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家》作為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憑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內涵,成功地被廣大讀者所熟知和喜愛。作品的內容和意義也在不斷的解讀和研究中得以豐富?!都摇访枋隽宋逅臅r期大家庭中代際之間的沖突,通過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情感的迸發(fā)式宣泄,表達了巴金先生對當時的青年人精神與命運的關注,苦難與追求的同理,對女性和底層民眾的關切和憐憫,作者憤怒的控訴和熱情的探索也通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塑造得以詮釋。
二、巴金與《家》
中國文壇有“魯郭茅、巴老曹”一說,由此便可看出巴金在文壇的地位之高、影響力之深遠。巴金在五四運動后,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是一個對五四精神感同身受的新文學作家。他也是一個將追求激情和藝術相互融合,以現(xiàn)代生命精神去傳遞藝術價值的優(yōu)秀作家。巴金生于1904年,有官僚家庭背景,并于1923年離家前往上海、南京等地求學,此后,巴金便開始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
《家》作為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1931年開始在《時報》連載,原篇名為《激流》。1933年5月開明書局出版首本《家》單行本?!都摇肥前徒鸨姸辔膶W作品中最為有名的一部,《家》詳細深刻地描述了五四時期大家庭中代際之間的沖突,在描寫高公館日常生活和悲歡離合的背后,也把那個時代的特質和面貌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都摇分貙懗鲈谛滤枷氲囊I下,覺醒的年輕一代反對家長專制,向往心靈自由、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愿望?!都摇繁憩F(xiàn)出作家“靈魂的呼喊”,正如巴金先生所說:“所以我要寫一部《家》來作為一代青年的呼吁……我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盵1]因此,作品名字雖然是《家》,但更多是反映社會不良現(xiàn)象,是一種對革命和先進思想理念的追求,巴金希望通過該作品引導國民追求新的先進思想,實現(xiàn)自身價值追求。
三、《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所蘊含的思想表達
(一)悲劇人格的化身——覺新
覺新的形象是一個矛盾的存在。對于覺新,許多人可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覺得他是一個懦弱的存在?!坝X新在這一房里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2]長房長孫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承擔起穩(wěn)固和振興家族的使命,這也是覺新在文中一再強調他與覺民、覺慧的不同之處。覺新相貌清秀,聰慧好學,成績優(yōu)良,一方面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的熏陶。他在新與舊、專制與自由之間彷徨糾結,最后選擇“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在麻痹自己的同時也好敷衍別人。同時,覺新也是封建家長與反抗青年之間矛盾的調和者。“于是他變成了一個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社會里,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盵3]覺新在閱讀新思想書報的同時,繼續(xù)過舊式的生活。面對家族強加給他的婚姻,他百般不愿,在心里,他也為自己痛哭,但卻不反抗,順從成了他唯一的選擇,接受成了他唯一的行動。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二十歲時,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用覺新的話說,他愿意做一個犧牲者。由于受家族長輩愚昧思想的指示,他的妻子瑞玨,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生產,導致其失去年輕的生命。巴金先生不吝筆墨地對此種情況下覺新的狀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充滿無限的悲劇意味。覺新“是當時處于思想困境中掙扎的青年的縮影,也是一代知識分子悲劇人格的化身”。[4]覺新在大家庭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巴金先生對覺新的情感應該是復雜的,并不簡單是“怒其不爭”,還帶有深深的同情與憐憫、無法救贖的無奈,更有充滿悲憤的吶喊,夾雜對以覺新為代表的青年失掉青春的不平和憤恨,以及對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根源的抨擊。
(二)犧牲與覺醒的存在——女性形象
