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申
曾經很喜歡的一首詩歌,是泰戈爾的《云與波》,“住在云端的人對我喚道:‘我們從醒的時候游戲到白日終止,我們與黃金色的曙光游戲,我們與銀白色的月亮游戲?!边@句話曾經讓太多人遐想,若生活在云端,沐浴在月光之下,身畔是青碧的天空,以白云做枕頭,以晚霞做衣裳,與星辰做游戲,與月亮話家常,這該是多么美好又奇幻的事情?;蛟S尋遍世間,也想要與這樣的夢幻之境相遇。
遠離喧囂,行走在被云霧包繞的環(huán)境中,閑看云卷云舒,坐觀四季輪回,滄桑變化。后來有幸看過很多山川美景,賞過無數(shù)人文風光,目之所及是綿延不絕的梯田,整齊排列的綠植,郁郁蔥蔥的森林,山巒起伏,云深不知處,在斜陽余暉的照射下,整個人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之中。然而,最讓人震撼的,還是置身山巔時,看身畔偶爾飄過的云。站在云端上,用手一抓,就可以掬起像棉花糖一般的云朵。
終于明白俠之大者在匡扶正義之后,為何總是喜歡歸隱山林,與鳥獸為伴,和閑云野鶴相守。終于懂得了香港的“半山”,為何成為全球最奢華住宅區(qū)之一,“云端”是名流巨賈的標志,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定義—“凡世上的豪宅都筑于山上,皆可觀云”。云端之上,是心之所向,更是最舒適的地方。不必久居樊籠,誤落塵網,“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偷得浮生半日閑,不拘泥于繁文縟節(jié),更不需畫地為牢,困住身心和靈魂。
其實,人們更容易為條條框框所累,畫地為牢。在某一個地方生了根,然后被生活困住,被時間困住,被平庸困住,被自己困住。漸漸地,越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閱盡千帆,越是迷茫,越是身居高位,就越是很少有曾經的欣喜和平和。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生活?回首過往,才會不經意發(fā)現(xiàn),那個最初的自己,不知何時,已經變得“面目猙獰”,在皮囊之下的靈魂,似乎不再澄澈。走出半生,目之所及已無歸途。
于是,很想策劃一次恣意妄為的“逃亡”,逃到云端之上,與喧囂俗世徹底割裂,回歸內心深處的靜謐,回到最初的方向,回歸自己的舒適區(qū),回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曾幾何時,也曾有過“膚淺的快樂”,生活中充斥著小確幸,所遇之人皆優(yōu)雅,所遇之事皆美麗。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經常喟嘆,被生活磨平的棱角,被歲月剜骨削肉,終于雕刻出大家都喜聞樂見的樣子,嬉皮笑臉地迎接生活的一切非難。這樣的自己,是否配得上當初全力以赴的努力。漸漸地,放棄了掙扎,不動聲色地像個大人一樣,看似成長,實際上早已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
快樂漸行漸遠,任雨打風吹去,你獨坐一隅,逐漸迷失在嘈雜中。好想靜坐在云端之上,沒有煩惱,無憂無慮,將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拋諸腦后,拆掉刻板的樊籠,給靈魂自由,無拘無束,迎接生命的旖旎風光。
逃離繁忙的城市,除去一身疲憊,享受一場久違的心靈放松;卸下行囊,摘掉假面,擁抱久違的平和與寧靜,采擷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將美好的祝愿灑滿心田。滿天星幕下,和月亮游戲。以天空為畫板,云彩為染料,將天空裝點成渴望的模樣。
住在云端,不必憂心城市的喧囂,遠離污染和破壞,不被煩瑣的工作所累,也不必苦于生計,無須在擁擠的人潮中迷失方向,享受大自然之美,享受時光里的溫暖,自由自在,像云一般,隨風而動,累了就休息,醒來就出發(fā)。
或許每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曾有一個住在云端的夢。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在云海里嬉笑,像置身在蓬萊,又像置身于海市蜃樓。春風十里,一壺濁酒,慰藉生平事,了卻浮生劫。浮世三千,繁花落盡,享受生命的饋贈。
