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文
【摘要】STEM教育近年來在我國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新趨勢,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國的幼兒園教育。STEM強調(diào)跨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教育等)的整合,強調(diào)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融會貫通。本文從當下幼兒園桌面建構活動的現(xiàn)狀進行剖析,并從幼兒興趣點出發(fā),挖掘晨間桌面建構中探究活動的深入行為。在幼兒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STEM理念融入幼兒實踐活動,促進幼兒更好發(fā)展,進而總結幼兒及教師在SETM理念下進行桌面建構活動的收獲與思考。
【關鍵詞】桌面建構;STEM;幼兒園
我國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中提出,有條件的地區(qū)要積極探索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應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中也明確提出,STEM教育應納入國家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由此可見,將STEM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是大勢所趨。而桌面建構作為幼兒日常接觸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之一,低結構、可多變的各種積塑材料有利于幼兒的精細動作、空間想象、科學思維等多方面的發(fā)展。那么STEM理念下幼兒園桌面建構活動又能新發(fā)出怎樣的火花呢?
一、現(xiàn)狀分析:厘清幼兒園桌面建構活動的問題
(一)對桌面建構活動中課程價值的不小心忽視
桌面建構游戲作為幼兒晨間來園進行的轉(zhuǎn)場環(huán)節(jié),大多由幼兒自取積塑進行自由搭建完成。在這每日必不可少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忙于幼兒晨間接待及材料物品收集而忽視了幼兒在桌面建構中的發(fā)展?!耙蝗丈罱哉n程”,作為教師理應用課程視角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重新審視,挖掘桌面建構活動中的價值。
(二)對桌面建構活動中游戲精神的不全面認知
自課程游戲化實行以來“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游戲精神深入人心,導致部分教師對幼兒的要求過于放松,甚至是完全放任。比如在桌面建構環(huán)節(jié),只要幼兒安安靜靜、自由自在地玩積塑,不哭鬧不爭搶,教師便視若無睹,以為他們是在按自己的需求與節(jié)奏游戲。也不去深究幼兒建構時的內(nèi)心想法、創(chuàng)造想象、建構技能、交流分享、同伴合作等更深層次的行為。作為教師需更新理念,重新思考桌面建構活動中的游戲精神。
二、實踐推進:深化幼兒園桌面建構活動的探究
(一)單一建構,內(nèi)化前科學概念
一次晨間桌面建構時,煜恒打開了話匣子:“我現(xiàn)在搭的是杰龐頓(怪獸的一種),他的尾巴是很短的,最短最短的,但是他有3個頭?!币粫河中χ舐曊f“這個奧特曼的手臂是超級長的,中間是核心?!薄慌缘奈衣牭萌肷?,一邊看著他的講述與操作,一邊佩服他的邏輯表達——第幾代奧特曼,有幾個腦袋,還有“最短最短”“超級長”等表示量級的詞脫口而出。最關鍵的是他的作品極具對稱性,對于不同規(guī)格的積木的運用連接都是是左右對稱的,這不正是STEM理念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嘛。于是在游戲結束時請他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并表揚其建構行為。之后的晨間建構環(huán)節(jié),“奧特曼”與“怪獸”成了幼兒建構作品的主人公。
1.應用與遷移——替代單元積木
煜恒在搭基多拉時遇到了一個問題——2x8尺寸的樂高沒有了,還有一只手組裝不起來了,隨即他在積木籃里反復翻找過后還是沒有……該怎么辦呢?“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組成8的,我們在建構區(qū)的時候,2個正方形也能變成長方形呀!”聽了這話,只見他拿起2x4尺寸的積木對著2x8尺寸比了比,于是試著用2x4尺寸的2塊合起來,上面再用一個藍色積木將接縫處連接,另外一只手臂也完成了。
“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是簡潔的、單向度的,而真實情境是復雜的、多維度的,當把單向度的知識應用于多維度的情境中,靜態(tài)的知識就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的連接”?!蹲屧缙趯W習理論看得見》一書中提出,當幼兒花時間對比搭建材料的屬性,逐漸意識到模式和順序,以及用這些模式幫助他們來設計結構,就比如煜恒比對不同尺寸的樂高搭建手臂的過程,正是對模式進行充分對比,進而對不同尺寸的積木進行一個歸納,了解它們的特點進行的連接。
