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體系的構建,教育質量也會影響到人才的成長,最終影響到一個社會的進步。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會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系,對學生未來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啟蒙作用,因此必須要關注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但是現如今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可能太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勞動的認知構建。有一些家長甚至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勞動與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這種思想必然會導致學生的格局受限,使學生厭惡勞動,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文章首先探討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的重要作用,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相應的解決思路,希望可以更加順利地促進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體現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教學;勞動教育;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5-0099-04
作者簡介:劉國燕(1976~),女,漢族,河北玉田人,甘肅省白銀市第九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育。
當前的素質教育體系下,對勞動教育進行改革已經成為關鍵的一個方面,勞動教育的融入和滲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思想認知,也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的發(fā)展。勞動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些基礎性的體力勞動,更加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方面對學生加強引導,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勞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努力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化學本身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門以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融入勞動教育符合高中化學本身的特點,也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化學方面的一些復雜的知識,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課堂的質量水平。
一、對勞動教育的客觀認知
勞動教育本身就是讓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勞動觀點以及態(tài)度,使學生對勞動產生熱愛的感情,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內容。在我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滲透的勞動教育內容,其本質就是勞動實踐以及生活之間的完美結合,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勞動教育本身是基于生產勞動以及人們的生活實踐,而如果要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要關注勞動教育方面的內容,通過勞動教育和現代教育體系的完美融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和生活習慣,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意識,形成勞動的典范,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一)勞動教育理念符合化學課程的本質特點
高中階段所組織開展的化學課程本身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整體成績產生的影響比較大,同時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除了針對一些計算需要量化分析之外,其他的成果都需要通過實驗這種勞動方式來進行分析,化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的勞動息息相關。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中,高中化學課堂的構建,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以及創(chuàng)新的意識。因此化學教師要確保勞動以及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相互匹配,使之更加符合化學課程的本質特點,也能夠幫助落實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中階段對化學進行學習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應對考試,更加關鍵的是希望學生可以利用學到的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有很多教師和學生會將拿高分作為教育的目標,開展化學教學工作時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實際上,有很多學生對化學方面的知識的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關于化學知識以及生產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也缺乏正確的認知。比如說有一些學生了解了氯化鈉,但是卻不知道氯化鈉和食鹽的重要關聯性,有一些學生了解了氮、磷、鉀元素的理論知識,但是卻不知道日常生活中應當怎樣對植物進行施肥管理,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成為一種簡單的學習機器,實際的教學應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教學方法也比較落后,不利于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靈活應用。而通過勞動教育在高中化學中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學生和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幫助學生近距離地感受高中化學中的一些知識內容的具體呈現方法,使化學和生活產生完美的連接。
(三)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的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還比較落后,他們仍然會采取傳統(tǒng)的單一性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根據化學課本中提出的內容和教學的目標,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而沒有充分地關注勞動教育與高中化學教學之間的完美結合,這就會導致學生獲得的知識相對比較死板,對其進行靈活使用時,就會存在極大的難度。另外,如果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化學教育的過程中,則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具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及時參與到具體的化學實踐活動中,增長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勞動水平,最終的目標是構建更加高效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
(四)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有利于體現化學教育的實用價值
化學教育工作的核心其實就是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以及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更多專業(yè)型的人才,為推動我國社會的進一步建設做出貢獻。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要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對理論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許多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都體現出了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但是由于受到教學器材以及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視了實驗教育對化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針對這一問題,教育工作者應該盡可能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教育機會,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應付考試,而是要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做一個對未來社會有用的人才。通過這樣的教學定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的重新認知,以及對化學課堂的重新定義,明確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要注重對化學知識實用價值的認知,在實踐勞動過程中,實現對化學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從而切實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由此可見,將勞動教育滲透在化學課堂中,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明白化學知識的有效價值,幫助學生更加合理地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勞動教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中體現出的一些問題
(一)化學課堂教學的氛圍不鮮活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教師講授知識時,一般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無法了解勞動的意識,學生的思維也無法活化。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對師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學生和教師都認為良好的成績是學生需要達到的關鍵目標,而不會重視學生動腦的能力的發(fā)揮,這也會導致整體的化學課堂氛圍太過于古板,并不鮮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甚至會壓制學生的活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化學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
