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內(nèi)容摘要: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與濃縮。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是重中之重。古代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對現(xiàn)代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與思想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要特別注重在古詩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培養(yǎng)。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古詩詞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熏染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奮發(fā)向上,努力拼搏。古詩詞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及情感的培養(yǎng)教育,為未來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古詩詞 課堂教學 語文素養(yǎng)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來說包括“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尤其在教育的道路上,是引導和教育學生的旗幟。要培育和實踐這點,就中學教育階段,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融會貫通,培育和踐行,而語文教育教學也是培育學生品德和情操的基地,樹立品德教育教學的意識并去實踐它,是每個語文教育者身體力行的責任。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jié)合的一門學科,語文教學的基礎是知識,但是語文教學還承擔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義務。其中古詩詞教育教學又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分量很大。新版部編語文課本中,古詩詞在每冊有十余首,足以說明古詩詞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比例之大。語文課堂教學中,成百上千首古詩詞的朗誦學習,激發(fā)的是學生們對古詩詞的興趣;課堂教學以外,在聽誦中感受著古詩詞的熏陶,豐富的是他們對古詩詞的喜愛與積累。在積累與喜愛中,感受古人的情懷與節(jié)操,體會古人的精神與品德,塑造自己的優(yōu)秀品德,堅實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古詩詞教學實踐中,側(cè)重從以下方面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意識,樹立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
家國情懷是我們每個中華子民的核心情結(jié)。我國古代詩詞中,具有家國情懷的詩作如星辰大海,徜徉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心胸澎湃。
1.愛國詩中尋根
歷史的長河,演繹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其浩如煙海,令人回味與感動。如在賞析古樂府詩《十五從軍征》教學中,學生讀完全詩后,紛紛感慨:古代戰(zhàn)事頻繁,兵役制度殘酷,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征人們?yōu)榱撕推健笆鍙能娬?,八十始得歸”,其愛國之心已然可見;讀稼軒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當學生讀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時,也跟隨詩人慨嘆當時中原故土流失,露出憂傷;又讀到“生子當如孫仲謀”時,躍躍欲試,對英雄的崇拜之情洋溢在臉上,個個都向往成為孫仲謀一樣的英雄,甚至有個學生挺身而出,直言要做像孫權一樣為國建功立業(yè)的人??梢?,孩子們的心中多么具有正能量!再讀南宋文學家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時,學生們感慨說國破家亡,一個人就難以立足人世,還是喜歡咱們現(xiàn)在的和平盛世,能在無憂無慮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激發(fā)了隱藏在孩子們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熱情,有幾個學生聯(lián)想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還舉出了孟晚舟雖身陷困境,但其堅韌的品性與以國為重的情操,也堪稱巾幗英雄。從言談之間,可以看到學生們對正義的堅持,對善惡的分辨,對國家的敬重。當讀這些蘊含著古人愛國情操的詩作時,他們還情不自禁的吟誦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慷慨詩句。在課堂上,他們能走進文本,亦能走出文本;能走進古詩詞,亦能走出古詩詞。課堂內(nèi)他們與詩人們共談,有時心聲共鳴,有時激情澎湃??傊?,賞讀這些經(jīng)典之作,學生們能領會在時代的變遷中,不同的詩人內(nèi)心涌動的相同的情愫——蘊含著民生之根的愛國深情,他們或受感染,或讓這愛國之情扎根心中。
2.思鄉(xiāng)思親詩中悟本
有人說,眼前不光有茍且的生活,還有詩和遠方。其實無論走多遠,家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港灣?;氐秸n堂,讀“秋思之祖”《天凈沙·秋思》,引導學生對比“小橋流水人家”與“古道西風瘦馬”,學生們都能對比出溫情與凄涼,進而體會“人在天涯”的“斷腸”之情,有學生還聯(lián)系到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的小女孩形象,明白了有家有親人的幸福;讀東坡先生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大醉,兼懷子由”和“詩圣”的《月夜憶舍弟》“有弟皆分散,無家問生死。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時,當學生們知道這是兄長懷念胞弟的詩詞時,引導學生兩相比較,體會詩中生死悲苦,寄寓了詩人多少思念與牽掛!他們邊讀也邊自我剖析,說平時和弟弟妹妹因瑣事鬧矛盾,甚至覺得父母重男輕女或偏愛某一個,常常心中不平,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后,覺得萬事不如親人的平安健康,還是要多多珍惜能在一起的日子,免得長大后像蘇軾杜甫這般,兄弟難得相見。一詩一詞,一句珍惜,足已!
