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芬
摘 要:“雙減”背景下,設計高質量的作業(yè)是助推學生成長的關鍵。本文從落實“雙減”政策,科學減量提質;聚焦核心素養(yǎng),堅持“以生為本”;把握語文特質,設計精準作業(yè)這三方面淺談“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語文作業(yè)。通過科學布置,讓學生在作業(yè)中鞏固知識,提升作業(yè)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減量提質;基礎作業(yè);閱讀作業(yè);綜合性作業(yè)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7-0021-04
A Humble Opinion on the 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GUO Huifen (823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ia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designing high-quality homework is the key to boosting students' growt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Chinese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mplementing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cientifically reducing quant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focusing on core literacy and adhering to "life-oriented"; grasping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ing accurate homework. Through scientific arrangement, students can consolidate knowledge in homework, improve their homework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Keywords】Reducing quant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Basic homework; Reading homework;Comprehensive homework
語文作業(yè)是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過量的作業(y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半p減”政策的頒布,就對學生的作業(yè)量提出明確規(guī)定: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能超過60分鐘。
“雙減”一落地,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半p減”實施的關鍵是全面壓減作業(yè)總量和時長,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健全作業(yè)管理機制,加強作業(yè)指導反饋?!半p減”也對教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在教學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減少作業(yè)量,但學習的質量卻不能減。這除了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效率,還要有較高質量的作業(yè)來復習鞏固提升?!半p減”背景下,如何設計精準有效的作業(yè),鞏固所學,提升學生能力,這是擺在我們每個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探索,談談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優(yōu)化作業(yè),達到減量提質,還作業(yè)“可愛”的模樣。
1.落實“雙減”政策,科學減量提質
“雙減”背景下,為什么我們習以為常的作業(yè)、考試提上整改“案板”,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大家認為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影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思想決定行動?!半p減”落地時間不久,一切還在實踐,但不容我們教師觀望,我們都是實踐者。從長遠來看,“雙減”政策的提出,如果真正落實好,不跑偏,“雙減”是孩子的福音。政策從到校時間、作業(yè)布置到課后看管、網絡游戲限制等方面為學生的校內學習和校外生活勾畫新的指南,引領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但“雙減”政策的實施卻是有阻力的,一方面來自父母焦慮,還有我們教師的擔憂,特別是今年教一二年級的教師更為難。不能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不能進行傳統(tǒng)的紙筆考試,那學生學得怎樣怎么了解;學不好,回家又不能布置書寫的作業(yè),怎么補缺補漏,在校課程都安排滿滿的,利用什么時間來補缺補漏呢?
這種焦慮,這種擔憂來源于我們自己的學習經歷,因為我們就是作業(yè)中“長大”,甚至“長好的”,還有多年來我們的教學經驗就是這樣的。我們習慣于通過布置一些書寫的作業(yè),通過反復練習來鞏固提升學習的成效。很明顯,這種方法對于提升孩子眼前的成績在短期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作業(yè)占去學生大半甚至全部課余時間,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長遠的發(fā)展卻是不利的。我們從身邊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小學階段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練習、刷題,靠反復機械操練來提高分數,這樣的孩子學習比較沒有潛力,到初中就會現成績下降嚴重的現象。因為初中科目多,不能像小學那樣一道題講多遍,一個題型反復練,再者如果孩子已經習慣這種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學生就容易失去學習的主動探究性、變成被動接受,思維也有惰性。初中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思考力,那他就適應不了初中的學習。
但“雙減”初衷絕不是叫學生不用努力,不用奮斗,減量“減”的是那些反復的、機械的操練,而這些減下來的時間,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思維、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等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更有利的。同樣,“雙減”不要求家長檢查作業(yè)、批改作業(yè),并不意味著把家長踢出培養(yǎng)孩子、教育孩子的成長范圍,恰恰相反,作業(yè)減少,學生空余時間多,需要家長更有質量的陪伴。這也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家長會、資料分享等一些形式引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讓家長更好地參與教育孩子的事來。所以,面對“雙減”,教師要立場堅定、領會“雙減”的精神,以生為本,讓教育回歸本質,回歸學校。
2.聚焦核心素養(yǎng),堅持“以生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因此,作業(yè)的設計應對接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是“雙減”下語文作業(yè)設計的核心。
(1)“雙減”前,作業(yè)布置存在的問題
“雙減”前,作業(yè)的話語權在教師。從作業(yè)的設計、布置、批改、反饋,全由教師把控。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基本是全班一樣的。一樣的題目,一樣的要求,結果是好的學生吃不飽,接受慢的學生消化不了;作業(yè)量大,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等各個學科上完都留一些作業(yè),沒有協(xié)調好各科的作業(yè)量,合起來就很多,大大超出規(guī)定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作業(yè)質量不高,重復抄寫,機械操練的題目多,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學習能力未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鍛煉。