后來,在經歷過一段遭受苦難亦覺得甘之如飴的時光后,開始明白。其實云端,也可以具象成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住在云端之上,也可以稱作是在千錘百煉、千辛萬苦后,終于迎接的曙光,終于看到的希望,伴隨著成功的轟鳴聲,一起迎接屬于夢想的朝露,撲向希望的晚霞,與夢想、希冀緊緊相擁。
逃到云端不如住在云端,偷得浮生,不如憑實力擁有。逃到云端或許只要恰當?shù)臅r機,一次心靈之旅,住在云端,卻需要有足夠的實力,無與倫比的境遇。二十世紀初期,人類發(fā)明飛機,去領略云端的美,窺探高空俯瞰下的世界。二十世紀中后期,衛(wèi)星、飛船發(fā)射上天,與月亮游戲、與星星為伍不再是夢想。
于是,云端更像是一場“轉山轉水轉佛塔”的追求,成為凡夫俗子終其一生追求的伊甸園、烏托邦。鄧麗君唱了一輩子情歌,自己卻沒有愛情;梅艷芳穿著婚紗,也只能嫁給舞臺;阿嬌求人作賦,卻還是藏身金屋;卓文君為君私奔,也注定一生孤苦。云端或許太過遙遠,給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又或者是太過執(zhí)拗與偏執(zhí),反倒與云端逐漸背離。
任憑外界充盈著狂笑打鬧,你的內心卻被一根無形的線牽絆著,仿佛一個人站在闃然無聲的街道,又像是置身在一望無際的海上,并無舟子可渡,在自我意識覺醒前,任憑飄零,卻并無可以依附之物。
你迷茫、彷徨、陷入困境,你經歷挫折、歷經磨難、漂泊無定,卻擁有無比堅韌的毅力和十分堅定的信仰。你的眼神散發(fā)出渴望之光、希冀之光,目光觸及之處是云端之上。你將滔滔不絕的話語,無比炙熱的追尋都傾注在這里。你在泥濘深入靜待花開,在低谷里努力攀爬,在黑暗里用力摸索,自己成為自己的光,即便你鎩羽而歸,也要成就一番風景,擺出奮斗的姿勢。
終于有一天,你住在云端之上,呼吸著你期待已久的自由空氣,領略著你幻想無數(shù)次的動人風光,你用凌厲的雙眼睥睨天下,你用尖銳的目光審視自己轟轟烈烈的人生,哪里還有苦難,所有挫折都變成機遇,所有挑戰(zhàn)都成為助力,你露出了意味深長的微笑。
你成為云端之上的人,你卻未曾停歇,當云端被踩在腳下,在你的眼中,僅僅只是一片土地而已。你看到了更高的云端,或許在那里,可以俯瞰整個世界。于是,你沒有停息疲勞的雙腿,而是選擇繼續(xù)向前。
在一次次與自己抗爭,與命運抗爭之后,你明白了,云端是“云之端”,卻又不單單是“云之端”,它象征的是一種高度,僅僅代表你自己的高度?;蛟S對于旁人而言,僅僅是一抬腳、一駐足,就可以到達的地方,但于你而言,就是云端,是用盡全力都要住在上面的地方。
“云端”可以是情感的寄托,可以是物質的滿足,可以是精神的補給,也可以只是一座山巔,一片高原。有些人的云端是家庭的溫暖,有些人的云端是事業(yè)的巔峰,有些人的云端宏大而美好,是全人類的和平和安寧。在沒有達到云端時,痛苦總是多于歡樂?!爸挥薪涍^地獄般的磨煉,才能創(chuàng)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被蛟S,這就是到達云端前,一次“無傷大雅”的考驗,一次蕩滌靈魂的激勵。
你可曾執(zhí)著于云端的信念,或許無數(shù)人都在為到達云端而努力,真正住在云端者卻寥寥。他們有些人養(yǎng)精蓄銳后,枕戈待旦后,會選擇繼續(xù)向前,有些人卻淹沒在路途中,成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你愿意相信,那些一路拼搏的人,即便是失敗了,依舊保持著奮進的姿勢,頑強不屈的姿態(tài)。
人生百態(tài),其實是一個求仁得仁的過程。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受盡生活之苦,品嘗人間之難。午夜時分將身心小火慢燉,鑄造焦慮和不甘,待在舒適區(qū)太長時間,那樣的生活并非處于“云端”;甘于做一個平庸的人,安于“低配”的人生,將夢想的洪流傾瀉在內心的一片荒蕪里。偏安一隅,剛愎自用,固執(zhí)己見,所謂的“云端”,也只是過眼云煙,像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和作用。
正如波蘭女作家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所說:“沒有一塊石頭或者一朵石頭之上的云是尋常的,沒有一個白晝和白晝之后的夜晚是尋常的?!痹改愠蔀槟莻€住在云端的人,愿你從始至終都懷抱熱愛,滿懷期待,對待事物有飽滿的激情,有追求精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