“暗殺”?
澤連斯基有個“B計劃”,也就是在他本人死亡后,烏克蘭如何應對。爆出此消息的是《俄羅斯商業(yè)咨詢日報》。該報稱,基輔當局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事態(tài)的準備。
澤連斯基在一次演講中也提及,烏克蘭是議會總統(tǒng)制共和國,有應對領導人死亡的各種機制,“根據立法,如果發(fā)生不測,會有人來管理國家。我們做好了準備,由我、總理和議長分擔(領導權)”。
在澤連斯基眼里,目前的烏克蘭缺了誰都沒有很大影響。他主動披露哪怕自己亡故,烏克蘭的指揮中樞仍會繼續(xù)運轉。澤連斯基無非是想告訴全世界,目前的烏克蘭對俄之戰(zhàn),并不僅僅是他的個人意志。
但俄媒的報道意圖不在于此?!抖砹_斯商業(yè)咨詢日報》稱,俄羅斯在頓巴斯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大約有1.5至1.8萬烏軍已經被分割包圍。澤連斯基既然暴露自己的“B計劃”,就相當于準備好其個人的最大失敗,俄媒希望烏軍盡快認識到這一點,盡快投降。
普京遭遇暗殺的消息,則是由烏克蘭媒體披露。《烏克蘭真理報》刊登了該報對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的采訪。布達諾夫說,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普京就曾遭遇暗殺。他還表示,這是“未經公開的信息”。
按照布達諾夫的說法,暗殺普京者來自高加索地區(qū)。“這是絕對失敗的一次嘗試,但這事真的發(fā)生了。”布達諾夫說。由于這是未經公開的信息,其真實性存疑。
回看4月初,布達諾夫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就稱,俄羅斯將領的水平極低,裙帶關系導致不合格的軍事人員成為指揮官。他明確表示,烏克蘭軍隊能奪回克里米亞。
然而,時隔一個多月,俄羅斯軍隊攻取了克里米亞以北的赫爾松州,并宣布俄方與“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共享亞速海,烏克蘭“永遠失去了對亞速海的控制”。
戰(zhàn)況不利的情況下,5月29日,澤連斯基視察了哈爾科夫州的烏軍前線陣地、哈爾科夫市行政大樓以及居民樓廢墟,還向當地烏軍授獎并贈送禮物。這也是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澤連斯基首次出現在首都基輔之外的地方。在當天的行程中,澤連斯基還與哈爾科夫地區(qū)軍政當局官員舉行了相關局勢的工作會議,聽取哈爾科夫州軍事行政長官西涅古博夫、哈爾科夫市長捷列霍夫等官員匯報。
戰(zhàn)爭中,一方的最高統(tǒng)帥很少親臨前線,澤連斯基此時親臨前線至少有三大目的:首先是鼓舞士氣,激勵烏軍繼續(xù)作戰(zhàn);其次是創(chuàng)造話題,用輿論逼西方加大支援力度,尤其是火炮;最后則是考慮萬一頓巴斯被俄軍全取,哈爾科夫將是俄軍下一個重點目標。擁有大量重工業(yè)的哈爾科夫本身也是一座堡壘城市,烏軍有可能在此處設立第二道重點防線,為西線預備隊的訓練爭取更多時間。
目前烏克蘭軍隊在戰(zhàn)場上似乎沒有占據什么優(yōu)勢。值得一提的是,澤連斯基在發(fā)表“死戰(zhàn)”談話,也就是自稱做好自己死亡后烏政局后續(xù)安排工作的同時表示,他已經準備好與俄方會面并進行談判,但他沒有意愿與中間人見面,原則上除了普京外,不會見任何來自俄羅斯的人員。他強調,與普京見面唯一可以討論的問題是停戰(zhàn)。
俄批美“戰(zhàn)略焦慮”,烏稱戰(zhàn)局艱難
西方國家一邊呼吁俄烏雙方通過談判等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一邊卻又源源不斷地給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普京再次就此發(fā)出警告,“軍援”烏克蘭只會惡化當前局勢。
5月28日,普京應邀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了電話會談。普京在通話中強調,俄烏談判目前被凍結的原因在于烏克蘭方面,俄方對恢復雙邊對話持開放態(tài)度。他同時警告說,西方武器源源不斷輸送至烏克蘭有加劇局勢惡化和人道主義危機的風險。馬克龍和朔爾茨則呼吁普京同澤連斯基進行直接談判并通過外交渠道解決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表示,在俄烏談判幾乎停滯的情況下,法德領導人與普京通話的目的是希望盡快實現各方都能接受的?;稹6頌鯖_突持續(xù),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出現了種種不確定性。這讓歐洲國家希望能盡快找到一個讓各方都認可的“停火臺階”,使整個地區(qū)重回正軌。
但關于談判,俄烏目前分歧很大,雙方還在觀望戰(zhàn)事的推進。目前沖突持續(xù)膠著,雙方在戰(zhàn)場上的狀態(tài),才是決定談判節(jié)奏和內容的關鍵。
近日,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在“俄羅斯-24”電視頻道的節(jié)目中說,美國不希望歐盟“以同俄羅斯開展強有力的能源與產業(yè)合作的形式”享有經濟和政治優(yōu)勢。因此,美國試圖破壞歐洲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迫使歐洲消費者轉向更加昂貴的美國天然氣,增加歐洲對美國的技術依賴和金融依賴,從而在經濟上征服歐洲。強大且獨立的歐盟及其與俄羅斯的健康關系是美國的主要戰(zhàn)略焦慮之一。
他說,美國正試圖利用北約和其他盟友構建單極世界,以維護符合美國利益的不公正的世界秩序。
俄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烏克蘭領導層不斷發(fā)表“自相矛盾”的言論,令俄方無法搞清楚烏方意圖。他強調,是烏方決定凍結談判,此舉同澤連斯基要求舉行最高級別談判的說法背道而馳。
