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娣
一、激發(fā)幼兒科學活動探究興趣有效性的方法
1. 開展具有生活化特征的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的生活化,可以讓幼兒和同伴對探究和學習的內容予以體驗和感受,讓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神奇之處,認識和領悟到科學就在他們的身邊。例如,教師在對幼兒開展主題為“蔬菜同類會”的科學活動時,幼兒既要去菜市場對蔬菜進行觀察,還要到野外去認識特殊種類的植物,完成一次對蔬菜科學活動的探索之旅。站在幼兒角度,每一種蔬菜的背后都有一個沒有講完的故事,幼兒對其有著深厚的探究興趣。利用家庭資源和社區(qū)資源之后,讓幼兒在這個主題科學活動中對于蔬菜的經(jīng)驗予以積累,讓他們自發(fā)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與其他的幼兒進行互動和交流以及和父母進行親子制作等相關活動。整個主題科學活動可以將多個領域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進行融合,讓幼兒在愉悅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學習和生活。
2. 開展具有社會化特征的科學活動
對幼兒進行科學探究需要結合和滲透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讓幼兒對已學習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合理運用要予以重點關注,引導他們在科學活動的探究中獨立的思考,對問題進行推理和分析,對事物之間存在的關系要予以了解和認知,對自然和科技產(chǎn)品與人之間的關聯(lián)性要予以感知,讓幼兒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也有一席之地。例如,帶領幼兒對大棚種植的參觀、對相關蔬菜的種植方法予以了解和細致的觀察。還可以讓父母帶領幼兒去參觀圖書館,對圖書的種類、擺放的方法等予以認識,增加和父母親子閱讀的機會。讓幼兒去參觀繡品城,對刺繡工藝的剪裁、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成為成品等相關的工藝制作予以認知。幼兒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在接觸外界的同時得到全面性和多元化的身心發(fā)展。
3. 開展具有游戲化特征的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使得科學的魅力之處得以發(fā)揮,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欲望,教師要對幼兒加以科學的引導,讓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究。例如,幼兒對發(fā)光和帶顏色的陀螺興趣很大,會與其他幼兒討論和自發(fā)進行比賽。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這個興趣點,對他們進行一個主題為“趣味旋轉”的游戲活動?;顒拥膬热菀杂變焊信d趣的內容為核心,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和體會轉動樂趣,使幼兒對轉動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開發(fā)相關能力。
4. 開展具有主體化特征的科學活動
幼兒是很愿意參加科學活動并對活動進行積極的探索的,因為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讓幼兒在探究中對問題予以發(fā)現(xiàn)和探索,并最終解決問題。幼兒教師在科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聞一下、嘗一嘗來區(qū)別桔子和柚子,并要求幼兒對這些不同之處做好記錄。從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看,他們具有較強的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對科學內容進行學習,打破了科學原有的嚴肅和謹慎的狀態(tài),讓幼兒覺得學習科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需要他們動手實踐的活動,科學活動帶給他們很多歡樂的元素,真正實現(xiàn)了幼兒在玩樂中學習。
二、激發(fā)幼兒科學活動探究興趣的有效性策略
1. 依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提高幼兒探究興趣的主動性
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幼兒時期對于新奇事物的探索性增強,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應充分利用好幼兒探究欲望增強這一階段心理特點,選擇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在消除環(huán)境中不利影響的同時讓幼兒更加直觀地參與到科學影響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幼兒的探究興趣。
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階段的孩子探索欲強,對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充滿了好奇和疑問,遇到新奇事物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并且希望通過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問題答案。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開展幼兒階段的啟蒙教育工作。
2. 營造合理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問題的興趣
在幼兒園組織科學活動時,教師要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正確引導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日常案例、故事會、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2.1 情境創(chuàng)設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正處于好動的年紀,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做好課程準備,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開展幼兒身體結構認知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人體四肢,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小腳丫進行認真教學。為了方便幼兒正確觀察腳部結構,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教室中鋪設一些海綿墊子,然后讓幼兒脫掉鞋子和襪子,露出自己的小腳丫,分析腳丫的結構和功能,讓幼兒學會該如何去保護自己的腳丫。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探究興趣得到了提升,通過探究學習到了生活常識。
2.2 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
由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全面,其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知識掌握能力。例如,為了讓幼兒能夠了解水的特性,幼兒教師可以根據(jù)水的特性開展科學活動,讓幼兒對水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還可以根據(jù)天氣情況,為幼兒設計一系列與水相關的活動,可以在水中放一些充氣鴨子,給學生準備一些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各種玩具,然后將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在水中。這樣就可以讓幼兒學會水的浮力,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達到教學的目的。
