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婷
關鍵詞:艾滋病;侵襲性隱球菌病;臨床特征;治療轉歸
【中圖分類號】R512.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艾滋病目前尚無治愈方法,多數(shù)晚期艾滋病患者機體免疫系統(tǒng)崩潰,最終因感染各種病菌而死亡,新生隱球菌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侵襲性真菌病是指人體在被真菌侵入后,真菌在人體各個組織中生長、繁殖,從而導致機體出現(xiàn)炎癥反應、組織受損、器官功能障礙等病理性改變,此類疾病的確診,需要進行血培養(yǎng)[1]。艾滋病合并侵襲性隱球菌病患者死亡風險極高,因此需要對其展開及時診斷以及針對性干預,降低其病死風險,改善疾病轉歸。基于此,本文納入10例艾滋病合并侵襲性隱球菌病患者展開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此次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接診的艾滋病合并侵襲性隱球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臨床診治情況,病患數(shù)量共計為10例。性別占比:男性、女性各有9例與1例;年齡分布:最小年齡、最大年齡各為18歲、51歲,平均值為(31.72±5.36)歲。此項目在實施研究前,通過口頭溝通的形式,將項目詳細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保證其充分了解該項目;同時也將本項目提交至倫理委員會,并經過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等流程。
2結果
2.1HIV感染及HAART治療情況
10例患者中,HIV感染途徑:8例為性傳播(1例為異性性傳播;7例為同性性傳播,均為男性)。7例患者因發(fā)熱就診,行HIV抗體檢查,確診陽性,均未接受HAART。3例患者既往確診,行HAART,因不規(guī)律治療而導致機會性感染,治療方案:1例:AZT(齊多夫定)+3TC(拉米夫定)+EFV(依非韋倫);1例:TDF(替諾福韋)+3TC+EFV;1例:TDF+3TC+LPV/r(洛匹那韋+利托那韋)。
2.2臨床特征
10例患者均見明顯發(fā)熱(100%),最短、最長發(fā)熱天數(shù)為7d、13d,平均為(10.35±2.54)d。其中,8例(80%)患者為高熱,2例(20%)為中低熱;8例(80%)患者體重減輕,6例(60%)患者乏力,3例(30%)患者腦膜刺激征陽性,3例(30%)患者面部及軀干出現(xiàn)丘疹,2例(20%)患者咳嗽伴咯痰,2例(20%)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1例(10%)患者伴嘔吐。
2.3實驗室檢查結果
10例患者的CD4+淋巴細胞計數(shù)均未超過100cells/μL,其中8例低于50cells/μL,最低為5cells/μL,平均為(38.75±3.22)cells/μL。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9例患者外周白細胞總數(shù)<4×109/L,1例患者>12×109/L。
10例患者行腦脊液檢查,4例墨汁染色(腦脊液隱球菌涂片)呈陽性,6例腦脊液隱球菌培養(yǎng)呈陽性。6例患者顱內壓升高,側臥體位時,4例>300cmH2O,腦脊液細胞出現(xiàn)以淋巴細胞為主的輕度增多。腦脊液檢測:6例患者單邊水平增高,3例患者葡萄糖水平降低;3例患者氯化物減少。
菌株培養(yǎng)結果顯示,對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注射液、5-氟胞嘧啶均敏感。
2.4治療與轉歸
4例單純隱球菌血流感染者,3例患者以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1例以伏立康唑進行治療。6例合并隱球菌腦膜炎患者中,5例患者以氟康唑聯(lián)合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1例以5-氟胞嘧啶聯(lián)合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10例患者,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死亡,9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住院時間22-62d,平均(43.21±3.97)d。
3討論
新生隱球菌是常見的隱球菌屬之一,在排泄物、腐敗物、土壤中廣泛存在,當人體出現(xiàn)免疫力減低的情況時,該細菌可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首先侵染肺部,再利用血液循環(huán)這一途徑,快速的擴散至患者全身。其外,當機體存在外傷時,新生隱球菌也可通過外部傷口直接侵入人體。該細菌為機會性致病菌,免疫功能障礙者是主要感染群體,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高熱、氣促等情況,病死率高[2]。
本次研究中,10例患者的CD4+淋巴細胞均<100cells/μL,與既往研究[3]結果一致,因此對于晚期艾滋病患者,當其出現(xiàn)乏力、發(fā)熱、體重減輕并確定為血流感染后,應首先考慮是否為侵襲性隱球菌感染。隱球菌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具有親嗜性,但由于艾滋病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免疫能力極低,因此其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炎性反應,腦脊液大多不會出現(xiàn)明顯改變,所以對于已確定侵襲性隱球菌血流感染者,需要展開腦脊液病原學檢查。
綜上,對于艾滋病合并侵襲性隱球菌病患者,若其合并患有隱球菌性腦膜炎,則死亡風險高,預后較差,顱內壓增高是導致預后不佳的關鍵因素;而單純性隱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預后一般較好。對于此類患者,及時展開HAART可改善其預后。
參考文獻:
[1]磨立達,羅曉璐,奚少勇.1-3-β-D-葡聚糖在艾滋病合并隱球菌血癥中的表達[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9,25(8):795-797,827.
[2]張婷婷.艾滋病合并隱球菌性腦膜炎研究進展[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9,11(12):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