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3)
G213 策克至磨憨高速公路樂都至化隆段,起訖里程為K44+490~K53+915,全長9.425 km。沿線建設3 座共2 262 m大橋、1 座80 m 中橋。施工現場的自然條件特殊,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地帶,降雨量少、蒸發(fā)量大、晝夜溫差明顯,此自然條件易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加劇混凝土老化,因此,切實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成為工程中的重難點內容之一[1]。
混凝土抗凍性能是指當混凝土處于飽水狀態(tài)時所體現的抵抗凍融循環(huán)作用的能力。施工現場較為寒冷或混凝土與水頻繁接觸后,混凝土容易出現凍融破壞的問題,表現形式有凍脹開裂和表面剝蝕。存在于毛細孔內的水由于現場溫度較低而結冰,有凍脹開裂的跡象,此時混凝土的各項性能顯著下降,嚴重威脅結構的穩(wěn)定性。對于我國西部地區(qū),普遍具有高寒氣候特征,由此可知,如何提高混凝土抗凍性是工程中的重點內容。
混凝土抗凍性能主要受到含氣量和孔結構的影響。在摻入引氣劑與礦物摻和料后,可有效改善抗凍性,而不同的摻入方法得到的應用效果存在差異。對于C30 混凝土,可采取雙摻硅灰與礦渣的方法,此時將含氣量穩(wěn)定在3.5%~5%,在此條件下混凝土的凍融循環(huán)次數可達到300 次。而對于C40 混凝土,在采取雙摻的方法后,含氣量穩(wěn)定在5%~7%,凍融循環(huán)次數可達到300 次。
現場環(huán)境氯離子侵入混凝土后,會破壞既有的堿性狀態(tài),經過化學反應后,可見混凝土內鋼筋表面原本相對完整的鈍化膜受損,鋼筋有銹蝕跡象,隨著受損程度的加重,結構遭到明顯破壞。經分析,對于橋梁混凝土來說,氯離子是影響其耐久性的最顯著因素。所以,為了確保提高橋梁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從而增加使用壽命,必須采取措施來降低氯離子的影響程度。
在采取雙摻法對C30、C40 混凝土進行施工后發(fā)現,這兩種強度的混凝土的含氣量均有所增加。在此前提下,混凝土內抗氯離子滲透性呈現出了先增后減的變化趨勢;同時,控制區(qū)間不同,含氣量變化特點也不同:(1)當C30、C40 混凝土含氣量在3.5%~5%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會隨含氣量數值增加而得到提升;(2)當C30、C40 混凝土含氣量在5%以上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會隨含氣量數值增加而降低。
在采取雙摻法對C50 混凝土實行施工后發(fā)現:(1)當C50混凝土含氣量在3.5%~5%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不會隨含氣量的變化而發(fā)生大幅度改變;(2)當C50 混凝土含氣量在5%以上時,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會隨含氣量數值增加而發(fā)生一定幅度的變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采取雙摻法對混凝土進行施工后,可一定程度地提升其抗氯離子滲透性。
鋼筋型號、尺寸、表觀質量均要滿足DB 14/T 680—201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加固技術規(guī)程》的要求。材料進場時加強質量檢驗,詳細檢查質量合格證等相關質量證明文件,判斷鋼筋是否滿足規(guī)程要求。此外,需要檢查鋼筋的形態(tài),剔除變形的鋼筋。在后續(xù)使用鋼筋時,先檢查鋼筋是否附著雜物,若有則及時清理干凈[2]。
強度、耐久性均是水泥材料質量控制中的重點考慮對象,在合理選擇水泥材料后,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改善和易性。水泥材料進場后,妥善保管,避免遇水結塊現象。
高寒地區(qū)橋梁施工中,粗集料是重要的混凝土原材料,通常選擇的是連續(xù)級配、含泥量低、耐久性好的碎石、卵石,必要時可采用基于碎石、卵石兩種材料的混合物,且最大粒徑應≤40 mm。C50 以下等級混凝土,需保證粗集料的含泥量≤1.0%,C50 以上等級混凝土,則需要確保含泥量≤0.5%。若由于原材料取材受限或其他原因而不得已使用堿活性集料時,則必須確保砂漿膨脹率≤0.20%,否則會影響混凝土的性能。
細集料以中粗砂為宜,要求級配良好、有害物含量少。C50以下等級混凝土,要求用砂含泥量≤3.0%,氯離子含量<0.06%;C50 以上混凝土,對細集料的質量要求更高,如砂含泥量≤2.0%,泥塊含量<0.1%。除此之外,其他各項指標也均要滿足JTJ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
水是混凝土拌制中的基礎材料,水中不得含有不利于水泥凝結的雜質。在混凝土拌制階段,除了合理選擇拌各用水外,還要控制好水量,否則混凝土會出現過稀或過稠的情況,均不利于混凝土的澆筑與成型。
以DZ 系列外加劑為宜,其具有低溫、早強、耐腐蝕的基本特性,其他各項指標也均要滿足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等相關規(guī)范。在高速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在水膠比和水泥用量方面有所差異,需做針對性的控制,具體見表1。
