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秘
火草壩,我工作了一年多的地方。初春,我背著行囊,帶著囑托,邁著堅定的步伐來到火草壩工作。到火草壩要經(jīng)過官渡峽,崖高百丈,半江碧波穿峽而過,新老兩橋橫跨峽谷,新橋立于谷頂,雄偉壯麗,老橋懸于半腰,古樸蒼老。單位在火草壩街上,房子共兩層,樓下用于辦公,樓上用于住宿。房前是一片空地,便于泊車,屋后有個院落,院落中央有一棵懸鈴木,樹高十丈,胸徑二尺。當懸鈴木的第一片葉子落下,我就喜歡上了這里。
秋,從一片懸鈴木葉飄落在院落的石板上,幾個翻滾,猶如指尖劃過琵琶,發(fā)出嘈嘈聲響。那聲響撥動心弦,抑制不住的思緒讓人不禁遐想,或是落木蕭蕭,或是秋水瀲滟,或是秋草枯黃,或是秋風蕭瑟。那聲音叩開心門,帶你走進一幅美麗的畫卷,畫中描繪的是密林間秋蟬不息,石橋下流水潺潺,稻田里五谷豐登,后院中瓜果飄香。
我喜歡這里,是因為這里的景色讓我迷戀。單位以東不遠處的山上有個天坑,坑底面積數(shù)十畝,垂直高度百余丈,坑內(nèi)有溶洞,名曰佛門洞,洞藏于密林之間,若隱若現(xiàn)。站在山頂,紅色的霞光浸透深秋的湛藍,夕陽透過松針照在地上,層林盡染的天坑,牽挽夕陽和晚霞,余暉落在臉龐,寫滿歲月的滄桑。放眼望去,灑落一地的松球和著秋風竊竊私語,雜草叢中兩只畫眉躥上躥下,鳴囀繾綣,樹枝上高掛幾只秋蟬,長鳴不疲,雁群迎著秋風奏響一曲南歸急,回蕩在群山之間,那旋律由遠而近,由近而遠。俯身,拾起一片秋葉,想要帶回崇山之外的故鄉(xiāng),那里有老父老母的掛念,颯颯秋風里,仿佛聽到了父親的關(guān)愛、母親的叮嚀??墒?,這里有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鄉(xiāng)親等著我服務,萬千思緒縈繞,唯讓秋風帶著思念捎給遠方的親人。
我喜歡這里,是因為這里的石橋讓我找到了兒時的記憶。從佛門洞往回走,路過一條小溪,溪流不大,溪水從山坳流出,鉆進一座石橋,汩汩潺潺,流向遠方。石橋在歲月的雕琢下盡顯滄桑,橋面滿是青苔,爬滿藤蔓的鐵護欄早已銹跡斑斑,在夕陽的照射下陸離斑駁。站在石橋望去,溪中的鵝卵石在霞光的映襯下格外光潤,三三兩兩的小孩兒光著腳丫在石頭上跳來跳去,追逐嬉鬧,有的小孩兒卷著袖子,提起褲腿在溪水中搬螃蟹、捉魚蝦,無盡歡聲笑語伴隨溪流,潺潺悅耳。記憶里,兒時的快樂亦是如此,天真頑皮,無拘無束。兒時亦有夢,夢想豐衣足食、成就自我,這個夢自私、現(xiàn)實。七年前,我懷揣著這個夢來到了農(nóng)商行。如今,夢圓已久,我當忠于初心,且感恩于此、奉獻于此、扎根于此。
我喜歡這里,是因為這里的稻田有我澆注的金融活水。石橋那邊是一片稻田,此時的稻田沒了收割的繁忙,稻田里立著稻草人,田埂邊堆著稻草垛,幾只麻雀在草垛邊上躥下跳,尋覓著被遺落的稻米,嘰嘰喳喳,得意揚揚。一頭老黃牛臥在田里,悠閑地嚼著稻草,看著曾經(jīng)揮灑過汗水的田里滿是稻草,臉上寫滿愜意,時不時甩動尾巴,抖動耳朵,彎過頭去,驅(qū)趕厭惡的蚊蟲,倒也怡然自得。一個農(nóng)夫坐在田埂上,嘴里叼著個煙斗,一縷縷煙霧化作煙圈,掠過滿臉褶皺,劃破在滿頭銀發(fā),隨風飄舞,舞動著豐收的喜悅,耕地、播種、移栽、施肥、噴藥、除草、抗旱、收割,一個個舞姿一氣呵成,收獲了一年的汗水,一年的辛勤。踱步上前與農(nóng)夫閑聊,農(nóng)耕時節(jié)購買農(nóng)資缺少資金,是向我們借的,秋收后賣糧食剩余的錢,是攢在我們這里的,農(nóng)信社時期如此,農(nóng)商行時期亦如此。不同的是,農(nóng)信社時期攢錢是為了供兒子上小學,農(nóng)商行時期攢錢是為了供孫子上大學。就這樣,我們根植農(nóng)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澆灌一代又一代。
我喜歡這里,是因為這里的懸鈴木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不遠處炊煙裊裊,輕煙若霧,隨風飄拂,淡藍的煙霧里充盈著平淡的氣息,溫暖、樸實、芳香,這氣息宛若深情的召喚,讓人倍感親切,歸屬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有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有親人的等待,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是家?;丶?,到后院搬出小板凳,端坐在懸鈴木樹下,沏一壺清茶,秋風拂過,望著茶葉舒展回旋,聽著懸鈴木葉淅淅颯颯,似春花吐蕊,似雀兒踏枝,悠然自得。后院,一半石板一半土,地里種滿了瓜果蔬菜,枯黃的藤蔓吊著幾個金色的南瓜延伸到了院墻上,隨風擺動,清香撲面,儼然一片收獲在望的景象。偶有秋雨灑落在懸鈴木的葉子上,淅淅瀝瀝,纏綿不盡,似一架鋼琴橫放在秋水長天里,任憑秋天的芊芊指尖彈奏。秋風秋雨里,懸鈴木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日日夜夜守護在院落里,如同農(nóng)商行這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背靠大樹,當勠力前行,讓這棵大樹更加茁壯,用汗水為鄉(xiāng)村振興揮灑青春。
七十年來,從農(nóng)信社到農(nóng)商行,正如官渡峽的新老兩橋,雖是新老更替,但精神不變,品質(zhì)不改,不管嚴冬風雪,不管盛夏酷暑,始終肩負使命,服務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鸩輭蔚那?,沒有虛化,沒有嬌媚,只有成熟和收獲。既深耕于此,當不負組織重托、百姓期盼,為鄉(xiāng)村振興澆注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讓火草壩的秋天更加黃燦燦、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