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詩嘉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要適應新課程標準,進行方式方法上的轉變。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樹立從“知識課堂”向“生命課堂”轉變的觀念。生命課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識,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連接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共同創(chuàng)設出新的生活經驗,使生命融入新質,從而促進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如何把“知識課堂”回歸“生命課堂”,是數(shù)學課堂一直探索與實踐的目標。
一、關注師生情感交流 對于教師而言,生命教育就是有思想的教育,是教師用自身的生命體驗去接受、同化教材,獲得屬于自己的靈魂認識,即有自己的教學思想,自己的生命真切體會,用自己的生命表達方式,去與學生交流、碰撞,使雙方都得到感悟,從而提高生命的質量。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帶語,以情發(fā)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用“師之愛”激發(fā)“生之情”。教師要用真摯的感情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阻礙,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只有創(chuàng)設融洽的情感氛圍,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學習“如沐春風”,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當一個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你這個教師,當然他就會喜歡上你所教的這門課。 對學生而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勉勵,以及互相交流。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師可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消除學生之間的誤會及隔閡,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達到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 增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蘇河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祖國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善的人?!苯逃呤嵌眯蕾p的人。如果沒有了欣賞,那么教育就成了冷若冰霜的機器,成了沒有生命的花瓶。那么,欣賞是什么?簡單地說,欣賞就是教育者用同情的目光、愛的心境,走進通信的世界中。是的,教育者要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須尊重和欣賞受教育者,使他們樹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意識
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必須合作的社會。我們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把幾個小組成員安排在一個縮小的生活小集體里,在這樣的一個小集體里,小組成員之間要慢慢磨合,要與組員友好相處;并充分認識到:只有小組成員團結一心才能體現(xiàn)出小組的最優(yōu)表現(xiàn);只要小組成員互相扶持,即使小組在分開的時候,每個人也都能獨當一面。與人合作就是在學習一種生存、學習一種在生命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是生命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是我們的學生很欠缺的精神內容。所以,我們應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給孩子們設定固定的小組,讓大家在長期熟悉的小集體里慢慢成長,培養(yǎng)近乎親情的一種感情。讓學生多多感受別人與自己的不一樣,孩子的感情才會豐富和健康,才會愛惜別的生命像愛惜自己的一樣,心境寬容了,就會愛一切的生命。這也是我們永遠要追求和努力的。
在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和生命教育相結合,只要教師有這種意識,完全可以結合數(shù)學教學的有關內容,從人口、能源、環(huán)境生態(tài)等方面編寫各種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通過計算、繪制統(tǒng)計圖、編制統(tǒng)計表,探討解決有關“森林覆蓋”、“水土流失”、“城市美化綠化”、“垃圾清運”、“人口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人口、資源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從而讓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自覺珍惜每一份資源,對合理開發(fā)資源,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意識。??? 總之,生命教育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每個人都要提高生命教育意識,樹立生命教育的責任感,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把數(shù)學課堂由“知識課堂”轉變?yōu)椤吧n堂”這是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