表1 混凝土水膠比和水泥用量
在拌和混凝土的準備環(huán)節(jié),為了確保積水能夠從攪拌機內順利排出,要使用熱水來對其進行沖洗;此外,將澆筑施工機具配備到位,同時施工人員在自身崗位上做好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要做好骨料的級配工作,本工程中要注意的施工要點包括:(1)砂子含泥量<3%,泥塊含量<1%;(2)石子含泥量<1%,泥塊含量<0.5%;(3)水泥強度≥32.5 MPa;(4)可選擇強度合適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5)拌和用水選用飲用水,要求不存在影響水泥性能的雜物;(6)防凍劑選用硝酸鈣,用量控制為3%。
在以確認配合比為依據來選取原材料后,需充分拌和這些原材料,目的在于保證所得到混凝土可體現良好均勻性。對于拌和物,溫度是較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具體要求為:入模溫度≥10 ℃;出罐溫度13~18 ℃。
為了使出罐溫度具有合理性,先對拌和用水做適當加熱處理,但由于現場屬于高寒地區(qū),出現加熱后依然不符合要求的概率較高,因此,需進一步加熱骨料。在負溫度情況下拌制混凝土,應當注意以下5 個技術要點:
1)摻入適量防凍劑來保護混凝土免受凍傷危害。
2)對水泥做保溫處理,但不允許加熱。
3)嚴格控制各類原材料的溫度,骨料加熱溫度應≤40 ℃,拌和用水溫度應≤60 ℃。
4)若骨料有積雪、凍團,應及時予以清理。
5)混凝土拌制過程中,可適當延長拌和時間,確保產出的混凝土有足夠的和易性和流動性。
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先清理附著在模板、鋼筋上的雜物,檢查模板、鋼筋的位置及穩(wěn)定性。在施工接縫部位澆筑混凝土時,先用碘鎢燈處理接觸面,或在該處澆淋熱水,直至接頭部位混凝土的溫度≥5℃為止。混凝土澆筑后,控制混凝土接合面的溫度,使其維持在正常的溫度區(qū)間內。
為準確掌握不同養(yǎng)護條件下混凝土的強度變化特性,按照同條件制作14 組尺寸為150 mm×150 mm×150 mm 的標準試塊,每組3 塊。養(yǎng)護后,測定各自在3 d、5 d、7 d 齡期時的抗壓強度,分析各組試塊混凝土在不同齡期時的強度,明確其發(fā)展規(guī)律。分別對各組試塊用不同的養(yǎng)護方式,即標準養(yǎng)護、自然養(yǎng)護、暖棚養(yǎng)護、養(yǎng)護劑養(yǎng)護。對比分析不同養(yǎng)護方式下、不同齡期混凝土的強度(見表2),發(fā)現暖棚養(yǎng)護的效果最佳[3]。
表2 養(yǎng)護方式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選擇暖棚和使用養(yǎng)護劑的綜合養(yǎng)護方案,在多重措施下保證混凝土成型效果。
暖棚養(yǎng)護時,暖棚的平面尺寸為首要考慮對象,可按梁的水平投影尺寸,沿長、寬方向各加寬3 m。暖棚以鋼管、碗扣式扣件為基礎構件,形成主體框架,混凝土澆筑后于外側罩上養(yǎng)護罩(或帆布)。
模板、鋼筋安裝到位并確認無誤后,組織單個混凝土梁澆筑施工,為避免夜間低溫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適宜安排在白天澆筑后隨即收面,并覆蓋塑料薄膜及棉被,避免混凝土凍傷。
暖棚養(yǎng)護主要針對的是試驗梁,具體方法是,為其適配暖風機以提供暖風。暖風機要滿足以下要求:(1)啟動與停機溫度分別為5 ℃、10 ℃;(2)通常來說,不需要在提供暖風過程中進行灑水,一般使用覆蓋保濕方法即可;(3)當實際養(yǎng)護溫度>15 ℃時,為避免混凝土表面因失水過多而出現開裂情況,要定期灑水養(yǎng)護;(4)測定箱梁外部、內部的溫度。
在拆除模板前,必須要確保其外部養(yǎng)護罩及頂部塑料薄膜已被拆除。需注意的是,拆除模板過程必須要嚴謹細致。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出現混凝土表面與周圍環(huán)境溫差較大而導致混凝土成型質量受到影響,在拆除模板前必須要確保暖風機已處于關閉狀態(tài),同時還要適當降低墩體混凝土溫度。
拆除完模板后要及時涂抹適量養(yǎng)護劑,并將其覆蓋好塑料薄膜和棉被。一般來說,保溫、保濕、養(yǎng)護時間為14 d,在此之后則可以先將棉被拆除;而此時還需繼續(xù)使用用塑料薄膜養(yǎng)護至30 d 為止。
在高速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是重要的原材料,其耐久性必須得到保證。本文以具體工程項目為實例,介紹了高寒地區(qū)橋梁混凝土的耐久性,對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標準進行了分析,并就高寒地區(qū)橋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拌制、澆筑及現場養(yǎng)護技術要點展開了詳細的研究,通過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施工工藝的優(yōu)化及合理養(yǎng)護措施,有效保證橋梁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