(2)高質量作業(yè)的布置
“雙減”下,作業(yè)不僅要在“量”上把控,更要在“質”上下功夫。一份語文優(yōu)秀的作業(yè),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學科、學段特點,基于學生的視角,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yè),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情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力等融入作業(yè)中。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作業(yè)的設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分層作業(yè),彈性作業(y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長,體驗到學習的獲得感、成就感。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延伸,是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重要載體。合理有效的作業(yè)是必要的,也是減負提質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作業(yè)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針對性地及時進行補缺補漏;學生可以通過完成作業(yè),鞏固課堂所學,形成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把握語文特質,設計精準作業(yè)
作業(yè)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具有語文的特質。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因此,語文作業(yè)要緊扣這四個方面來設計,同時注重與其他學科融合,與生活情境結合,布置豐富的形式多樣實踐性、探究性、發(fā)展性的作業(y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體可以以下三個方面去設計實施。
(1)基礎作業(yè)要抓實
基礎性作業(yè)承擔著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的功能。一般基礎性的作業(yè)包括:每課的生字詞,課文朗讀,本課相應的練習和相應的積累,課后的思考題,語文園地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不管作業(yè)如何減量,這些基礎知識必須扎扎實實掌握好,就是在量上的控制,應少一些重復機械的簡單抄寫。
比如,生字詞的教學,原則上會寫就行,多寫就浪費時間,又可能抹殺學習語文的興趣。中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字詞就對他們來說是最簡單的作業(yè),而低年級,識字寫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的要求是:先認后寫,多認少寫。這是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原則,所以,我們要遵循這條原則,不能超綱拔高要求,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F在一二年級不能留書面的家庭作業(yè),識字量非常大,沒有寫字肯定不行。那書寫作業(yè)如何落實,我們只能充分利用在校時間、課堂時間。語文課堂應精講多讀多練,一節(jié)課要空出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來寫字。低年級學生書寫速度慢,時間這么短,教師在抄寫上就要考慮。我們常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重復了三遍后,我們就能記住,多了就會煩甚至麻木,寫生字也是如此。每個生字抄三四個,其中兩個注音,或者可以2+1+1(兩個字,一個音,組一個詞)。低年級的語文書上,每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剛好配有四格田字格,我們應讀懂編排的意圖,而且有人研究,描一個,寫兩個,學生基本能記住這個字。
反觀以往我們布置的有關生字詞的作業(yè),相當部分老師是除了在書上田字格的要描寫完,還要在書上空白處組兩個詞;回家再在生字本上一個生字寫一行,有的還要寫筆畫筆順,甚至要給每個生字組詞造句。低年級學生書寫對他們來說是最難的作業(yè),而且速度慢,這樣寫生字詞,幾乎占去了學生的大部分作業(yè)時間,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后,學生已經疲乏了,家長也認為做作業(yè)挺久了,要休息放松了?;诉@么多時間來做作業(yè),其實學生學到的并不多,就是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詞。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可以說班里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浪費時間的,因為他們寫了兩三遍就記住了,后面的抄寫就是機械重復的動作,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作業(yè)。時間久了,學生也習慣于簡單機械的抄寫,對于其他需要思考,需要表達的作業(yè)就不想動腦筋了、隨便應付了。所以,一二年級生字詞雖然是教學的重點,但不是唯一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可多布置實踐性作業(yè),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提升,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重點。
生字的鞏固,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教他們怎么做生字卡片,回家再讓學生自己做生字卡片,和家人玩生字卡片,生字卡片要注音,學有余力的同學,背面可以組詞,再練習說一句話。如此換個方式,學生在玩中學,玩中鞏固了生字新詞。我們不在乎學生做的卡片美不美觀,重點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所學,而且培養(yǎng)了動手、動腦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過后,老師利用點時間聽寫,就可以清楚學生掌握的情況,再針對性地補缺補漏。再者,低年級回家沒有書寫作業(yè),就是要引導學生多些閱讀,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拓展識字,提升識字能力。
還有,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并不是不能考試,而是換另一種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梢詮淖R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話這五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識字大王”“小小朗讀者”“背誦小達人”“閱讀小明星”“故事大王”等活動。這些活動學生不僅樂于參加,而且能考查學生的課內內容掌握情況,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溫故而知新,必要的練習很重要,練習能讓我們查缺補漏,也對學生的學習有所促進,學完一單元或二單元,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編寫或者挑選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堂里練習,我覺得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2)閱讀作業(yè)不可少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幼年如漆,小學時期是閱讀的黃金時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來自長期閱讀。小學語文最需要的作業(yè)是閱讀,如果花大力氣去做這件事,學生才將真正受益。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甚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會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慢慢形成。
