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前我被派出國參加短期培訓,出發(fā)之前就知道德國方面接待我們的是位女士,名叫克勞萊斯。據(jù)說她思維敏捷、做事干練,特別是對守時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此冉冉升起的高大形象,卻因為第一印象的不如人意差點給徹底抹殺了。
那是在德國凱爾公務(wù)員大學培訓的第一天,老師上課前本應(yīng)由她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但上課時間早到了,就是不見她的蹤影。老師十分焦急,左等不來,右等還不來,只好自拉自唱,直接進入課程。老師上了兩個多小時后,她才姍姍來遲。
盡管翻譯解釋說,她可能是為我們安排其他活動去了,而且住地遠離凱爾,早上開車到這兒也是需要時間的。
據(jù)說德國人都是這樣,喜歡自己開車,從駐地到工作地有時要橫跨幾個城市,路上任何一點障礙都會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但我們認為,作為一位以準時而著稱的德國人,事先就應(yīng)該考慮到這些因素,讓我們學員遭遇第一次“空窗”是小事,問題是對授課老師好像有點不太禮貌。
看著這位中年婦女,一身白色的衣服,戴一副金絲邊眼鏡,行事慢條斯理,不緊不慢,并不像我們事先期盼的那樣雷厲風行,更令人不解的是,她居然對此毫無歉意,就好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在下課前發(fā)表了一通講話,類似于歡迎致辭之類,聽翻譯就覺得熱情洋溢,非常精彩,可就是絕口不提遲到的事。
她在斯圖加特經(jīng)濟部工作,專門負責與中方的技術(shù)交流。也許是職業(yè)的關(guān)系吧,她比較樂于和我們接近,會主動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比如有時會走到你的身邊看看做題,還會熱情地幫你撿起掉在地上的鉛筆,看到你水喝完了,馬上就會給你補上。下課的時候,喜歡拉幾個同學一起聊天,因為多年工作的磨礪,也能說上“你好,江蘇,謝謝”這樣簡單的詞匯,還知道江蘇許多城市的名稱,讓我們驚愕不已,由衷佩服。
但更多的時候還得靠翻譯的幫助,她很不喜歡也不滿足于一對一的交流,更樂意和喜歡一對多的交流,因為這樣來自四方的信息會更加廣泛,看得出她非常熱愛中國,也喜歡中國文化,她那種鍥而不舍地希望了解中國的迫切愿望,以及對中國人的格外友善,甚至時不時地提起自己所認識的中國人,都讓我們感到十分親切,這可能因為江蘇省與巴登-符騰堡州是友好省份的緣故,她經(jīng)常要與有關(guān)部門進行聯(lián)系,也多次來過江蘇,還能記得許多同志的名字。我們回來以后也問了一些同志,他們對其也印象深刻。當時我們不得不認真地端詳起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士來,情感的距離也拉近了,整個印象也隨之煥然一新。她大約四十多歲,一頭黃發(fā)自然卷曲,狹長的臉棱角分明,笑意隨風而起,眼睛總是炯炯有神,微胖的身材凸顯了典型的西方風格,穿著打扮簡約大方,以寬松為主,并不十分時髦,卻充滿著一種英俊瀟灑的氣質(zhì)。
2
培訓結(jié)束前,她打來電話,邀請我們到她供職的經(jīng)濟部去看看。本以為這是一種私人性質(zhì)的友誼舉動,到后才知道,這是一次十足的公務(wù)活動。那天我們?nèi)サ煤茉?,不希望因為遲到而影響自己的形象,但我們也隱隱擔憂著克勞萊斯女士會不會重蹈覆轍?沒想到,那天她早早就等在了門口,我們理解這應(yīng)該是出于彌補第一次遲到的過失。我們車子到的時候,她和同事已滿面春風地迎了上來。然后,帶著我們參觀了經(jīng)濟部的大樓,空曠的大廳,古色古香的走廊,還有她自己辦公的地方,都是窗明幾凈,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參觀結(jié)束后,我們來到了環(huán)境典雅的地下會議室,坐定后,四周一瞥,發(fā)現(xiàn)這里早已作了精心的安排:幾條長桌拼成一個長方形,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簡易的旅行杯和一瓶礦泉水,還有一個小本子和一支圓珠筆??藙谌R斯開門見山地說明了邀請大家到這里來的意圖,她說今天的活動也是這次培訓的日程安排,只是地點臨時作了調(diào)整,利用這個機會,希望向大家介紹一下經(jīng)濟部的工作情況,更主要的是還想聽聽大家對這次培訓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還要給大家舉行頒發(fā)結(jié)業(yè)證書的重要儀式。
她打開投影儀,事先準備好的中文提綱就投映在了白色的墻上,她對斯圖加特經(jīng)濟部的工作情況非常熟悉,侃侃而談,眉飛色舞。她說,培訓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也屬于經(jīng)濟部的管理范疇,她就是承擔這方面工作的項目負責人。這些年來他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積累了一些工作經(jīng)驗,取得了許多工作成效。大家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認可。
