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老妖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睆墓胖两?,人們對嫦娥奔月的傳說總有許多猜測。月光皎潔寒冷,那嫦娥住在廣寒宮應(yīng)該很寂寞吧?于是,人們在傳說里給嫦娥安排了萌寵玉兔和砍樹的護院吳剛作為陪伴。最近,“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上,拍到了一些近似玻璃珠的半透明物體。這讓我們有了更多猜測:這些玻璃珠,是從哪里來的呢?難道嫦娥無聊的時候,在和吳剛一起玩打彈珠?
嫦娥奔月時帶上了玻璃珠?
這些玻璃珠的來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先不說嫦娥是否對玻璃珠如此癡迷,以至于奔月也不忘帶上,關(guān)鍵是嫦娥生活的上古時代就有玻璃珠了嗎?
我們印象中的玻璃珠是那種夾著彩色條紋的玻璃彈珠,那當然是人工制造的。人工玻璃在我國的出現(xiàn)可能要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而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要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間。人造玻璃珠是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嫦娥生活的時代的。
但這并不代表玻璃珠一定不是來自地球的。其實,人類在能夠制作玻璃前,就在地球表面上發(fā)現(xiàn)過很多自然形成的球狀玻璃體,這早有記錄。
唐代著作《本草拾遺》中,就有關(guān)于“雷公墨”的記載,“雷公墨”外形類似鵝卵石,通體黝黑,表面有很多圓滑的凹坑,砸開后斷面像是玻璃。古人很難解釋它們的由來,但由于它們多數(shù)都在雷雨過后出現(xiàn),遂將其雅稱為“雷公墨”“霹靂針”,并認為它們具有神奇的魔力。
現(xiàn)代科技告訴我們,雷電不過是自然現(xiàn)象,不存在雷公電母,這些“雷公墨”當然也和雷公沒啥關(guān)系。但它們的分布卻相當廣泛,比如我國廣西的百色地區(qū)、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都有過大量的發(fā)現(xiàn)。它們小的有玻璃彈珠那么大,大的則有一根大蘿卜那么大。單是從珍稀程度來看,“雷公墨”肯定比不過鉆石,甚至都比不過玉石。
如今,它們通常被稱為“玻璃隕石”(tektite),其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也含有一些鋁的氧化物,大致就和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玻璃類似,但含有多種微量的雜質(zhì),透明度也因此低得多。從“玉兔二號”傳回的照片上看,兩顆“玻璃彈珠”干凈透明,比玻璃隕石要漂亮很多。
在宇宙中打“乒乓球”
那么,這些玻璃隕石,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
在地質(zhì)學(xué)尚不昌明的年代,有很多人曾把玻璃隕石和火山玻璃混為一談。顧名思義,火山玻璃來自火山噴發(fā):巖漿被拋射到空中后,如果被迅速冷卻,就會形成玻璃體,其透明度和顏色都很接近玻璃隕石。但火山玻璃的外形更“方正”一些,成分也不同,主要由酸性火成巖構(gòu)成,和玻璃隕石差距較大。
關(guān)于玻璃隕石的形成,不少人認為它是不折不扣的天外來客:來自外星球的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因為劇烈摩擦溫度升高,從而被熔融,最后砸在地面上,向四面八方飛濺開來,就形成了球形、液滴形外觀的玻璃隕石。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玻璃隕石的化學(xué)成分和地球上的巖石相當接近,這怎么可能是外星球的隕石呢?于是,有人提出了修正版的假說:隕石撞擊后,飛濺的不是隕石本身,而是周圍的巖石。
這兩種說法,到底哪個更有道理?
這些猜測在阿波羅號飛船登月成功之后,得到了解答。人類終于獲得了月球巖石的樣本,并對月球的地質(zhì)情況有了更細致的了解。對玻璃隕石的起源問題,也有了更可靠的推測。
在大致七十萬年前,一塊很大的隕石(很可能是某個小行星碎塊)撞上了月球。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隕石的動能完全傾瀉在了月球表面,造成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巨大沖撞。
撞擊的結(jié)果是在撞擊點形成了巨大的圓形深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環(huán)形山”;而坑里原本的巖石和月壤,也在沖擊力的作用下騰空而起。這些被撞出來的物質(zhì),以極高的速度四處飛濺,其中一部分得以脫離月球引力的束縛,飛向了太空。
這些物質(zhì)又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不斷接近地球,直至沖進地球的大氣層。一般來說,隕石的大部分會在大氣層中被燒毀,但某塊很大的隕石還剩下一部分,并在地球上造成了一次響亮的撞擊。撞擊的能量,加上隕石本身的高溫,讓撞擊點附近的巖石也瞬間熔化成液滴,向四面八方噴灑,并在空氣的作用下迅速冷卻下來——這種玻璃隕石就形成了。
按照這個理論,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技術(shù),進一步模擬了撞擊:當隕石砸向月球時,在月面上形成了第谷坑(也稱第谷環(huán)形山),同時產(chǎn)生的碎片則可能飛往了地球,最終散落在了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和現(xiàn)有的玻璃隕石的分布是一致的。這也成為該假說支持者心目中的有力佐證。
如果該假說成立,那么玻璃隕石的形成,恰如一次乒乓球的來回。那塊巨大的隕石如乒乓球般,在月球和地球這兩個球拍之間各發(fā)生了一次碰撞,才造就了玻璃隕石那獨特的美麗。
幸運地重見天日
了解了玻璃隕石的誕生之謎,“玉兔二號”的新發(fā)現(xiàn),就很好解釋了:被拍到的這兩個玻璃彈珠,其實也是某一次隕石撞擊月面的產(chǎn)物。它們曾被深深地埋在月球的土壤里,直到幾十萬年后,一次月球上的地質(zhì)運動(比如地震),把它們重新帶到表面上,這才被“玉兔二號”發(fā)現(xiàn)。
地球上的“雷公墨”能夠被人們發(fā)現(xiàn)也離不開這種幸運?!袄坠北话l(fā)現(xiàn)時往往在雷雨季節(jié)。雷聲轟鳴,大雨傾盆,古時山體不穩(wěn),大雨常會引發(fā)山洪,而山洪洶涌的水流,將深埋在土地里的玻璃隕石沖刷出來,然后古人們在雨停后無意中撿到了這些玻璃隕石,就像是一場美麗的邂逅。
當然,上述“玻璃珠”的成因,還只是一個假說。也有科學(xué)家認為,它們是月球上的火山活動所留下的遺跡。要徹底弄清它們的身份,還需要更多嚴謹?shù)难芯俊?/p>
除開對來源的考究,科學(xué)界對這些漂亮的玻璃珠,還有很多猜想。比如,在火星表面上也發(fā)現(xiàn)不少類似玻璃的片狀物質(zhì),有研究人員認為,它們來自火星上的火山噴發(fā),還和水或冰發(fā)生了作用;而水,則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生命。此外,月球上的這些玻璃珠,或許封存著小行星撞擊時的碎片微粒,這對研究月球歷史,也是很有價值的。小小的玻璃珠,說不定還真的能派上大用場呢。
這兩顆由“玉兔二號”發(fā)現(xiàn)的玻璃珠,是中國探月的新里程碑。等到中國人登月那天,我們可以帶著關(guān)于嫦娥的神話想象,近距離地觸摸這片寄托了人們太多情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