2.試誤與操作——建立空間支撐
同組的浩浩也加入了奧特曼的建構,他自言自語地說道:“我要讓這個奧特曼立起來”,可是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成功,他沮喪地望了望我耷拉著腦袋。我順手指了指班級的區(qū)域標牌(教師制作時是利用三角支撐使其立起來的)。只見浩浩便將奧特曼重新拿起來,在中間偏下的部分接積木嘗試了多次,終于最后用樂高積木連成了長條,將奧特曼大約以45°角架在桌子上,成功了。
皮亞杰的理論表明“兒童的身體運動得越多,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就越多”。當幼兒在進行桌面積木插塑建構的時候,運用拼、插、拔、扭、轉(zhuǎn)等豐富的小肌肉動作,不斷地進行試誤、修改,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維和邏輯知識。比如浩浩在嘗試讓奧特曼立起來的過程中就嘗試了多種方法,最終找到支撐點,不僅提升了空間運用能力,也體現(xiàn)了堅持不懈的科學態(tài)度。
(二)組合建構,進行情境表演
展示柜上的作品已經(jīng)擺得滿滿當當,只聽煜恒和浩浩嘴里不斷地吐出各種奧特曼和怪獸的名字?!耙怯袀€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的游戲就好了?!薄耙晃覀儼堰@些怪獸和奧特曼拿下來玩游戲?!焙坪浦钢故竟裆系淖髌?。“我們可以把怪獸組成一個戰(zhàn)隊,奧特曼組成另一個戰(zhàn)隊?!庇谑?,一場關于“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的情境表演開始了……
1.交流與合作——設計戰(zhàn)斗場景
只見兩人很快地將作品鋪滿了桌子。煜恒負責奧特曼一隊,浩浩負責怪獸一隊?!昂坪疲惆涯莻€橋放在奧特曼的后面,那個是他們的基地?!薄昂?,可以?!焙坪瓶焖倩卮??!耙晃覀儼扬L車和摩天輪當作背景,假裝在一個游樂場里面戰(zhàn)斗?!薄翱梢裕@是一個模擬戰(zhàn)場,這樣就不會傷害到其他人了?!焙坪茟偷馈?/p>
皮亞杰提出辯論、討論和不同意見都有助于建立關系,煜恒和浩浩在組合建構中,他們達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他們的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場景通力合作。他們不像在單人建構中那樣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更關心集體的作品和對方的情感。值得肯定的還有,將數(shù)量眾多的建構作品排列分布,是一項需要周密計劃的浩大工程,他們完成得很好。
2.試演與優(yōu)化——增設不同材料
隨著“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情境的搭建,建構材料的缺乏問題隨之而來。兩人各拿著一架戰(zhàn)機對戰(zhàn)時,煜恒說道“現(xiàn)在是我的超級7炮戰(zhàn)機出戰(zhàn),可以一下子全部打敗你們的怪獸?!薄拔业墓肢F也很厲害,而且我的怪獸比較多?!焙坪普f道?!澳俏乙俅钜恍﹨柡Φ膴W特曼,可是積木不夠了。”煜恒回應道。“這種積木不夠了,我們可以拿其他的呀,可以搭不同種類的?!焙坪平ㄗh道???!當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交流平臺,他們能夠互相之間有商有量地去選擇更多的材料,去建構更多的、更新的……這正是幼兒自己在發(fā)現(xiàn)材料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
(1)增加基礎材料:進一步豐富作品多樣性
由于樂高積木的缺少,孩子們想到了用晨間積木的其他積木來代替。比如他們想到了用長條形的插塑積木來進行戰(zhàn)甲車的搭建;再比如,一開始其他幼兒用小方塊搭建的積木以及磁力片搭建的摩天輪等,也被他們納入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的場景之中,這樣子作品的豐富性就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不同的積木單元能夠組成不同的造型,其材料屬性都不一樣,其所用的連接方式和搭建方式也不同,那么幼兒就有可能形成更多的模式和順序。教室里還有許多積木,比如說雪花片、扭扭棒等等孩子們都還沒有利用到。如果幼兒能夠?qū)⑦@一些積木全部利用到場景和作品的搭建中,那么他們的作品多樣性就會進一步的豐富,整個呈現(xiàn)的效果也會更加的震撼。
(2)融入自然材料:進一步拓展場景真實性
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的現(xiàn)實場景常常有一些山與樹的輔助。那么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是否能夠融入一些自然因素來還原場景的真實性呢?比如說常見的一些樹枝、樹葉,以及我們班級資源庫里常用到的石頭和木塊等等自然材料,將這些簡單多變的自然材料融入現(xiàn)代化的塑料材料會不會碰撞出一些不一樣的火花呢?比如:在一次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中煜恒是這樣描述的“奧特曼被怪獸按倒在山上打,拿起旁邊石頭就扔怪獸?!痹谶@樣一個簡單的場景中,是不是能夠利用起我們的自然資源石頭,融入幼兒的桌面建構場景呢?
