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吳嘉荔,周思杰,張翰卿,張亞娟
(1.寧夏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管理學院,銀川 750004;2.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銀川 750004)
流行病學研究[1]顯示,大氣顆粒物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間存在關聯(lián),大部分研究中大氣污染都將PM2.5作為主要污染物開展研究。大氣PM2.5通常含有煙塵、酸性冷凝物、硫酸鹽和硝酸鹽顆粒,對人體危害極大。相比之下,PM10主要來自土壤和其他地殼物質(zhì),污染濃度通常與風速有關,而風速可能會降低細顆粒物的濃度[2]。
沙塵天氣可分為5級: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特強沙塵暴,其中沙塵暴指大風將沙塵吹起,使水平能見度<1 km的天氣現(xiàn)象。沙塵暴發(fā)生時風將地面沙塵卷起,導致大氣中PM10濃度急劇升高,可能損害人群健康[3]。近年春季沙塵暴天氣有增多的趨勢,2021年春季10年罕見沙塵暴源自蒙古國南部和中國西北部形成的中亞沙暴區(qū)[4],寧夏處于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qū),從西面、北面至東面,被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所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風沙侵襲嚴重,沙荒多,生態(tài)較脆弱[5]。為研究沙塵天氣對居民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影響,本研究收集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的病例及近3年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數(shù)據(jù),分析沙塵天氣與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關系。
選擇2019—2021年春季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行急診的人次為研究對象(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包括肺內(nèi)的疾病和胸膜的疾病,比如肺內(nèi)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炎、肺間質(zhì)性病變、肺栓塞等,胸膜的疾病主要有胸腔積液、氣胸等)。同時收集銀川市2019—2021年春季每天的大氣顆粒物污染濃度數(shù)據(jù),氣象條件考慮溫度及相對濕度。
1.2.1 暴露評估 由于沙塵暴的發(fā)生與大氣PM10水平高度相關,故沙塵暴指標擬采用Bell等[6]關于PM10濃度超過一定范圍(PM10>115μg·m-3)的方法來表示,雖然使用高PM10水平的指示變量可能不是沙塵暴的最佳指標,但該指標確實能反映沙塵暴事件可能產(chǎn)生的顆粒物污染水平。2019—2021年春季具體沙塵暴天數(shù)見表1。
表1 2019—2021年春季沙塵PM 10>115μg·m-3的日期
1.2.2 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關系分析 采用廣義加性模型(GAM)對2019—2021年春季沙塵暴及大氣污染與同期醫(yī)院急診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就診人次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Yt為實際t日就診人數(shù);E(Yt)為預計t日就診人數(shù);β為回歸系數(shù),也稱為暴露-反應關系系數(shù);Cit-I為污染物i在t天的濃度,I為滯后天數(shù)(例如,I=0表示同日暴露,I=1表示前一天的暴露);DOW為星期幾的啞變量;ns(time,dftime)為具有dftime自由度的自然3次時間樣條;ns(At,dfA)為溫度(A)在第t天的自然3次樣條。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受星期幾變量因素的影響。短期影響用代表時間變量的自然樣條表示。調(diào)整了溫度和相對濕度。模型考慮了單日滯后(lag0~lag3)和滑動平均滯后(lag01~lag03),以檢驗滯后效應和累積效應。
通過GAM模型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與日均大氣顆粒物濃度進行非線性擬合,建立大氣顆粒物污染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暴露-反應關系模型。系數(shù)計算:當大氣顆粒物變化單位濃度時,每日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自然對數(shù)相對改變量即為OR(odds ratio)。單位濃度變化為大氣顆粒物濃度每升高10μg·m-3,具體公式為OR=EXP(β),此基礎上計算出OR的95%的可信區(qū)間(95%CI)為EXP[(β±1.96SE)]。
采用Akaike信息準則(AIC)來判斷模型擬合的優(yōu)度。按照上述分別建立2019—2020年模型,估算大氣污染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影響,并考察顆粒物污染的滯后與累積效應。
所有統(tǒng)計分析均用R 4.0.5軟件。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呼吸系統(tǒng)急診人次分析采用“gam”“splines”和“dlnm”等軟件包。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為雙側(c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9—2021年春季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而急診就診于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的總?cè)藬?shù)為5 871人,其中2019年2 582人,2020年1 415人,2021年1 874人;各年份呼吸系統(tǒng)急診人數(shù)男性均多于女性,且≥65歲患者占40%以上;2021年患者結(jié)局為死亡的人數(shù)較前兩年有所增加,見表2。
表2 2019—2021年春季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群的基本特征[例(%)]
整體來看,2019—2021年銀川市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較嚴重,平均PM10污染濃度分別為88.33、83.66和163.34μg·m-3。2019—2021年春季沙塵天氣(PM10>115μg·m-3)與非沙塵天氣相比,3年的大氣PM2.5、PM10濃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沙塵天氣的PM2.5及PM10均超過非沙塵天氣(如2021年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的平均PM10濃度425.04μg·m-3,而非沙塵天氣為67.79μg·m-3)。結(jié)果亦顯示當大氣質(zhì)量遭受沙塵天氣時,2019年及2020年大氣PM10平均濃度均高出國家二級標準限值2倍以上,2021年則超出了近7倍(國家二級標準限值濃度為70μg·m-3),見表3。