對于閱讀引導,一二年級識字不多,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閱讀;三四年級重點是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五六年級重點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引導學生有質量、有深度地閱讀。教學一年級時,筆者給班里每個孩子打印一張閱讀登記表,裁剪比語文書小一點,讓孩子貼在語文書的最后一頁空白頁。孩子如果看完一本書,就請家長把書名寫在這登記表上,學生可以憑著登記表,每看完一本書可以找老師蓋個“閱讀之星”的小印章。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印章,學生卻樂此不疲,閱讀熱情也被點燃。一學期下來,班里很多孩子就看了30本以上圖書。到二年級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的閱讀熱情保持住,筆者就從網上買了“閱讀存折”,封面圖畫可愛,色彩鮮艷,很漂亮;里面設計像存折一樣,比較實用。學生人手一本,這么漂亮的存折,各個愛不釋手,興奮得很。這時學生會寫的字比較多了,我就讓他們看完一本書自己登記。我們再根據存的數量,適當表揚獎勵,學生閱讀干勁很高,逐漸愛上閱讀;三四年級開始,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不少,閱讀的書籍逐漸增多,要閱讀什么好書需要教師的引導,可以利用午間閱讀或班隊課,讓孩子分享最近看的書,老師也向同學們推薦好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表達,在交流分享中,又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五六年級開始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引導學生讀整本書,讀傳統(tǒng)經典文學,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在分享中交流閱讀所得所悟,在老師的點撥中習得閱讀方法。比如,五年級學完“名著導讀”主題單元,就開展師生共讀《三國演義》原著活動。對學生來說,這本書內容多,語言是文白結合,閱讀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隨機分享閱讀所得,鼓勵學生堅持閱讀,還舉行“共話三國”的讀書分享會,檢驗孩子的閱讀情況,引導學生如何閱讀經典文學,從而形成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整本書閱讀,其實是最基礎、最平常、最有效的作業(yè)。班里語文讀得好的,并不是在語文作業(yè)上多花了很多時間或多刷了幾本練習的同學,而是那些愛閱讀、閱讀量大的同學。而且,閱讀不僅僅讓語文學科學習受益,而且其他學科學習也跟著受益。
(3)綜合性作業(yè)來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獲得。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溝通課堂內外,布置綜合性的作業(yè),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走進社區(qū),融合其他學科,獨自或和同伴分工合作去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提升語文素養(yǎng),感受語文的魅力。
第一,借助綜合性學習主題單元,形成項目作業(yè)。
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場景,學習過程就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能得到整體發(fā)展。結合綜合性學習單元,設計一些綜合性項目化的作業(yè),三年級綜合性學習主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四年級是“輕叩詩歌的大門”、五年級是“遨游漢字王國”,這些綜合性學習單元實實在在開展好,學生通過參加豐富的體驗探究活動,綜合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綜合性學習要延伸持續(xù)開展,形成項目化作業(yè)。如三年級綜合性學習“燦爛的中華文化”,要求學生“用多種方式了解傳統(tǒng)文化”,教材編排以了解“端午節(jié)”的民間習俗為學習內容,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調查訪問,學包粽子、做香袋,整理展示活動成效,這一系列的綜合性活動,習得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后,引導學生在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可以再開展“中秋月圓”“尊老敬老”等系列綜合性學習活動;四年級結合主題,收集整理喜歡的詩歌,到寒暑假可以開展整理編輯自己的作文集。這樣作業(yè)形成一個系統(tǒng)項目,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作業(yè)中,親身體驗語文、學習語文、各方面能力得到鞏固提升,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挖掘課文的綜合性學習點,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
每篇課文都隱藏著很多訓練的點,教師要善于挖掘,結合所學課文,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設計一些綜合性作業(y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學習《竹節(jié)人》一課,筆者布置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一份玩具說明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著做一個竹節(jié)人玩一玩。這項作業(yè)重在培養(yǎng)學生根據閱讀目的,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去讀懂文本。不管是寫這份玩具說明書,還是做竹節(jié)人,學生都需要扣緊閱讀目的細讀文本,對課文內容了然于胸,還要會提取關鍵有價值的信息加以梳理概括,才能明白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玩等。做這項作業(yè)要花的時間肯定不止1個小時,但從學生完成的作業(yè)看,學生卻很喜歡這項作業(yè),做得非常用心。這項作業(yè)可以說考試是絕對不會考到的,這樣看似不是語文作業(yè)的作業(yè)卻訓練學生細讀文本的能力,提取關鍵信息,整合信息、概括信息的閱讀能力,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語文能力,而且訓練了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第三,善于發(fā)現生活素材,豐富作業(yè)資源。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外延。教師要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注重作業(yè)設計的生活性、實踐性、探究性、將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拓展學習內容,豐富情感體驗。在學完《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引導學生從閱讀走向生活,開展“家鄉(xiāng)民俗知多少”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如打卡家鄉(xiāng)美食,拍下美照并介紹這種美食;參加一次家鄉(xiāng)習俗活動,寫一篇介紹家鄉(xiāng)民俗魅力的習作或詩歌等。學生走進生活,探尋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在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陶冶情操,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4.結語
總之,“雙減”背景下,要遵循課程標準,根據學科、學情、學段特點,精心設計作業(yè),科學布置,還作業(yè)“可愛”的模樣,讓豐富多彩的作業(yè)成為孩子學習和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助推器,真正實現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張洪玲,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娟.堅持育人為本,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J].新課程(小學),2018(03).
[3]周瓊芳.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設計要注重“四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