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芬
【摘要】將黨史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對于培育小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等學科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還是廣大中小學生接愛黨史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落實黨史教育,發(fā)揮黨史育人作用,是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黨史;道德與法治;愛國愛黨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就是一部鮮活的教材,而黨史更是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猶如一盞明燈,引領著國家發(fā)展的方向;中國人民如歌如泣、抵御外敵入侵的百年抗戰(zhàn)史以及建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取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勝利,建設一窮二白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領導全國人民實現(xiàn)脫貧致富,實現(xiàn)小康生活等,正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實寫照,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落實黨史教育,是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
一、立足課程標準,深入解讀教材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豐富,愛國愛黨教育從家庭、學校到家鄉(xiāng)和祖國逐步展開和深化,形成由小愛到大愛的序列。這一主題主要包括紅色歷史和走向復興兩個方面,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深入解讀教材,探究這兩個方面在不同學段的分布,探究不同學段在教學內容上的聯(lián)系,從而采用適當的教學方面和教學策略,增強黨史教育的目的。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低中年段的愛黨愛國教育主要是在生活中滲透,如一年級“我們的校園、校園里的號令”這兩課,讓剛進入校園的孩子認識校園、熱愛校園,遵守校園中的行為規(guī)范;二年級“歡歡喜喜慶國慶、家鄉(xiāng)新變化”這兩課則是讓學生知道新中國的生日,知道開國大典,認識國旗,國歌,國徽等,引導學生通過長輩了解家鄉(xiāng)的過去,認識家鄉(xiāng)的變化,讓學生知道新中國成立后,家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有的,是黨在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三年級“四通八達的交通、萬里一線牽”則是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們的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交通網絡越來越發(fā)達,人們的出行更為方便;五年級“弘揚優(yōu)秀家風”則是讓學生了解共產黨人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情懷等。
相對于低中年段的教材而言,高年段側重在歷史和法治專題中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進行比較集中的愛黨情懷教育,讓學生知道了解中華民族的百年斗爭史,以及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的,而五年級下冊的法治教育專題中融入愛黨情懷的教育,學生通過了解國家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知道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讓學生樹立相信黨、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
二、合理選擇內容,強化黨史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落實黨史教育,要圍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進行展開,并且要在已有內容上進行挖掘,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初心,從而將黨的奮斗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如在教學二年級“歡歡喜喜慶國慶”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國旗、國徽的標志,知道國旗、國徽的意義和來歷,讓學生通過演唱國歌等,感受新中國是來之不易的;又如在教學五年級“弘揚優(yōu)秀家風”家風時,學生搜集分享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的家書,讓學生在故事中領悟、在情境中感受共產黨員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并且教師在課堂上結合當今抗疫的形勢、無數的共產黨員、醫(yī)護人員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讓學生深刻認同黨的性質宗旨,認識到共產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三、挖掘史料內涵,利用歷史資源
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應該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深入地解讀教材,掌握歷史知識,厘清歷史脈絡,然后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相應的黨史教育融合進來,從而給予學生更加具體的指導,引領學生體驗和感悟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崩缭诮虒W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奪取抗日戰(zhàn)爭人和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這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布置了復習第
學生通過復習可以發(fā)現(xiàn),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1945年,這一百年的時間里面,中國人民歷次反帝斗爭均以失敗告終,并且每次戰(zhàn)爭后都簽訂了割地賠款等諸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課堂上,老師再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這是100年來中國人民在抵抗外敵侵略方面首次取得勝利,進而提問“是誰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zhàn)勝利”?學生自然而然地回答,是中國共產黨!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認識到只有中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結合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回顧香港、澳門回歸的社國懷抱的歷史性時刻,更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維護祖國領土和主權完整,讓學生對完全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具有強烈的信心。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黨史教育更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的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政黨。比如在執(zhí)教“奪取抗日戰(zhàn)爭人和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時,教師可以結合2020年爆發(fā)的新冠疫情,將中國控制疫情的成效與外國抗疫的結果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黨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才能眾志成城,戰(zhàn)勝疫情。中國共產黨始終著眼于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結合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的全面勝利,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有魄力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在面臨世界未有之百年大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更是引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流砥柱。
史是什么?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教師應該將黨史教育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傳承和賡續(xù)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張獻林.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6(03),33
[2]王夢穎.“走向勝利”教學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黨史教育實踐例談[J].中小學德育,2021(6).
[3]黃衛(wèi)文.黨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論壇,2022(1).
[4]曹海永.讓“聯(lián)結”發(fā)生:小學生黨史教育的追求[J].教育視覺,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