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湖北省直屬機關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骨質(zhì)疏松屬于代謝性骨病,主要表現(xiàn)為骨量丟失與降低、骨組織微結(jié)構(gòu)破壞等,與正常人相比,骨質(zhì)疏松患者骨量明顯減少,同時,極大程度上提升了骨折發(fā)生幾率[1]。老年人具有明顯退化的機體各項功能,因此具有更高的骨質(zhì)疏松發(fā)生幾率[2]。目前對于骨質(zhì)疏松主要采取鈣劑、維生素D等藥物治療,以補充患者體內(nèi)鈣含量,改善臨床癥狀,但骨質(zhì)疏松需長期治療,對患者自護能力要求較高。部分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對于疾病缺乏認識,導致護理積極性較低,自護能力較差,從而造成病情進展,不利于康復。因此臨床需尋找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其認知水平,提升生活質(zhì)量。有效護理干預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能促進患者認知水平的提升,從而促進其骨折發(fā)生幾率的降低、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3]。保護性動機干預是通過評估與應對評估兩個方面的總和評估,根據(jù)患者核心特征,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從而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目的。本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門診與住院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715例,探討老年骨質(zhì)疏松干預中保護性動機干預對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715例,分為保護性動機干預組400例和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315例。保護性動機干預組中男150例、女250例;年齡60~90(74.14±4.62)歲;骨 折 類 型:椎 體 骨 折280例(70.00%)、髖部骨折80例(20.00%)、其他40例(10.00%);合并癥:糖尿病180例、高血壓160例、高脂血癥100例。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中男107例、女208例;年齡61~91(75.35±4.86)歲;骨折類型:椎體骨折230例、髖部骨折63例、其他22例(6.98%);合并癥:糖尿病155例、高血壓135例、高脂血癥6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符合骨質(zhì)疏松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1)病理性骨折;(2)車禍、暴力等引發(fā)的骨折;(3)神志不清。
1.2 方法 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促進患者認知骨質(zhì)疏松程度的增強,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保護性動機干預組干預措施如下:(1)集體化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將患者組織起來,對其進行集體化健康教育,每次30 min~1 h,共2 次。將健康教育手冊發(fā)放給患者,向患者講解示范功能鍛煉,讓患者集體觀看健康教育相關視頻等,從而使患者對骨質(zhì)疏松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進而促進其保護性動機的產(chǎn)生,從而促進其重視疾病危險因素程度的增強,將正確的生活行為培養(yǎng)起來;(2)個性化指導護理干預。在日常巡訪、護理操作等工作中將有針對性的干預指導提供給患者,在此過程中嚴格依據(jù)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幫助其對吸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將其錯誤認知糾正過來。同時,將自我護理的正確方式告知患者;(3)病友交流干預。將疾病類似的患者組織起來,使其對治療過程進行相互分享;(4)出院后多樣化護理。在患者出院后采用網(wǎng)絡平臺互動、家庭訪視、電話隨訪等方式對護理干預進行實施,使患者對危險因素進行有效避免,并對患者內(nèi)心疑慮進行隨時解答。家庭訪視、電話隨訪頻率分別為2次/月、2次/w,每次分別30 min~1 h、10 min以上。兩組均隨訪1個月。
1.3 臨床觀察指標 (1)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患者自護能力,內(nèi)容包括4項43個條目,即:①自我概念、②自我護理責任感、③自我護理知識、④自我護理技能,每個條目0~4分,總分0~172 分,0~57 分、58~115 分、116~172 分分別評定為低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5];(2)疾病認知水平。采用骨質(zhì)疏松知識修訂問卷,內(nèi)容包括疾病危險因素、運動知識、攝鈣知識3項,每項0~10分,表示低~高[6];(3)生活質(zhì)量。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簡表(SF-36)[7]評估患者生活質(zhì)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等8個維度,共計36個條目,每個維度評分=(實際得分-該維度的可能最低分)/(該維度可能最高分-可能最低分)×100%,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技能及ESCA 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及ESCA總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保護性動機干預組評分高于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表1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比較,b:P<0.05。
組別保護性動機干預組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n 400 315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自我概念19.14±2.08 22.57±2.14ab 19.38±2.15 20.46±2.08a自我護理責任感17.16±2.12 21.01±2.70ab 17.71±2.11 19.63±.40a自我護理知識36.52±5.03 40.33±3.95ab 36.77±5.03 38.51±4.37a自我護理技能22.63±3.22 27.50±3.44ab 21.88±2.94 24.43±3.24a ESCA總分95.47±7.30 111.45±7.08ab 96.77±6.04 101.06±5.21a