澤連斯基5月初曾表示,俄軍應撤回到沖突前軍事接觸線或邊界線位置,在此情況下雙方才能恢復“正?!闭勁小6砺摪畎踩珪h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發(fā)文說,澤連斯基提出的停戰(zhàn)條件原則上毫無可能。
俄新社援引頓涅茨克武裝力量消息報道說,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武裝力量在俄軍的火力支援下,已完全控制頓涅茨克地區(qū)200多個居民點,其中包括戰(zhàn)略要地和鐵路樞紐紅利曼。7C13032D-42A3-47B9-9CAE-10EB6CABED84
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烏國防部副部長馬利亞爾的話說,烏俄沖突已達最激烈程度,當前戰(zhàn)局艱難并呈現進一步惡化跡象,烏軍將堅持戰(zhàn)斗,直到國際公認邊界內烏領土全部收復為止。
澤連斯基也承認,在密集的炮火和導彈攻擊下,“烏克蘭現在的局勢非常、非常艱難”。他還敦促盟友繼續(xù)提供武器。
俄烏沖突結束的三種劇本
近日,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網站發(fā)表了《俄烏軍事沖突結束的三種劇本》的文章。文章認為,俄烏目前的軍事對抗當然不是標準的民族沖突:前線交戰(zhàn)雙方都有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這種對抗更不能被視為宗教沖突,俄羅斯和烏克蘭長期以來都是世俗國家。這也不是一場典型的邊界爭端,盡管未解決的領土問題仍然是莫斯科和基輔之間達成任何和平解決方案的嚴重障礙。
歸根結底,當前沖突的核心在于兩個國家內部社會和政治生活組織方式截然不同,無法相容。這也是對于現代國際體系和整個世界的兩種看法之間的原則性矛盾,可以說是完全對立的矛盾。我們面前有兩種對立的觀念: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公正的什么不是,什么可以視為合法什么是非法。這也涉及在關于國家權力的性質、合法性來源和有效性標準的根本問題上的強烈分歧。
烏克蘭社會試圖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組織自己,而俄羅斯社會和政治組織的基本原則是自上而下。自烏克蘭獨立以來,基輔先后有六位總統(tǒng)通過競選上臺。在這期間,俄羅斯只有三位國家元首,新的領導人都經過精心挑選、持續(xù)培養(yǎng),并由前任長期監(jiān)護。
兩種社會組織模式的根本不相容性不僅導致了歐洲中心地帶一場可怕的兄弟相殘的軍事對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各方在這一歷史性對抗中的行為邏輯。
挑選治理人才和組織國家宣傳、實施政治動員和規(guī)劃軍事行動、與朋友協作和與對手接觸,在所有這些領域和許多其他領域,兩種相互競爭的后蘇聯模式正在經歷一場測試,可以稱之為社會經濟和政治碰撞試驗。
在基輔,有人可能會反駁說,這一碰撞試驗的條件顯然是不公平的:俄羅斯比烏克蘭面積更大、更富有、在軍事上更強大。但是,烏克蘭享有廣泛的國際同情和西方幾乎無限的軍事、經濟、人道主義和情報支持。西方在許多方面都是俄烏沖突的直接參與者,因此西方社會的組織模式也在經歷自己的碰撞測試。
正在進行的兩種模式的強度測試賭注非常高。這不僅關乎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未來,也關乎國際體系的發(fā)展前景和世界新秩序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于“現代性”概念到底是什么的問題。這事關在未來幾十年政治家們將在何種基礎上著手建立他們青睞的國家社會政治發(fā)展模式。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將如何結束,至少可以設想三種情景,每一種結果都會產生巨大的地緣政治后果。
第一種,如果莫斯科在這場史詩般的軍事行動中被徹底擊敗,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單極時刻”的再現。如果烏克蘭可以成為普京“未竟的事業(yè)”,那么俄羅斯無疑也是許多西方政治家“未竟的事業(yè)”。烏克蘭取得令人信服的勝利,最終將有可能解決西方30多年來一直未能成功解決的問題:“馴服”和“馴化”后共產主義的俄羅斯。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又可能讓西方加大對中國的壓力。
第二種,如果沖突以莫斯科與基輔之間以及俄羅斯與西方之間不完美但雙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妥協結束,那么俄羅斯與烏克蘭發(fā)展模式之爭的最終結果將再次推遲到來。兩種社會組織模式之間的根本競爭無疑會繼續(xù)下去,但會以一種不那么激烈的方式進行。
第三種,假設在可預見的未來,在烏克蘭的沖突根本不會以任何協議結束,而會以一種熟悉的模式(升級-各方的消耗-脆弱的?;?積聚力量-新的升級)繼續(xù)下去,它很可能會成為現代國際體系最終崩潰的催化劑。無效的全球和地區(qū)國際機構最終將失去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軍備競賽將急劇加速,核武器擴散的連鎖反應一觸即發(fā),地區(qū)沖突將成倍增加,國際恐怖主義猖獗。這種變化將導致未來普遍的不穩(wěn)定甚至混亂,很久之后新的世界秩序才會萌生。
評估這三種情況中任何一種的概率都極其困難,但至少可以談談結束沖突的首選方案。從未來世界秩序的前景來看,這種方案是達成一個很不完美但穩(wěn)定的政治和外交妥協,沖突各方都可以稱之為自己的“勝利”。
其他方案要么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阻滯世界政治中亟須的結構性變化,要么會導致非常急劇和突如其來的變化。
(《參考消息》《環(huán)球時報》等)7C13032D-42A3-47B9-9CAE-10EB6CABED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