化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有很多知識都能夠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但是有很多化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卻認為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到多樣化的知識,取得良好的成績,而對教材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并不重視,也忽視了學生自主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背景下,師生之間的互動并沒有得到構建,學生也無法加強對具體知識的順利學習,實踐動手能力也難以得到提高,和當前的新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并不完全匹配。
(三)高中化學教師對勞動教育的滲透缺乏認知
化學知識豐富多樣,課程中涉及的內容極其繁復,而每一個知識點之間又會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就可能會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無法充分理解,有很多化學教師展開教學工作時不會將化學和勞動教育的理念相互結合,導致學生對勞動缺乏認知,同時化學活動也無法順利開展。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組織開展教學工作,無法體現出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也導致學生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思維受到限制,綜合素養(yǎng)難以得到順利的提升。
四、高中化學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路徑分析
(一)要促進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化學的完美融合
化學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產工作都會存在緊密的聯系,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會和化學工作存在緊密的關聯,比如說人們所居住的房子,很多采用的都是化工產品,包括水泥、玻璃的制造,人們穿的衣服也基本上都是高分子的化合物,包括滌綸等。如果教師能夠將這種枯燥無味的化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完美的結合,整個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形象,也能夠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要認知。比如說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學中,教學《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課程內容時,教師就需要正確了解合金的概念以及性質,這樣才能夠對常見的合金概念產生了解,分析合金的主要組成以及機械的性能,并基于生活的實際來對金屬材料進行正確的選擇,分析金屬材料和人類生活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在這節(jié)化學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的了解來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并分析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應用和廣泛分布的一些金屬材料。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具體的習題,比如說在家庭裝修的過程中,針對門窗裝修環(huán)節(jié),預計使用的材料年限是十年?,F如今提供給住戶的選擇包括鋼板材料、鋁合金材料以及木質材料,要求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選擇符合相對應裝修條件的一些材料。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材料本身的外觀以及理化性質,還有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難度,同時還需要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材料產生的影響,這樣的方法就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化學知識無處不在,而勞動都是智慧的體現,使學生對每一份工作產生尊重的思想感情,并幫助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勞動的意識。
(二)要結合化學的歷史發(fā)展來滲透勞動教育
化學體系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在人類社會的進步過程中逐漸完善并形成了現代化的化學體系,化學的研究是一個復雜而困難的勞動,在其背后是無數個科學家辛勤鉆研和勞動的成果。而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了解教材中的一些化學歷史,讓學生明白勞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勞動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勞動思想觀念。在這種化學歷史的教學背景下,滲透勞動教育時,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知識,掌握化學知識并獲得化學知識的原理。比如說,在人教版的化學課程中,教學元素周期表知識內容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以及原子的周期性變化,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對元素的周期性規(guī)律產生客觀的認識,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在這之前,教師可以對不同的元素的形成過程進行適當的闡述,幫助學生了解元素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需要許多個科學家在悠久的歷史中不斷地努力,貢獻自己的勞動,才能夠取得勞動結果。比如說在元素周期表的形成過程中就經歷了三素組分類法、六元素表分類法以及八音律分類法,在此之后才變成元素周期表的結構體系,元素周期表并不是僅僅針對前人經驗的一種規(guī)律性總結,而是針對前人所提出的元素表進行反復的更正,確保其正確,進而才得出的一種重要的勞動結果。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夠幫助學生更珍惜現有的化學課本中的一些成果,明確這些化學知識的產生來之不易,從而滲透勞動教育的觀念。
(三)要適當融入化學的實驗
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內容,通過實驗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展現。通過化學實驗的滲透,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勞動習慣,主要是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每一個儀器的選擇都需要有一套標準的流程和步驟對其進行規(guī)范,否則就有可能會導致實驗失敗。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順利培養(yǎng)學生專心致志的勞動習慣。比如說,在教學《化學反應和能量》內容時,有一個實驗會涉及中和反應熱的測定,在開展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結合學生的班級總數來合理地進行分組,使學生對這些實驗進行探究,包括在實驗中要使用的實驗工具以及實驗的假設,還有實驗的流程,所獲得的實驗結果等。在開展實驗之前,先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路,明確在實驗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部分工具,讓學生自主地開展實驗,培養(yǎng)勞動的習慣,為后續(xù)的教學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組織化學實踐教學活動
在化學教育工作中,單純地依靠課堂理論知識的灌輸,根本無法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以及日新月異的行業(yè)需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以及化學知識在我們周邊生活中的應用性能,教育工作者應該適當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通過走出校園的實踐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實現化學教學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化工企業(yè)進行參觀,學生通過觀察一線化工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就能夠了解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的化學作用原理,以及從事相關工作應該具備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S所生產的物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通過觀察化工企業(yè)的生產流程不僅能夠了解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獲得更加真實的職業(yè)體驗感,同時,還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存在于周邊的物品都是通過勞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通過這種豐富且實用的實踐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將勞動教育的觀念滲透在化學教學課堂中。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化學課堂活動中,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參觀完化工廠的一線生產流水線后,讓學生模擬工廠制備化工產品的流程,學生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扮演化工廠生產材料采購員、化工設備檢修人員等角色,這樣就能夠方便學生站在勞動的角度,通過所學知識進一步思考,如何能夠將化學知識更加有效地應用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通過這種現實職業(yè)角色體驗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理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對知識理論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更好地發(fā)揮“勞動人民的智慧”。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本身就符合高中化學的本質特點,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這對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學生的勞動思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偉進,陳新麗,劉聰.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勞動教育[J].廣東化工,2019,46(19):209-210.
[2]王建旭,張鈺,陸英穎.探究培養(yǎng)化學師范生勞動教育教學的新模式[J].山東化工,2021,50(2):180-182.
[3]蔣彩霞.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化學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