2.2 兩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疾病危險因素、運動知識、攝鈣知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疾病危險因素、運動知識、攝鈣知識評分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保護性動機干預組均高于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s,分)
表2 兩組疾病認知水平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比較,b:P<0.05。
組別保護性動機干預組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n 400 315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疾病危險因素3.63±0.57 7.94±1.22ab 3.50±0.61 5.40±1.08a運動知識2.50±0.18 5.61±0.88ab 2.46±0.21 3.30±1.01a攝鈣知識3.82±1.27 7.54±1.14ab 3.77±1.20 5.00±1.12a
2.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高于干預前,且保護性動機干預組高于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比較,#:P<0.05。
組別保護性動機干預組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n 400 315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生理功能36.50±5.28 47.60±4.74*#37.10±5.69 42.80±4.35*生理職能35.90±7.16 63.50±6.39*#37.40±7.66 58.30±5.49*軀體疼痛47.80±5.54 60.90±5.28*#48.20±5.32 55.60±4.77*總體健康55.20±5.27 67.40±5.06*#56.10±5.49 60.70±5.35*活力52.60±6.28 63.70±6.16*51.70±6.03 58.40±5.65*社會功能61.70±5.02 80.40±4.25*62.70±5.62 73.40±5.09*情感職能58.90±7.19 72.70±6.28*59.10±6.09 66.80±5.49*精神健康65.70±4.12 80.30±3.57*64.80±4.68 75.50±4.75*
骨質(zhì)疏松可增加患者骨折風險,不僅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也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由于老年患者接觸外界信息的方式較少,無法及時獲取疾病相關知識,再者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導致其對于疾病的認知水平較低,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護理,不利于長期預后,影響生活質(zhì)量。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干預,以提升老年骨折疏松患者自護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
保護性動機干預指通過評估威脅與應對,將個體化的干預方案制定出來,從而將患者過往錯誤習慣糾正過來[8]。研究表明[9-10],保護性動機干預能為患者疾病康復提供有利條件。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干預后,保護性動機干預組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及ESCA總分、疾病危險因素、運動知識、攝鈣知識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P<0.05),保護性動機干預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高于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組(P<0.05),表明保護性動機干預能有效提升老年骨質(zhì)疏松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其認知水平,提高生活質(zhì)量。分析其原因在于,保護性動機干預通過集體化健康教育,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并通過觀看健康教育視頻的方式,方便患者理解疾病相關知識,使其充分了解骨質(zhì)疏松的危害,從而激發(fā)其保護性動機。同時保護性動機干預還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指導方案,日常護理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等,對于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患者,可向其說明吸煙、飲酒的危害,對于疾病的影響,從而糾正錯誤認知,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保護性動機干預還通過開展病友交流會的形式,將患者聚集在一起,鼓勵患者主動分享自身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的問題與如何解決的,提升患者康復信心與治療積極性,進而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為保證患者在院外也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護積極性,保護性動機干預通過網(wǎng)絡平臺互動、家庭訪視、電話隨訪等方式對護理干預進行實施,充分了解患者院外情況,并對患者院外遇到的問題給予專業(yè)解答,提升患者自護能力,進而促進其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zhì)疏松干預中保護性動機干預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更能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認知水平及生活質(zhì)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