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
為什么你總是覺得沒有時間了?最節(jié)省時間的方式是學習,為什么你要“砍柴”而不肯“磨刀”?一個人對時間的精確感知能力真的能訓練得像特異功能?絕大多數(shù)的成功與智商沒有關系,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當你把時間花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于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結(jié)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我教過很多學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一樣,壓力刻在額頭上,匆忙寫在臉上。他們身上充滿了矛盾——既勤奮又懶惰。
他們很勤奮,每到周末都要起個大早,在上午8:30之前擠公交車趕來上課,中午匆忙吃些東西,下午在一個充滿各種味道的教室里繼續(xù)上課。他們也許會玩電子游戲,但顯然比那些只玩電子游戲的人更勤奮;他們也許會喝酒打牌,但顯然比那些只喝酒打牌的人更努力??膳c此同時,他們也隨時展露懶惰的傾向。
我教得最好的課程是作文。作文可講的內(nèi)容很多,但我很少在課堂上講語法、詞匯、修辭之類的內(nèi)容,因為這些內(nèi)容學生可以自學或者很容易自學。我更喜歡講思維方法,我認為這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寫清楚。想不清楚,連寫出來的必要都沒有。講作文課也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因為作文課實際上是思考課。自己思考原本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而教別人思考則是學習思考、鍛煉思維的最好方法。我的學生也很開心,因為他們聽懂了我對他們說的話:“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p>
終于,有一天,我還是被一名學生“打敗”了。那天下課之后,一個男孩捧著我寫的那本非常暢銷的作文指導書讓我給他簽名。我簽了。然后他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問你一個問題?”我笑著說:“你現(xiàn)在可以直接問第二個了。”他說:“老師,如果我把你這本書里的作文全都背下來,在考場上默寫一篇,會不會被判雷同呢?”當時我一下子失去了耐心,盡管沒有發(fā)火,但語氣里肯定有一些情緒:“那你說呢?!”那個男孩臉紅了一下,迅速走了。難道我的課講得這么沒有效果嗎?我上課時那么賣力地對他們講道理:“作文,當然要自己寫,就算有范文,也是用來參考的?!倍椅液艽_定,我在那本書的前言里花費了很多筆墨去講解如何參考范文而不是照抄范文。抄襲別人的文章當然會被判為雷同——這還用問嗎?!結(jié)果怎么會是這樣?可是,竟然決心背下這本書里185篇文章的學生,又怎么可能是懶惰的呢?
更要命的是,不止一個學生曾經(jīng)這樣問,所以這肯定不是個案。經(jīng)過反復詢問,認真觀察,我終于明白了——很多學生“既勤奮又懶惰”的怪異現(xiàn)象來自他們對“時間壓力”的感受?!皼]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了”的恐慌,使他們超乎尋常的勤奮。哪怕只是虛假地勤奮,一樣能讓他們恨不得廢寢忘食。而同樣的感受,也使他們終日不忘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實際上卻想著“最好不費吹灰之力”。無論哪一種行為,肯定都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已經(jīng)“沒時間了”——這才是冷冰冰的事實。
“沒時間了”是時間恐慌癥“患者”腦子里唯一反復閃現(xiàn)的一句話。巨大的壓力,極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綜合了一切矛盾:他們既勤奮又懶惰,既聰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滿懷希望又分分秒秒面臨絕望,既充滿自信又隨時隨地體會自卑……
但是,很少有人會注意,所謂“管理時間”抑或“時間管理”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你不可能沖它大喊:“時間,你給我慢一點兒!”你也不可能向它大叫:“時間,你給我快一點兒!”時間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毫無疑問,我們無法管理時間。無論鑰匙在什么地方,都不會在鎖孔里。嘗試著從“管理時間”開始解決問題,注定徒勞。盡管我們面臨的尷尬是“沒時間了”,可從本質(zhì)上來看,這尷尬與時間的關系不是很大。
沒錯,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你可能聽說過這個原則:先把任務分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再把任務分為“緊急的”和“不緊急的”,然后挑選“重要的”而又“緊急的”的任務優(yōu)先執(zhí)行……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而實際的操作效果怎么樣呢?并不好。為什么?因為你發(fā)現(xiàn)(或最終證明)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區(qū)分一項任務是否重要、是否緊急。所以,到頭來,盡管別人告訴你的方法是對的,可是你操作起來卻得不到期望的結(jié)果。
沒錯,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摘自《把時間當做朋友》;出版: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 [美]卡爾·紐波特
出版: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本書是寫給每一個職場人的醒腦劑,也是在“雞湯”和“雞血”盛行之下對工作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和探尋。作者卡爾·紐波特呈現(xiàn)了對待職業(yè)生涯的兩種不同方式。一種是工匠思維,關注自己能給世界帶來什么;另一種是激情思維,關注世界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在本書中,他沿著一條清晰的邏輯,提出關于人生和職場的四大規(guī)則,教讀者一步步獲取自己的職場資本、自主力、使命感,讓讀者通過努力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一切。
作者:天才捕手FM
出版:中信出版社
在我們身邊一直存在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小眾職業(yè),我們聽過很多傳說,卻不了解真相。在這本書里,你會了解10種小眾職業(yè),認識10個天才從業(yè)者:為3000名海嘯遇難者辨識身份的DNA鑒定師;在羊肉串攤前上演無間道的臥底警察;生死一線調(diào)度掌控局勢的120接線員;滿世界搜尋“外星快遞”的隕石獵人;掌握好好睡覺密碼的睡眠醫(yī)生……每個故事都是一位職業(yè)人獨一無二的冒險,甚至是一生只有一次的高光時刻。希望這些故事會陪著你,做你的后盾,在遇到困難的時刻為你增加一些勇氣。
編輯|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