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妤
人之所以在獨處時會感到孤獨,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打發(fā)無聊的時光。刷刷短視頻、打打游戲,這些并不會讓你感到真正的充實,短暫的快樂之后反而會讓你越發(fā)的孤獨空虛。把閑暇時間用來讀書,在書中遇見廣闊而瑰麗的世界,才不會感到匱乏和空虛。
《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曾說過:“這個時代太喧囂了,喧囂到我們無處可逃,有時候我讀書就是為了逃到書里去。靈魂是喜歡獨處,而不喜歡熱鬧的喧囂。”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協(xié)草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蘇州市政協(xié)委員、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錢玉清,最適合不過了。
與讀書相關的事,都可以稱作美好
疫情來臨時,有人空虛無聊,無所事事;而有人利用閑暇,靜坐家中安靜讀書。顯然,錢玉清屬于后者。疫情期間,錢玉清更多的時候是宅在家里,閑暇的時光用來看書,愜意無比。
在他看來,讀書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修煉。尤其是下雨天,雨打芭蕉,點上一炷香,放點舒緩的音樂,沏上一壺茶,捧一本書細細地讀,這樣的生活太舒服了?!蔼毺幙梢宰龅氖虑樘嗬玻x書、寫字、寫詩,就這樣一個人宅著,我甚至可以好幾天不出門。”錢玉清告訴記者。
早年間,錢玉清也經(jīng)常去書店看書,在那里一泡就是一天。雖然時代在變遷,數(shù)字化閱讀成為大眾閱讀的主要方式,但紙質書的魅力依舊打動著錢玉清。現(xiàn)在,他不常去書店了,更多的是網(wǎng)絡購書,點擊搜索引擎,鍵入想要的書籍,一鍵就能買書?!艾F(xiàn)在我很少去書店,就算要去書店,也是查閱一些重要資料,但是閱讀是不會停止的?!?/p>
在錢玉清的家里,不僅是書房,就連案頭、枕邊、餐桌上……凡是可以看書的地方,總有書籍觸手可及。每每遇到一本好書,他會跟家人一起分享,互相換書,交流彼此心得。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愛讀書,這是錢玉清為數(shù)不多的愛好之一。那讀書有什么好處呢?在錢玉清看來,讀書總是好的,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言談舉止、舉手投足所釋放出來的氣質都不相同。
“如不讀書,當你感覺生活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怎么會想到:全則必缺,極則必反;如不讀書,當你汲汲于名利場上的時候,怎么會想到: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如不讀書,當你碰到挫折的時候,怎么會想到: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如不讀書,當你春風得意或向隅而泣的時候,怎么會想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如不讀書,當你愛好太多,一無所成的時候,怎么會想到: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如不讀書,當你和他人糾纏于矛盾的時候,怎么會想到: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p>
“不是我自夸,我們蘇州人最愛讀書,自古以來蘇州文人薈萃,名賢輩出?!卞X玉清自豪地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蘇州文人雅士眾多,書法歷史上還出了“草圣”張旭這樣的人物。明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書法歸吾吳矣”,當時以祝允明為代表的吳中書法家成就很高。
讀書于書法,是“字外的功夫”
讀書,不僅能讓你的談吐大方得體,也會讓你的氣質與眾不同。對書法家而言,更是如此。錢玉清愛讀書,顯然與他的第一愛好——書法分不開。
追溯歷史,書法與讀書的關系仍然有跡可循。蘇東坡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黃庭堅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致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p>
縱觀歷代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張旭,無一不是飽讀詩書、知識淵博的大文人。可以說,凡是書法家必定首先是文化人。嚴格來講,王羲之首先是個文人,其次才是書法家。他詩文俱佳,書法絕倫,他的《蘭亭序》與其說是書法的巔峰,不如說是他各種文化和修養(yǎng)的綜合體,光練字而沒有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是不可能寫出那樣的字的。
所以說,讀書的目的,不僅僅只為了書法本身。增智明理,對書法精神的感悟,無一不是從讀書中來。讀書是書法藝術本質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說是書法學習中除了技法以外的必修課,即所謂“字外的功夫”。并不是說讀書多了,就可以稱為書法家,而是如果想在書法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要多讀書。讀書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無窮源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法不只需要技法過關,真正好的書法與文化不可分割,沒有文化寫不好字?!敝麜覄⒑楸耄步?jīng)常講這樣一句話,文化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要成為書法家,首先要是文化人。沒有文化,談何書法?
