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予
一部《水滸傳》,本身就是一種烏托邦。因為,太過眾星捧月,太過幻象。
眾多好漢,初見宋江,紛紛“納頭便拜”。拜俯的身軀,真是“此起彼伏”。“哥哥”,更是叫得一片響。江湖好漢,對宋江,識或不識,見或未見,都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和虔誠。
《水滸傳》中的禮拜,不妨挑出兩類。一類是,“朝上禮拜”,即眾家好漢義拜宋江;一類是,“朝下禮拜”,即水泊寨主宋江,禮拜其他豪杰。
第一類,寫得遍地開花,但凡江湖好漢,見了宋江,便要下拜。生辰綱事發(fā),宋江報信晁蓋。晁蓋一眾,逃過一劫。落定梁山后,劉唐月夜前來酬謝:撲翻身便拜!拜得五體投地,拜得心甘情愿。
宋江弟兄路過滄州,柴進引著三五個伴當,慌忙跑出來。見了宋江,柴進拜倒在地上,口稱道:“端的想殺柴進,天幸今日甚風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端的想殺柴進”六個字,可見這一拜,何等的心滿意足。柴進莊上,武松得知是宋江,納頭便拜;兩人結義,武松納頭就拜了四拜。拜得毫不猶豫,拜得發(fā)自肺腑。
燕順誤捉了宋江,先是吃了一驚,隨后便是奪過小嘍啰手內尖刀,把麻索都割斷了,把自己身上披的棗紅絲衲襖脫下來,裹在宋江身上,便抱在中間虎皮交椅上,叫王矮虎、鄭天壽快下來,三人納頭便拜。這一連貫動作,真是敬重。
宋江來投清風寨?;s請宋江當中涼床上坐了,納頭便拜了四拜。闊別寒暄之后,又拜。這還不算,又去喊妻子來拜。拜罷,又去喊妹妹來拜。一家人輪番地拜,就知道,遠遠不是表面的客套。張橫敲開火石,點起燈來,照著宋江,撲翻身在沙灘上拜;穆弘穆春,兩個撇了樸刀,撲翻身便拜;張順納頭便拜;李逵更是撲翻身軀便拜……都不難看出,好漢們無不是拜得死心塌地,虔誠至極。
第二類,水泊氣候漸成,宋江開始為招安步步經營。為數不多的幾拜,用意明顯。對董平:慌忙下馬,自來解其繩索,便脫護甲錦袍,與董平穿著,納頭便拜,相讓寨主之位。對呼延灼:連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繩索,親自扶呼延灼上帳坐定,再來拜見,禮數甚恭。對關勝:慌忙下堂,喝退軍卒,親解其縛,把關勝扶在正中交椅上,納頭便拜。對盧俊義:納頭便拜,要讓盧俊義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拜,絕不單純。英雄相惜當然有,為招安鋪路恐怕也有。畢竟,讓山野水泊之中,一支自詡“替天行道”的草莽之師,更加名正言順地成為官方力量,最好最快的“鍍金”方法,就是為它覓得一位曾經的朝廷大員,來撐門面。
第一類拜,是英雄肝膽,是江湖往來。第二類拜,更像是秩序規(guī)則、權門游戲。所以,很多人讀《水滸傳》,前面讀得風風火火,熱血沸騰,拍手稱快,后面又讀得窩窩囊囊,義憤填膺,唏噓不已,也就不奇怪了。
既是江湖好漢,如果不再屬于江湖,那就只能等待凋零了。
(余娟摘自《今晚報》2022年3月1日)
【素材運用】《水滸傳》中的“納頭便拜”,分為兩類:一類是江湖好漢見到宋江后發(fā)自內心的崇拜,另一類是宋江為了梁山的生存與發(fā)展低下頭去拜有權勢之人。兩類“拜”,不同的是動機。這些不同的“拜”,能從中分析出《水滸傳》前面快意恩仇,后面卻唏噓不已的原因,以小見大,讓人感嘆。
【適用話題】江湖;俠客;好漢;規(guī)則;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