(3)自制輔助材料:進一步實現(xiàn)游戲開放性
基礎材料和自然材料的加持,有時候還是難以滿足孩子們在游戲情境中所迸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時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們依據(jù)自己的想法自制輔助材料,進一步滿足游戲的開放性。比如說針對一些奧特曼所持有武器的情況,是難以用基礎材料或自然材料代替的,這時候孩子們的表征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到美工區(qū)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尋找適合的材料制作出適宜的武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也調(diào)動出他們腦海中的已有經(jīng)驗,并將這些經(jīng)驗轉(zhuǎn)換為實實在在的符號或是圖畫或者是一些手工制品,也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考驗。
三、啟示思考:總結幼兒園桌面建構活動的收獲
學期即將結束,但幼兒的桌面搭建之旅意猶未盡。最開始看著幼兒對一個個單獨作品進行講解與展示,到同伴之間互相交流、合作搭建,再到幼兒將眾多搭建作品集合在一起,進行排列組合,不斷地調(diào)整與增減,最后再進行情景式的表演,在語言與動作中酣暢淋漓地發(fā)揮著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這整個持續(xù)了近2個月的桌面建構活動,發(fā)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也帶給了教師諸多思考。
(一)幼兒的發(fā)展
1.有意義的學習
幼兒在自己喜歡的“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情境中全程投入,用滿腔熱血去建構、去思考正是最有意義的學習。幼兒也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并愿意去表演展示,這也正是最有意義的學習。對幼兒來說,有意義學習從來不是做對了幾道數(shù)學題、學會了幾首兒歌,而是那些他們?nèi)娜庾鍪碌倪^程。
2.有融合的學習
在幼兒進行桌面建構的過程中,既是領域的融合,又是隊員的合作。一方面,持續(xù)時間之久的“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活動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晨間積塑拼接,而是融合科學、數(shù)學、建筑、藝術、設計等多學科的探究之旅;另一方面,活動中的幼幼交談、生生合作是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更是良好人格的基礎奠定。與STEM理念中以幼兒為中心、以小組合作為形式的理念是相通的。
3.有探究的學習
諸多實踐表明,幼兒的探究行為絕不是教師拿著鞭子在后面一點一點擠牙膏似地擠出來的,教師永遠都只是幼兒探究行為的一個支持者。真正的探究是幼兒心底迸發(fā)的渴求,比如在案例中浩浩想盡辦法使奧特曼站立起來、比如情境中中幼兒尋求更多的的材料……
(二)教師的發(fā)展
1.觀察從“走馬觀花式”到“沉浸投入式”
隨著“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活動的推進,教師在幼兒桌面建構時的觀察也由原來的東看一眼西瞅一眼的隨意觀察,進入到針對“奧特曼大戰(zhàn)怪獸”情境的入微查看。在幼兒對積塑進行百轉(zhuǎn)千回的創(chuàng)意拼搭時,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記錄以更好地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提供材料支持等。
2.評價從“結果式評價”到“形成性評價”
教師對幼兒桌面建構的評價,由原來的幼兒拿著完成作品求表揚、求關注,變成了教師關注幼兒在建構過程中的技能提升、奇思妙想、同伴合作。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也隨著多元化的評價內(nèi)容而提高,發(fā)現(xiàn)兒童行為的更多可能性。
綜上所述,STEM教育理念不是我國幼兒園教育土壤上飛馳而過的流行,而是滿足幼兒及教師發(fā)展的一次順應時代洪流、社會需求的變革方式。未來的幼教道路上,教師可以試著將STEM理念融入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挖掘兩者碰撞生發(fā)的美妙反應,以期中國的幼兒園教育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參考文獻:
[1]楊雪萍.我國開展學前STEM教育的意義及問題分析[J].河南教育(幼 教),2019(09).
[2]趙中建,施久銘.SETM視野中的課程改革[J].人民教育,2014(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