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中
(河南省項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 項城 466200)
共68例,均為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 4例。常規(guī)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19~74歲,平均(53.42±6.51)歲;病程1~13d,平均(7.34±2.14)d;病情程度為輕度聾14例,中度聾12例,重度聾8例。研究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19~72歲,平均(51.53±5.27);病程1~12d,平均(6.83±1.86)d;病情程度為輕度聾19例,中度聾9例,重度聾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2015年《突發(fā)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4]相關診斷標準。聽力突然下降,且于1~2d內迅速下降至極點,多單耳發(fā)病,多伴有耳鳴或眩暈;聽力檢查顯示呈感音神經性耳聾;耳部檢查顯示耳膜正常。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耳鼻喉口腔科學》[5]相關診斷標準。多起病于情緒波動(高度興奮或郁怒)。主癥為不同程度聽力水平降低,次癥為耳鳴、煩躁易怒、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干,舌質紅,脈弦數。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均伴有耳鳴,年齡小于75歲,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過敏,傳導性耳聾,依從性差,合并精神疾病,其它器質性病變引發(fā)的神經性耳聾耳鳴,肝、腎、心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
兩組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甲鈷胺片(上海新亞藥業(yè)閔行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52207)0.5mg,日3次口服;地塞米松注射液(陜西頓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61020261)2mL加10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日1次;舒血寧注射液(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Z22026295)20mL加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日1次。
研究組聯(lián)合疏肝解郁湯治療。藥用郁金12g,柴胡15g,香附10g,甘草6g,枳殼12g,延胡索15g,川芎10g,白芍12g。日1劑,水煎煮取汁400mL,早晚各200mL溫服。
兩組均1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觀察耳鳴、耳悶、眩暈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聽力恢復時間。
老年教育屬于服務型、社會性教育,對老年人的管理也是以人為本,本著關心、關愛和尊重老人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滿足老年人對興趣愛好和教育內容的需要。老年大學和教育機構盡力為老年人提供便利舒適的教育環(huán)境,悉心、耐心、周到地為老年人提供優(yōu)質和滿意的服務。比如,將有共同愛好的老年人集中起來,互相交流溝通,找到精神的寄托,讓老年人的子女安心工作,也填補了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邊而牽掛思念的空閑時間,對于建立幸福家庭,發(fā)展社會文化事業(y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
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分值均為0~100分,其中SAS總分<50分,表示無焦慮傾向;SDS總分<53分,表示無抑郁傾向;得分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血脂水平,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低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
不良反應情況包括頭部疼痛、惡心、頭暈等。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耳各頻率聽力均恢復至正常水平,或達健耳水平。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患耳聽閾值改善超過30dB。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耳聽閾值改善幅度在15~30dB。無效:耳鳴、暈眩等癥狀無明顯緩解,治療后患耳聽閾值改善不足15dB。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聽力恢復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聽力恢復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聽力恢復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耳鳴 耳悶 眩暈 聽力恢復研究組 34 9.65±1.86 6.87±2.69 7.53±2.17 9.01±2.24常規(guī)組 34 12.35±2.56 9.54±2.71 9.88±2.57 11.36±2.53 t 4.994 4.077 4.074 4.055 P <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SAS S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4 64.23±5.73 41.23±2.68*65.34±6.93 42.36±4.31*常規(guī)組 34 62.94±4.67 51.28±3.49*63.86±5.72 53.25±4.93*t 1.018 13.318 0.960 9.697 P 0.313 <0.001 0.34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mmol/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HDL-C TC LDL-C TG治療前 研究組 34 1.26±0.12 5.36±0.53 3.73±0.39 1.95±0.23常規(guī)組 34 1.21±0.11 5.49±0.59 3.64±0.31 1.86±0.21 t 1.791 0.956 1.053 1.685 P 0.078 0.343 0.296 0.097治療后 研究組 34 1.64±0.19*4.29±0.43*2.26±0.20*1.29±0.15*常規(guī)組 34 1.43±0.15*4.81±0.47*2.69±0.27*1.65±0.19*t 5.058 4.760 7.462 8.672 P<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組頭部疼痛、頭暈各1例,不良反應率5.88%。常規(guī)組頭部疼痛2例,惡心1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率11.76%。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183,P=0.669)。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與生活壓力的變化,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病人數逐年增多,且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聽力減退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引發(fā)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繼而阻礙患者聽力恢復,加重患者耳鳴眩暈癥狀[6]。采取有效治療手段,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對促進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甲鈷胺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西藥雖可有效消炎抗病毒,但對患者情緒無明顯緩解效果,故臨床逐漸將其轉向中西醫(yī)結合方向[7]。
中醫(yī)認為,耳受血方能聽,若肝血空虛,則致耳受血不足,耳失濡養(yǎng),則發(fā)為暴聾、耳鳴。且肝主升發(fā)疏泄,暴怒易傷肝,肝失疏泄,則氣機不暢,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火熱傷陰,肝陽上亢,亦發(fā)為暴聾。且其病因與火邪、體虛、風邪、痰濁、血瘀亦密切相關,因氣瘀可阻滯耳之經絡,耳竅失養(yǎng),可致厥聾,正如《證治準繩·七竅門下》言“唯暴聾之病……靜脈欲行而未通”。又如《諸病源侯論》言“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于耳中……則令耳聾”。故肝郁化火、血瘀氣滯、情志失調是其主要病理病機,治則應以活血通竅、清肝瀉火、解郁化瘀為主。疏肝解郁湯中郁金化瘀活血,柴胡聰耳通竅、疏肝解郁,川芎行氣活血、與香附并用可增強藥效,枳殼祛瘀活血,延胡索止痛活血,甘草與白芍合用可養(yǎng)血柔肝。諸藥合用,共奏解郁安神、祛瘀活血、瀉火清肝之功效[8]。同時血脂水平與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血脂水平升高,可阻礙血液流動,減緩血液流速,引起血管堵塞,抑制內耳微循環(huán)。藥理研究證實,川芎可有效拮抗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還可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體內自由基含量[9]。白芍、延胡索、柴胡等可擴張血管,抗菌消炎,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臨床癥狀改善。
疏肝解郁湯輔治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療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