《家》這本小說,著力刻畫了瑞玨、梅、鳴鳳、琴等幾個女性的形象。“她們四個人代表著四種不同的性格,也有兩種不同的結局”。[5]巴金先生在描寫她們時,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女性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的生存現(xiàn)狀和命運遭遇的極度關切,她們或在沉默中滅亡,或在覺醒中抗爭,但都因為自身的局限性,成為一種艱難的存在。小說中,琴第一次出場時就激動地對覺慧說:“我更應該奮斗,我的處境比你們的更困難?!盵6]這為小說中關于女性境遇的描寫奠定了基調。
覺民的妻子李瑞玨的婚事是靠拈鬮拈來的,因為經(jīng)過篩選,她和另一家的姑娘被選中,高家不能夠決定到底哪一個可以作為覺新的妻子,所以求助于拈鬮的方式進行選擇。在悲哀的同時,更為女性的命運被隨意安排感到悲憤。所幸覺新也在平日給予了瑞玨關愛,讓讀者有些許安慰。瑞玨的結局卻是悲涼的。瑞玨是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溫婉淑良,對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只會用哭聲進行情緒的表達,沒有女性的自主意識。
梅也即錢梅芬,她是多愁善感的,與覺新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但因為他們雙方母親間的爭執(zhí)而被拆散。他們的幸福,在大人的面子面前不值一提。更令人痛心的是,她后來嫁與他人,但婚后又守了寡,回到娘家與母親生活。她一味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拒絕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最終在自怨自艾中悲涼死去。作為丫鬟的鳴鳳,不同于瑞玨和梅大戶人家的小姐身份,被高老太爺一句話就送給馮樂山做妾,不甘于命運但又無力改變,最后只能用跳湖自盡來反抗,含恨而終。
與其他幾位女性相比,琴是“幸運”的。雖然自幼喪父,但所幸母親并不頑固,給了她相對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梢越邮芙逃軌蚴艿叫滤汲钡挠绊?。琴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但是比之許倩如,還是有自身的局限性,反抗但不徹底,常常陷入迷茫和矛盾,有時候在行動面前還會有所顧忌。她與覺民眼前看見的勝利,實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坝X民和琴之所以獲得‘勝利’,只是因為老太爺臨死前想見見孫子——反抗家長制唯一的勝利的可能性,來自于家長的恩賜。”[7]從這一層意義上說,細細品味,同樣充滿悲涼的意味。
除了幾位女主人公外,多數(shù)的女性是面臨生存困境的,在民俗事象中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比如《家》中寫道:“在高家,敬神的時候,男的站在左邊,女的站在右邊,等一切都準備停當,開始燃放鞭炮,于是火光一亮,鞭炮像槍聲一樣突然響起來。女的從側門避了出去。男的走到供桌前,背向著供桌,由老太爺開始,朝外面叩起頭來,說是敬天地?!盵8]過年敬天地時,女眷不得在場,男人們行完禮之后,女眷們才能前來敬祖。新春佳節(jié)到來,在這個歡天喜地的日子里,女眷們看似得到了解放,但是當男人們出去拜年時,女眷們才可以有時間出去轉轉,一年中只有這一刻,她們才有在街上拋頭露面的機會。巴金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對女性生存困境的關切。
(三)辛苦與寂寥的群像
巴金自幼生活在四川成都一戶大家庭,當時的生活給他留下了抹不掉的記憶。在小說《家》中,他用了很大的篇幅寫高公館過年的情景,勞苦大眾的群像也躍然紙上。舊歷新年是一年中的頭等大事,但對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而言,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里卻更顯寂寥?!都摇分屑氈旅鑼懥诵履陮⒅習r的美好景象:整個城市活動起來了,行人比平日多,燈籠、玩具、爆竹等都出現(xiàn)在市面上。高家的大人們忙著準備過年禮節(jié)上、生活上需要的各類用品,氣氛好不熱鬧。除夕前一日是高家規(guī)定吃年飯的日子,飯后覺慧有了酒意,便出去走走,在街道上聽到陣陣哭聲,那是角落里一個要飯的小孩的哭聲。覺慧摸出兩個半圓的銀幣,讓小孩買點熱的飲食吃。在辭舊迎新的這一天,產生這樣的情況,著實是一種諷刺。巴金在寫大戶人家新年的歡樂與熱鬧時,也不忘將窮苦人家的生存現(xiàn)象展現(xiàn)給讀者,形成強大的反差和心理沖擊。
在《家》中,巴金對底層百姓是體恤的。在高公館這個大家庭里,單是仆人、轎夫之類的“下人”就有幾十個。他們的命運由主人的喜怒決定,覺慧對他們的命運表現(xiàn)出極大同情。覺慧不肯坐轎子,因而被家人調侃。仆人、轎夫應該說是生活在底層的民眾,但是,比他們生存環(huán)境更為困苦的還大有人在。龍燈風波僅是其中之一。初九當天,曾經(jīng)送過帖子說要來表演的龍燈隊卻沒有到來,因為玩龍燈的人已經(jīng)被燒得不成樣子了。最后高家好不容易弄了一條龍燈,而后仆人們把鞭炮伸到龍身上去燃放,把花炮對著玩龍燈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不久之后,龍燈被燒成了一個空架子,玩龍燈的人也受了傷害,卻無人問津,而此時只有覺慧出面制止,覺慧認為這是在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并不是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巴金通過覺慧的心理視角,從精神層面去關注玩龍燈的人,并通過覺慧所說的話去表達自己對底層人民的關切和同情。