怎么才能成為文化人呢?歸根結底還是要讀書。在錢玉清看來,在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只是整天埋頭苦練手指筆墨間的功夫,是絕對不行的,還必須多讀書。那些目不識丁、胸無點墨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大書法家的。
讀書養(yǎng)氣,厚積則薄發(fā)
宋代黃山谷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書對一個人的滋養(yǎng),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顯現(xiàn)的。
平時給學生上課時,錢玉清常常要求學生多讀書,這是他對自己也是對身邊人的要求。其次,看什么書,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他建議,學習書法的人,讀書的范圍要更有傾向性和針對性,可以選擇專業(yè)以內的書法史及書法美學,了解書法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各個朝代的書法特點,懂得書法審美規(guī)律。
另外,書法以外的書籍,比如音樂、繪畫、攝影這類講究構圖、體現(xiàn)美的“姊妹藝術”,看似與書法無關,其實,所謂讀書養(yǎng)氣,久而久之方可厚積薄發(fā)。廣泛涉獵文、史、哲以及藝術理論,可以補充自身缺乏的學識養(yǎng)分,以書養(yǎng)學,以學養(yǎng)書。平時,錢玉清喜歡看一些文史類書籍,涉及古代人物、逸聞趣事、歷史事件等題材的書均有涉獵。閱讀不分年齡,每個年齡側重不同,錢玉清年輕的時候讀的更多是學科類書籍、勵志書籍,而現(xiàn)在更多的是看專業(yè)相關的書籍。3F33F563-42DE-44D1-87D4-24C3C56777AC
創(chuàng)作古代詩詞文賦前,錢玉清總喜歡熟讀創(chuàng)作文本,理解其辭情文意,爾后下筆。他不僅愛讀古詩詞,還經(jīng)常寫詩,目前已經(jīng)寫了幾百首詩文。他讀書時有做筆記的習慣,遇到感觸頗深的內容,他還會賦詩一首。在顏真卿的行草書作品中,《裴將軍詩》是最怪誕的一件。此帖流傳不廣,罕為人重,但凡喜歡此帖的人都為之振奮、一見傾心、愛不釋手。在讀過《裴將軍詩》后,錢玉清隨手寫下《讀<裴將軍詩>有感》:平原風骨貫長空,侍殿之閑以字工。一曲陽春新破體,非仙非鬼勢飛虹。
最近,他在看《五百年來王陽明》《毛澤東晚年讀書研究札記》以及孫過庭的《書譜》。他還給想要了解蘇州的人,推薦了“蘇州史記文化叢書”,叢書共有21本,從蘇州歷史文化源頭講起,通過這些書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
用錢玉清自己的話來說,能夠進入他書房的書籍,都是經(jīng)過一番嚴格的篩選的。他堅持認為,做人不能太有目的性,而看書不能沒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看書,才不是浪費時間,精準發(fā)力,才能有所收獲。
書法家的理想生活在書房
周國平曾說過:“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膘`魂世界貧瘠的人,才會在獨處時感到孤獨。愛讀書的人,有自己的精神小屋,盛放生活所有的喜怒哀樂。
如果要將這個精神小屋具象化,那它可能是一座書房。書房是讀書人的奢侈品,非必需,但必要。這是夢開始的地方,沒有書房談何夢想。當然,書法人的書房也稱工作室或創(chuàng)作室,是靜心讀書,染翰毫素,著書立言,安放靈魂的地方,是精神的圣地,心靈的家園。
錢玉清的書房在地下室,書房和生活區(qū)截然分開,給人的印象清新、雅致、實用,他經(jīng)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地下工作者”?!皩τ谖娜藖碚f,除了睡覺,待的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書房了,沒有之一。我不能算是文人,但我在努力地想做個文人。”錢玉清這樣描述自己。
對錢玉清來說,人生有一處安然明凈的居所,有一間寄托情思的書房,也就“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了。的確,沉浸書海,抽身世俗,這感覺賽過活神仙。他還給書房起了個名字,叫“宇澄軒”,并作詩一首——《自適》:春色桃源好,怡亭迎日先。宇澄埃壒下,心素觸云天。
錢玉清告訴記者:“不知是年齡使然還是繕性自出,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坐擁書房,青燈孤影,享受‘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的獨處,即便怠惰不事,聞著書香,思接千載的這種感覺也讓我若臨‘荷塘水邊,似依‘九里香旁,心安意得,翛然情逸。”
文人的書房,形形色色,韻味無窮,是文人舒張自如的精神世界。得趣不在多,一書可怡情;會心不在遠,一畫可靜慮。人若得一段清趣,便可觀物洗塵、燕居養(yǎng)氣、剪欲樂志。
一間小小的書房,便是漱洗塵心的道場。而讀書這件事,則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經(jīng)之路。3F33F563-42DE-44D1-87D4-24C3C56777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