2.3 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幼兒合作學習
由于幼兒正處于智力發(fā)育階段,思維能力尚且不足,缺乏獨立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的手段開展情景教學。例如,為了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洗滌用品,教師可以提供很多種洗滌用品,讓幼兒以所分的小組為單位,分別用手中的洗滌用品進行試驗,記錄每種洗滌用品的氣味、手感和顏色,然后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由小組推選出一個人進行回答,并且讓這個學生介紹其他小組成員。教師最后要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點評,通過物質獎勵激勵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DD83D735-F0D7-4A7A-9DFD-09FD39CA921F
3. 示范引導積極鼓勵,教會幼兒探究問題的方法
3.1 合理利用教學契機引導幼兒開展探究活動
幼兒往往會對生活中的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常常會向教師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教師這時不能對幼兒進行敷衍,要足夠重視幼兒提出的問題,不能對幼兒進行阻止或斥責,那樣只會將幼兒的探究精神扼殺在搖籃中。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捕捉教育契機,積極引導幼兒“問一問”,要鼓勵幼兒進行提問,教師要正確引導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興趣。
3.2 通過生活常識引導幼兒開深入探究活動
受到身心發(fā)展的限制,幼兒的探知能力有限,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提高認知能力,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現(xiàn)象開展觀察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蠟燭滅了”這一科學活動,讓幼兒觀察瓶子里的蠟燭,為什么蓋上瓶蓋以后就熄滅了?鼓勵幼兒去思考這個問題;還可以給幼兒提供兩個大小不一的瓶子,讓幼兒分別在兩個瓶子內點燃蠟燭,然后蓋上兩個瓶子的瓶蓋,讓幼兒觀察蠟燭熄滅的時間是否一致。通過這個科學活動,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增強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3.3 創(chuàng)造合理活動條件,引導幼兒參與探究活動
為了讓幼兒正確認識到磁鐵的特性,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磁鐵、塑料、陶瓷、鐵板,讓幼兒自己動手去研究磁鐵的特性。通過科學實驗活動,幼兒會發(fā)現(xiàn)磁鐵對塑料和陶瓷之類的物品沒有作用,但是與鐵板卻能吸在一起。這樣一來,增強了幼兒的成就感,提高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探究的積極性。
3.4 精心準備感知素材
幼兒的思維能力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所以教師要加強幼兒的觀察能力,要創(chuàng)設科學情境,豐富幼兒的感知色彩。比如在“認識瓶子”這一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顏色各異的瓶子,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每個瓶子的特征和不同點,然后讓幼兒用手去感知每個瓶子,敲打每個瓶子,分析自己所接觸的瓶子是哪一個。教師要對猜對瓶子的幼兒進行表揚。這個科學活動可以將幼兒的感官都充分調動起來,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
4. 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觀察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
幼兒需要通過直觀的感受去接觸科學活動,需要提高幼兒的觀察力。結合幼兒日常學習的內容通過教師的鼓勵讓他們用感官去體驗,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等。例如,幼兒了解到沙子被抓在手上感覺很粗糙,但是水倒入沙中后很快就滲透了,所以說沙是不易種植花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勇于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和想法,增加他們對科學活動的參與感。
幼兒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教師需要給幼兒提供更多探索未知的機會,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或動腦來解決問題。比如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中,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視頻,讓幼兒去觀看我們日常用到的塑料袋和一次性泡沫飯盒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但紙飯盒和紙袋就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太大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對幼兒進行一定程度的啟發(fā),讓他們可以積極地思考,依靠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需要考慮到幼兒認知事物的水平,把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化為更直觀的內容,及時對幼兒進行適時、適度的幫助和指導,訓練幼兒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東西都埋進土里,等一段時間后再來觀察情況的變化。紙做的東西都腐爛后融入土里了,但是塑料袋和泡沫飯盒都還在土里,讓幼兒了解到它們不能腐爛,從而對環(huán)境形成污染。教師也可以給幼兒演示用火去燒塑料或者泡沫,會有一種難聞的味道,但紙質的東西用火燒過后卻沒有太大的氣味出現(xiàn),讓幼兒了解到塑料和泡沫也會因為氣味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5. 對幼兒個體的差異性予以重點關注,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不同的探究體驗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同一方面在自身的狀態(tài)水平上所顯現(xiàn)的都是不同的。因此,幼兒教師要根據(jù)幼兒在發(fā)展水平上、已經(jīng)掌握的學習生活經(jīng)驗以及學習方式上的不同,對活動的形式、內容以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合理有效的運用,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幼兒可以個性化自由地發(fā)展。例如,在磁鐵釣魚的游戲中,能力相對薄弱的幼兒只要能夠做到釣到魚即可;能力中等的幼兒,讓他們記錄釣魚的內容;能力相對較強的幼兒,要將自己記錄的釣魚情況介紹給其他的幼兒。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滿足幼兒發(fā)展需要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也能有所提升。
結束語: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幼兒時代的主要心理特征。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正確地引領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保護好奇心,支持探究,鼓勵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讓更多的孩子喜歡科學活動。DD83D735-F0D7-4A7A-9DFD-09FD39CA92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