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潤生 高云梅
【關鍵詞】道德學習;審美教育;學校樣態(tài)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9-0027-02
【作者簡介】1.顧潤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政治特級教師;2.高云梅,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南京,210004)校長,高級教師。
顧潤生:學校以“立美”作為學生“修德”的途徑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高云梅:我?!傲⒚佬薜拢簝和赖聦W習新樣態(tài)實踐建構”項目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立足于德育、美育協同統一的實踐邏輯,系統支持兒童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分享美,并引導其過純真、和諧、有秩序的道德生活,建構指向兒童道德學習的“立美修德”實踐新樣態(tài)。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始建于1875年,是南京教育史上歷史最悠久的新式小學。學校守正創(chuàng)新,在立美教育田野中已深耕近四十年。學校積極開展“立美修德”兒童道德成長新樣態(tài)相關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對當前未成年人道德學習現狀的積極審視,忽視兒童道德學習主體、兒童道德學習經驗、兒童道德學習過程中美的感受及情感的投入的德育規(guī)訓與教化形式,很難真正走進兒童的內心,我們“從現實生活出發(fā),站在立美的高度,關注學生道德成長方式的現代轉型”;二是對傳統德育模式創(chuàng)新的追求,“注重傳統道德資源的活化”,“從關注認知發(fā)展到更加關注美感與德性品格的培育和發(fā)展”;三是對兒童道德發(fā)展有效途徑的尋求,“立美修德站在生命哲學的高度,努力把德育引向兒童的生活世界和審美世界”,讓兒童在“立美”的生活大課堂里積極生長。
顧潤生:學?!傲⒚佬薜拢簝和赖聦W習新樣態(tài)實踐建構”項目的實施路徑是什么?
高云梅:我們對促進兒童道德學習所需的物型場景、課程體系等進行塑造,讓兒童在審美活動中產生道德體驗,形成道德表達,喚醒其作為德育主體的內在自覺,建構新時代兒童道德學習的全新樣態(tài)。
一是構建育人環(huán)境,喚醒兒童德美意識。環(huán)境是兒童道德成長的第三位老師,學校通過外部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我們重點打造兩大空間,包含啟智潤心校園環(huán)境和具身感悟實踐基地,校內和校外雙線并進,為兒童德美成長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載體和多維的實踐空間。
二是架構課程體系,助力兒童德美成長。在學科課程中,我們通過挖掘學科德美元素、設計學習支架、開展德美學習活動、組織課后反思等,夯實兒童道德認知的根基。此外,我們還設計了德美統整研學項目,以真實問題和任務驅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讓兒童從課堂走進生活,從德育規(guī)訓與教化走向德育的內化與深化。在特色課程中,我們主要進行了德美成長課程的主題化實施、德美行走課程的場域化推進、德美對話課程的多元化展現。德美成長課程包含“我們的節(jié)日”“我們的舞臺”“我們的稱號”三大主題,德美行走課程主要是在校園內的“鄉(xiāng)愁館”“兒童版畫博物館”“數字版畫眾創(chuàng)空間”三大特色場館中的交流分享,德美對話課程包含“大樹下的樂園”和“兒童德美論壇”兩個項目,鼓勵兒童在集體中進行多元對話。
顧潤生:項目有哪些創(chuàng)新之處?
高云梅:一是項目育人理念的創(chuàng)新。道德學習強調道德是可以學習的,并且人是可以自主地學習道德的。“立美修德”實現了從關注德育知識的傳遞到尊重受教育者作為主體的道德生活實踐和創(chuàng)造的轉變。
二是課程實踐模式的創(chuàng)新。我們以“課例研究”“活動設計”為抓手,探索基于德育美學觀、指向兒童道德學習的立美修德課程實踐模式。
三是項目實施路徑的創(chuàng)新。我們在建構指向兒童道德學習的立美修德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選擇上,重點圍繞兒童道德學習的本質和立美修德的核心主張,從組建項目研究團隊、開發(fā)立美修德課程、積極改造育人環(huán)境以及推動家校合作共育等方面,為兒童道德學習整合優(yōu)質資源、搭建成長平臺。
顧潤生: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有哪些?
高云梅:針對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今后將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發(fā)力。
一是“立美修德”的內涵需進一步厘清和明確,進一步明確“立美”與“修德”的關系,進一步調查兒童的道德學習現狀,走向兒童生活世界的深處。
二是學科課程與特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關聯需進一步明確。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逐步架構并形成了目標縱向貫通(德美主題)、板塊橫向聯動(德美內容)、范式規(guī)范完善(德美模型)的立美修德課程體系。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均從兒童立場出發(fā),聚焦“德·美”價值觀的真實落地。基于多年來的立美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成果和具身學習理念,我們將建構立美修德學科課程教學模型和立美修德特色課程實施模型。
三是完善評價方法。立美修德的評價主要依托表現性評價展開,我們一方面組織學生參加多樣的課程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德美元素的遷移應用,創(chuàng)作學科特征明顯的德美作品,并進行線下評價;另一方面通過“班級圈”對學生的過程性表現和形成性成果進行展示,讓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和標準多元化,多維度驗證課程實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