聽翻譯介紹,說她的德語功力非同小可,是他接觸過的少數(shù)“人中之王”,許多德語表達不僅漂亮地道,而且新穎巧妙,可惜我們因為語言不通,隔膜像座大山橫亙其間,雖心有神往,卻無法感受意在言外的精妙神韻。隨后,許多同志也按照她的要求,結(jié)合這次培訓談了自己的見解,后來大家敞開心扉,抒發(fā)己見,暢所欲言,聲情并茂,紛紛說出參加這次培訓的主要收獲,也對繼續(xù)辦好這類培訓提出了誠懇的建議。克勞萊斯總是歪著頭、側(cè)著耳朵,認真地聽著,在不時地點頭示意,在本子上記著什么,對學員們的意見,能夠回應(yīng)的都及時回應(yīng),對于沒有弄明白的問題,她還會請對方講得再具體一些。她看上去為人低調(diào),說起話來卻生動有趣,會不時地對話題進行延伸,請大家談?wù)剬φn堂以外的看法,因為培訓任務(wù)比較重,我們只有在課余時間到街上跑跑,抓住一鱗半爪的零星印象,對德國自然環(huán)境、風土人情以及美學文化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粗淺觀感。她對此不盡滿意,直言不諱地說,你們也可以對德國人的穿著打扮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當大家對她的得體大方表示一致肯定后,她顯然非常開心,臉上露出了天真而稚氣的笑容,不停地說,這是自己爭來的,不能算,不能算……
最后,在大家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她對這次培訓作了全面的總結(jié),對學員們的表現(xiàn)給予很高評價。她說,大家其樂融融、笑逐顏開,就是對這次培訓的最好肯定,自己也覺得能做這個項目機會難得。這幾句話,我們聽得非常清楚,入耳入心,但后面的話,就感覺有些拗口了。這也許是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不同,或者是因為翻譯的“跑冒滴漏”,我總覺得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散點透視的比較多,但你若把它記下來,細細地琢磨,好像方方面面也都講到了,內(nèi)在的邏輯也非常嚴謹,但這時聽她講話,確實更輕松,更隨意,也更瀟灑,也許是和大家混熟了的緣故,她也豁出去了,好像有點無所顧忌了,隨心所欲,惟妙惟肖,說學逗唱皆成章,引得大家陣陣哄堂大笑。比如,她說我今天都記住了大家親切的面龐,但以后如果到你們那兒去,請不要忘記我這張老臉呀,即便你們裝著不認識我,我現(xiàn)在也不怕了,因為有照片為證,你們逃不了。
頒發(fā)結(jié)業(yè)證書的儀式簡單卻隆重。她站在臺上,一字一頓地讀著每一個學員的名字,我們按順序上臺,她先是握手,然后非常莊重地把結(jié)業(yè)證書遞到我們手上,雖只一紙德文,卻力重千斤,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感覺,滿身都是學有所成的神圣感,欣欣然就像獲博士學位證書一般。盡管上面的德文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外,其他都不認識,但飄飄欲飛的感覺,還是如約而至。我們回到座位后,最關(guān)心的是自己名字的漢語拼音有沒有搞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屢試不爽,無一差錯,有人告訴我,這些漢語拼音都是我們事先提供的,肯定不會有錯,但對于一個德國人來說,要照著打印,保證每個漢語拼音的字母不錯,特別是在沒有照片對應(yīng)的情況,也沒有張冠李戴,其背后一定是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和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
3
會議結(jié)束后,我們向克勞萊斯女士告別,她跟我們一一握手,情深意長,就像老朋友分別一樣,戀戀不舍。她對我們說,這幾天來她一直為那天遲到的事而深感內(nèi)疚,因為那純粹是被私人事情耽擱了,所以實在難以啟齒,今天要非常鄭重地跟大家說聲“對不起”。說話時眼圈好像還有點潤潤的感覺,那一臉的真誠和懇切,在猝不及防間真的打動了我們。
其實,她完全可以找出許多理由進行搪塞,誰也不會去考究,況且這件事早已過去,分別之時,也沒有必要再提,但她沒有放過自己,當眾如實坦白,深表歉意,那種真摯的感覺反而讓我們升起欽佩之意。
最后她提議,讓我們大家一起到經(jīng)濟部的大門口合個影吧。拍照時,有人已咧開了嘴準備綻放笑容,她突然喊停,原來她要拿掉自己的眼鏡,希望與我們一起留下最美的瞬間。
有些事也許就是過眼云煙,但有些人卻永遠深烙心底。那次赴德培訓已過去若干年了,我們這些學員也早已流經(jīng)歲月,風霜加身,當年我們就知道,今后根本不可能再有機會見到克勞萊斯女士了。這些年來,我們每位學員也確實沒有這個機會。她也沒有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拿著照片到江蘇來按圖索驥,讓我們無法溜之大吉。事實上若真是那樣,我們還求之不得,一定會喜形于色,奔走相告,關(guān)鍵是這根本就不可能。我們無法想象她現(xiàn)在的樣子,也許是老態(tài)龍鐘,也許是芳華永駐,也許在從事新的工作,也許已經(jīng)離開職業(yè)生涯,也許還會有很多的也許。但每當想起她那種真誠態(tài)度和爽朗性格,特別是那一臉萬分歉意的樣子,我就覺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不管到什么時候,對此總是記憶猶新、無法阻擋。
張永祎: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江南文化學者,曾受邀做客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文明之旅》欄目,講授“夢里水鄉(xiāng)江南鎮(zhèn)”。著有《與我有約》《水做的江南》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fā)表多篇學術(shù)論文,系江蘇省首屆紫金文藝評論一等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