(四)“叛離”與“出走”的智勇
在《家》中,覺慧是一抹亮色的存在,讓人們從他身上看到青年的希望之所在。黑格爾曾經(jīng)就文學中人的出身與自由的關系做過精辟的論斷:“當人的出身地位的依存性作為一種法定的起妨礙作用的枷鎖,套在本身自由的心靈以及他的正當目標上面。這種沖突是違反審美性的,與藝術理想的概念相矛盾?!盵9] 所以,在《家》中,覺慧就憑借自身對自由的追求,去反抗生活中的種種阻礙,規(guī)避障礙對自身的約束和束縛。覺慧是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在兄弟三個中,他年齡最小,不像覺新那樣負有長房長孫的責任。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具有新思想,同情下人,反對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也敢于沖破階層去表達自己的愛情。作為一個社會人,積極撰寫文字,投身反對當權者的運動中;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可以理直氣壯地反對大家庭中的不公之處。幫助覺民逃婚,勸說覺新反抗不公平待遇……覺慧從一開始便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現(xiàn),他代表五四時期青年一代的覺醒與追求,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發(fā)出了自身的控訴。在小說的最后,覺慧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覺新的幫助下,在覺民和琴的支持下,毅然決然地離家出走,成功地到更廣闊的城市去追求自由與成長,實現(xiàn)了意志自由與存在現(xiàn)實的和解。巴金先生在字里行間都對覺慧的反抗意識和反抗行為給予了贊美,也在覺慧身上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和理想。
許倩如是獨立女性的代表,有著明確的權利意識??梢詿o視世俗的眼光,干脆利落地剪了短發(f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權利與人格?!拔乙鯓幼鼍驮鯓幼觯瑒e人管不著我?!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許倩如出生在開明的家庭,父親對她寵愛有加,她是充滿希望和力量的。她將自由、命運、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活成了一束光,影響自己也照亮別人。許倩如最終也“出走”了,和整個家庭一起,追尋自由和光明。高覺慧和許倩如無疑是小說中的反抗者,巴金先生在小說中對他們贊譽有加。他們的反抗精神帶給人希望。正是由于以他們?yōu)榇淼那嗄甑拇嬖冢抛屓藗兛吹焦饷?。正是由于無數(shù)個他們擁有堅定的反抗精神和進步的思想意識,才有希望推動社會的進步。
《家》通過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讓讀者可以從中看出巴金先生暗藏的情感表達及價值傾向?!都摇酚梢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所構成,他們或順從、或迷茫、或無奈、或反抗……思想不同,形象各異,他們喜怒哀樂的情緒感染著讀者,讓讀者在沉悶無望中看到亮色和希望。巴金先生筆下的《家》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有力地呈現(xiàn)出作家使用家庭場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寫作功底,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展現(xiàn)了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文化的進步帶來的家庭倫理文化的變遷,通過人物形象的飽滿塑造,展現(xiàn)巴金先生憤怒的控訴和熱情的探索,進而上升到對整個社會進步的思考和行動,這大概就是《家》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5]巴金.巴金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3][6][8]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4]孫晴.悲劇沖突的永恒性——再讀巴金《家》中的高覺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7(05):105-107.
[7]許子東.細思極恐的愛情故事——重讀巴金的《家》[J].名作欣賞,2021(13):54-58.
[9][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作者簡介:梁延兵,女,本科,中共汝州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