表3 2019—2021年銀川市春季沙塵天氣與非沙塵天氣的大氣顆粒物污染概況
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污染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暴露-反應關系分析結(jié)果顯示,2021年的大氣PM2.5及PM10每升高10μg·m-3,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的風險就會上升,其OR及95%CI分別為1.01(1.00~1.01)、1.00(1.00~1.00),特征分層后顯示男性與年齡≥65歲的人群更容易受大氣PM2.5及PM10的危害而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OR及95%CI分別為男性1.02(1.01~1.02)、1.00(1.00~1.00),≥65歲1.01(1.01~1.02)、1.00(1.00~1.01)。2019年、2020年春季沙塵天氣的顆粒物污染與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21年沙塵天氣PM2.5及PM10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急診人次會增加,其OR及95%CI分別為1.02(1.01~1.02)、1.00(1.00~1.01),非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與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急診人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2019—2021年春季大氣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影響(OR及95%CI)
沙塵天氣與非沙塵天氣與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次的滯后與累積效應分析顯示,2020年沙塵天氣的PM10滑動平均滯后0~3 d,2021年PM2.5及PM10單日滯后0 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表5 大氣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人次的滯后與累積效應(OR及95%CI)
本結(jié)果顯示,2019—2021年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者男性多于女性,且年齡≥65歲人群占40%以上。2019—2021年春季大氣PM10平均污染濃度分別為88.33、83.66和163.34μg·m-3,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限值(70μg·m-3);2019—2021年春季沙塵天氣大氣PM2.5及PM10濃度均超過非沙塵天氣。沙塵天氣發(fā)生時,容易導致PM10濃度迅速升高,沙塵輸送以粗顆粒物為主[7],導致大氣顆粒物污染非常嚴重。XIE等[8]研究顯示,沙塵暴期間,顆粒物的濃度可高達非沙塵暴天氣的36倍。
2019—2021年整體沙塵天氣PM2.5及PM10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急診就診風險就會上升,其OR及95%CI分別為1.02(1.01~1.02)、1.00(1.00~1.01),非沙塵天氣則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急診人次無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說明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能增加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病風險。2021年沙塵天氣PM2.5及PM10每升高10μg·m-3,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次會增加,OR及95%CI分別為1.01(1.00~1.01)、1.00(1.00~1.00),并且男性與≥65歲的人群更容易受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的危害,說明男性與≥65歲的人群是沙塵天氣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敏感人群,需要重點關注與保護。
滯后效應分析表明沙塵天氣PM2.5及PM10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次有滯后效應。2020年沙塵天氣PM10滑動平均滯后3 d(OR及95%CI為1.14(1.03~1.24),說明沙塵天氣PM10污染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存在3 d累積滯后效應,2021年沙塵天氣當天的PM2.5及PM10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診就診人次增加有關,PM2.5及PM10單日滯后0 d,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及95%CI分別為1.02(1.01~1.02)、1.00(1.00~1.01)]。
近年來由于大氣治理較好,沙塵暴發(fā)生天數(shù)相對于20世紀已顯著減少,相關的研究也有減少。甘肅省金昌市對大氣PM10、PM2.5污染對高血壓急、門診就診人次影響分析顯示[9],滯后7 d的PM10平均濃度每升高一個IQR(55.78μg·m-3),高血壓的急、門診就診人次增加2.30%(95%CI:1.30%~3.32%),滯后6 d PM2.5平均濃度每升高一個IQR(26.78μg·m-3),高血壓的急、門診就診人次增加2.53%(95%CI:1.45%~3.62%)。Bell等[6]研究顯示,PM10水平每增加28μg·m-3,哮喘住院人數(shù)增加4.48%(95%CI:0.71%~8.38%),存在3 d滯后效應;沙塵暴不僅會危害呼吸系統(tǒng)還會累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沙塵暴期間缺血性心臟病住院率升高16%~21%。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不僅影響人群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入院人數(shù),也影響人群高血壓急、門診就診人次,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系統(tǒng)的。
PM10和PM2.5由多種復雜的化學成分組成,其對大氣質(zhì)量和能見度都有長遠的影響,并會危害人體健康。有體外細胞研究[10]表明,沙塵天氣期間的PM10對肺上皮細胞毒性更大,未來機制研究需要對沙塵顆粒與人體細胞的毒性關聯(lián)多加關注。
本研究局限在于僅選擇了一所醫(yī)院的急診就診人次為研究對象,且只研究了2019—2021年春季的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影響,而沙塵天氣一年四季都會發(fā)生;沙塵顆粒也會對人體其他系統(tǒng)產(chǎn)生危害,此次研究并未考慮其他系統(tǒng)疾病。未來的研究需要繼續(xù)關注沙塵天氣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