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利娟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大中小學的各科目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下簡稱“思政元素”),發(fā)揮其思想鑄魂育人功能,不僅符合新時代教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體育課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與獨特功能。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大有可為,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全球思想文化融合的特點更為突出,多元文化交融更為激烈。中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要和關鍵。體育教學以其學科特色融入“思政元素”,進行人格教育及培養(yǎng)意義更為深遠。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中小學教育理念日益豐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即要在各個學科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⒛芸爱敶笕蔚纳鐣髁x建設者與接班人。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強調德育的培養(yǎng),即君子要以德為先?!叭姘l(fā)展”的教育方針,也把“德”放在首位??梢姡缘聻橄仁俏覀円幻}相承的教育理念,貫徹和踐行這個理念,是每個教師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所以,教師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責無旁貸。
教育從本質上講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其決定了教育的本體價值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而全面發(fā)展的人一定是“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發(fā)展?!拔逵⑴e”作為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其強調要通過“德、智、體、美、勞”來夯實學生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是落實“五育并舉”的主陣地,關鍵是找到切入點,如為了樹立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就需要收集與梳理不同體育項目的鮮活素材,提煉與挖掘其“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意識地融入教學設計中,潤物細無聲地落實到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一定是自然的、適切的,不是到了某個教學節(jié)點,象征性地“拔個高”“戴個帽”。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優(yōu)化教學設計、重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這需要體育教師系統(tǒng)設計教學計劃,用心考量每個教學活動背后所蘊含的育人價值。如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比賽和游戲,可以培養(yǎng)遵守紀律、勇敢頑強、團結友愛的體育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只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心引導、耐心教誨,就一定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中小學體育教學思政建設要求保證體育課教學質量,因此需遵循系統(tǒng)性、階段性、差異性、情感啟發(fā)性等原則,以保證融入“思政元素”提高體育綜合育人效果。
“思政元素”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是一個漫長、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經歷教育引導的漸變過程。換言之,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既定目標,要系統(tǒng)安排、長期熏陶、慢慢融入,才能收到實效。為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需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那么,如何將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目標?在哪些教學內容中體現(xiàn)?找好“思政元素”的切入點,融知識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將教材自身的特點與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原則、拼搏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心理素質和頑強意志品質有機結合起來,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耐心細致地教導學生,點點滴滴入眼、入腦、入心,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體育教學既增強學生體質、又健全學生人格的教學目標。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yǎng);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要落實這些要求,需要教師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楷模,以相關課程內容為載體,關注學段特點,增強“思政元素”的針對性、靈活性,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到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各項體育活動之中,落實“以體育人”的課程理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中小學體育教學需要立足學生本身,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漫無目的、沒有根據地開展思政教育,其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融入“思政元素”,深刻把握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從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且能認識到學生思想品德養(yǎng)成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實效。
中小學體育教學融入“思政元素”不能靠強制灌輸,更多地要靠情感熏陶和啟發(fā)引導,注意發(fā)揮情感效應。只有尊重學生,真誠地關心學生,才能使學生在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學習和鍛煉中接受知識,感悟道理,獲得啟迪。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要通過心理交流來培養(yǎng)師生感情,進而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中小學體育教學融入“思政元素”,將教學內容需要依據學生學段心理特點和教學方法等進行發(fā)掘、整合和運用。中小學體育教學本身所能夠體現(xiàn)和衍生的思政教育資源,要將體育品德、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要素有機融入課程之內,實現(xiàn)體育與思政的協(xié)同育人目的。
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著力開發(fā)乒乓球特色課程,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校本體育課程中。如上海市楊浦區(qū)世界小學結合小學學段的年齡特點,以乒乓特色課程開發(fā)為抓手,在校本課程體系構建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課程關愛中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在運動中傳承分享;以楊浦區(qū)的“區(qū)域乒乓聯(lián)盟”為依托創(chuàng)編“特色課程”,在學習中弘揚乒乓精神;以高校支援為依憑創(chuàng)立“體育社團”,在集體活動中多元發(fā)展;以機制活化為依據創(chuàng)評“心芽少年”,在示范中樹立榜樣。
在中國體育發(fā)展史上,乒乓球項目的地位極為特殊,有著輝煌的競技成績、龐大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數感動和榮耀。體育課是學生獲取相關運動知識與技能的“主干道”,也是學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主陣地”。在乒乓球教學中,教師怎樣梳理乒乓球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何將“課程思政”貫穿在教學設計和實施全過程,需要從課程文本設計、教學實施、反思改進等方面來精心策劃、統(tǒng)籌思考,才能發(fā)揮“主干道”“主陣地”的作用(圖1)。
圖1 乒乓球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操作路徑
乒乓球教學融入“思政元素”不能生搬硬套,需要考慮學情和地域文化,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練興趣,引導學生在感受“國乒榮耀”中增強“四個自信”。例如筆者曾帶領上海市黃浦區(qū)師專附小五年級學生參觀中國乒乓球博物館,并在館內執(zhí)教了“小球轉動大球——乒乓球成為國球的前世今生”一課,學生在體驗式、分享式、互動式的體育課堂中感受“國球”背后蘊藏著的“國乒精神”,也使學生明白了乒乓球運動既弘揚了國威,也為我國經濟、政治特別是外交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乒乓外交”“乒乓外貿”就是生動例證。這種從校園到乒博館到社會大課堂的延伸教學模式,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該課還獲得了2021年上海市“紅色一課”館校合作優(yōu)秀課例展評一等獎。
教學是師生交互活動的過程,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需要通過情感交流、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等進行交互與反饋。如體育教師在乒乓球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及時肯定或指明錯誤,引導學生表達觀點,給予學生自主權,鼓勵學生積極互動,并借助科技手段,進行智能評價,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傳遞國乒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上海市虹口區(qū)幸福四平實驗小學探索乒乓球“鷹眼”落點系統(tǒng)的運用,通過后臺大數據統(tǒng)計進行人機互動、實時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觀知曉每個小組每個學生的上臺率和落點的分布,這個系統(tǒng)助力教師及時、精準進行“互動反饋”,對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進行指導與幫助,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高科技手段的融入促使教師與學生高效互動交流,引導不同能力的學生找準目標、積極向上、奮勇向前,在潤物細無聲中強化學生樂于挑戰(zhàn)、勤奮堅韌、勇敢自信、合作共進等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