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作品中充滿了“中國味兒”,筆下的端午節(jié)也透著一股濃濃的“咸鴨蛋味兒”。在散文《端午的鴨蛋》中,汪曾祺通過對端午風(fēng)俗的描寫和對家鄉(xiāng)高郵鴨蛋的介紹,表達出了對兒時生活的懷念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家鄉(xiāng)的端午,很多風(fēng)格和外地一樣。
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
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
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
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jié)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
還有一個風(fēng)俗,是端午節(jié)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shù)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