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湛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梅溪實驗學校在祖國大陸最南端,是廣東省最偏遠的地方。學校于2017年建校,目前已有近6000名學生。雖然地處偏遠,但學校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落實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辦學成果顯著。我們不僅要提高學校的辦學品質,還要盡全力為區(qū)域教育、中國教育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建設高品質學校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梅溪實驗學校不僅努力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能否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所以學校應重視識才、納才、育才、用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人才的識別: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人才的識別是人才引進、培養(yǎng)和任用的基礎。三國時期劉劭在《人物志》中說:“夫圣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yè)興矣。”意思是說,圣賢所被贊美的,首先在于聰慧明達;聰慧明達中最可貴的,首先在于對人的了解。能鑒識人是否誠信,是否智慧,則能使各種人才各有適當位置,從而各行各業(yè)都振興起來。由此可見,“知人”才能“善任”,最后才能“興業(yè)”。
識別人才要準確把握人才的標準。人才的標準從來都是與時俱進的。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好老師需要心中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必須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需要師德垂范,肩負立德樹人的使命,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需要“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還需要用愛去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用真情去陪伴和幫助學生成長。沒有仁愛之心,教育就沒有靈魂。
這些不僅是一個好老師的必備特性,也為學校識別人才提供了依據(jù)。
識別人才需要全面發(fā)展的眼光。識別人才如果沒有客觀標準,就可能會主觀臆斷;如果僅僅按照客觀標準,又可能犯教條主義錯誤。有時有才華的人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有時人們容易以偏概全,只盯著優(yōu)點或者缺點;有時人們會受定式思維的影響。有的老師雖沒有很高的職稱或者很多的榮譽光環(huán),但是對教育領域有著很深的理解力,這也是我們需要的人才。所以,我們要堅持用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去看人。學校需要“不唯資歷看能力,不唯文憑看水平,不唯職稱看稱職,不唯既往看發(fā)展”,既準確把握人才的標準,又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去選拔人才。
人才的吸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合理的激勵機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一是愿景激勵。愿景是我們期望達到的目標,目標是驅使人類活動的內在動機。愿景能指引方向,引導與激勵大家持續(xù)地朝著明確的方向進行有步驟的努力。通過愿景,學??梢约ぐl(fā)每個人的潛能,最終促進學校發(fā)展。梅溪實驗學校致力于“學校發(fā)展 教師幸福 學生成長”的總體目標,希望每一位入職的教師在學校感到幸福。教師能幸福地工作,學生也能幸福地成長。每個人不僅對自己的工作負有責任,也對學校的整體發(fā)展肩負使命。
二是成長激勵。支持人的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原點和終點,這其中也包括教師的成長。讓教師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對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梅溪實驗學校定期組織“梅溪論壇”,除了專家講學進行理論引領外,也鼓勵全體教師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
三是評價激勵。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以及各類檢查、評比、競賽活動中取得的成績進行及時合理的獎勵,在穩(wěn)步提升教師待遇的同時,采用教師業(yè)務檔案的形式,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打破論資排輩和平均主義思想,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鼓勵教師朝教育家型教師發(fā)展。
尊重人才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要素。尊重本身就是一種肯定和鼓勵。馬斯洛認為“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人的最高需求。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學校要考慮如何激發(fā)教師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師是第一步。教師感受到理解、尊重與信任,就找到了自我精神的歸宿,獲得了職業(yè)的價值認同,明確了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方向,就會在工作中積極克服困難,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才的培養(yǎng):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價值引領。教師的自我價值在高品質的課堂中體現(xiàn)。課堂是教師一生的園地,教師的幸福感洋溢在孩子們自信的笑臉里,教師的教育智慧生長在對專業(yè)的不懈追求中,教師的成就感來自目睹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學校要不斷強化教師的品質意識,引導教師認識高品質課堂的深刻意義和價值,讓教師感受到課堂之美、教育之美,讓創(chuàng)造高品質課堂教學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和精神追求。
理論引領。理論是指人們關于客觀世界規(guī)律的理解和論述,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梅溪實驗學校以人才為火種,點燃教師們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探求欲望,從而構建梅溪的學習型團隊。越來越多的教師從閱讀中學習理論、從實踐中體會理論、從交流中理解理論,再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教師除了要學習學科知識,還有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測量學等教育科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甚至要跨專業(yè)學習。
實踐引領。學校定期組織公開課、示范課,扎根本土實踐,通過專業(yè)的聽評課不斷引發(fā)教師的認知碰撞,激發(fā)教師深度研討,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勢態(tài)。學校通過構建不同的學習團隊,讓教師在實踐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由團隊引領,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教師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探求教育的本真,在理論和實踐中反復碰撞,才能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人才的任用: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yè)興
用其所長、人盡其才?!胺踩瞬男圆灰?,各有長短,用其所長,事無不舉”,意思是人各有所長,只要大家把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出來,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沒有必要追求完美,用自己的長板,再拼一塊別人的長板就是一個高桶;一個人有缺點,那我們就好好觀察一下在哪方面能重用他。
以人為本、愛惜賢能。我們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眼睛、保護人才的決心和機制。我們對各類人才要嚴格要求,但不苛求,尤其在教師工作上遇到挫折、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學校要真誠熱情地幫助解決,在管理人才的同時,要愛惜賢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使一所學校的人才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師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才能激發(fā)教師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終創(chuàng)建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理解型學校,真正形成“教師依靠學校成長,學校依靠教師發(fā)展”的學校氛圍。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學校對于識才、納才、育才、用才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忽視。只有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yōu)化資源配置,努力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與時代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學校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梅溪實驗學校將會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種子教師,去輻射和帶動更多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為區(qū)域教育、農村教育乃至中國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