文學的力量無窮,古詩詞的魅力無限。古詩詞中的家國情懷保留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一代代的傳承中,古詩詞是連接古人今人家國情懷的橋梁,值得細細品味。
二.幫助學生認識人生,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窮則思變。經(jīng)濟的騰飛,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不得不說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一代身上,露出的是他們的安逸之態(tài),已然少了那么一些奮斗的動力。因此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找回生存價值,還得走進古詩詞。比如引導學生讀中唐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時,抓住“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讓他們充分體會人生的不易與賣炭翁“曉駕碳車碾冰轍”的拼搏。人生的價值會在拼搏中忽略不易,書寫改變。我們要像魏武帝曹操《龜雖壽》中寫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要有“志在千里”的追求,“壯心不已”的意志,才能去譜寫人生的華美樂章。學生讀后都斗志昂揚的說,要做一個有追求,努力拼搏的青年學子。聽言欣慰,再啟發(fā)他們心動不如行動,讀書勤了,積累多了,也算是讀有所得。再讀老白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六一居士的《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以及易安居士的《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等這些詩詞時,順勢引導,生活如此美好,我們怎能不熱愛我們的生活呢?讀中思,一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列舉說:清晨,陽光,雨露;校園,操場,讀書,亦是人間美事。可見,不是生活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會觀察,才能熱愛生活。古詩詞中不光有拼搏與熱愛,還教導我們要積極樂觀。比如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學生讀了這兩首后,領會了詩人筆下的這種積極樂觀,他們也下決心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和學習。觸類旁通,讀了這些積極向上的詩后,學生們又大聲吟誦了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學生評論說,東坡先生不愧為豪放派的代表,不光有樂觀精神,更顯現(xiàn)出一派瀟灑,從容,鎮(zhèn)定,平靜的處事風格,令人欽佩動容。還有學生舉出他的另一首《獨覺》中有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并評論說,此詩中的蘇軾仿佛在勸人既不要因為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為陽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真是理解透徹,課堂上同學們的反應與思維,有時還真覺得“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大概這也算是教學相長吧。
古詩詞猶如人生,期間有引導每個人走向正道的充滿正能量的元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钠床c自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付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決心……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打造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領他們以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去學習,讓他們終生受益。
三.激發(fā)學生潛力,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
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改善,家庭環(huán)境的優(yōu)越,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比較自我,除過自己,除想當下,他們“泰然處之”的想法,限制了他們對自我的塑造以及對自身潛力的開發(fā)。當然中學階段,他們的成長空間與時間告訴我們,他們還有可塑性。自小就誦讀《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相信每個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總有一團向善的火焰,在熊熊燃燒。古詩詞學習中,古人以無私奉獻詮釋著他們內(nèi)心的善,無不感動著我們。如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時,先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雖離開朝廷,但是他對國事的關心猶在,并不是“在其位,謀其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可以拓展舉例:《左傳》中的曹劌,雖是一介平民,卻也關心國事,積極參戰(zhàn);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的故事告訴孩子們:人活著,不能太狹隘。像這樣有高尚情操的,除龔自珍的詩外,還有李商隱的《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于謙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些詩歌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精神,還展示著他們的人生格言以及對自我人生的塑造,賞讀這樣的詩,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人活著,要有活著的廣度和寬度。所以,善良是做人更寬廣的根本。心中有善,他們才會有好的性格,才會學會寬容無私,重視誠信。這種想法也常常流露在他們的作文中,如給老幼殘疾者讓座,拾金不昧,助人為樂,這些美好的思想與品格,漸漸發(fā)芽生根。在生活學習中,也用實際行動證明:心中有善,行之方遠。同學有困難,會伸手去幫;學校有需要,會努力配合。因此,教育是有魔力的。
四.引導學生勵志,促進學生對理想的追求
漢樂府《長歌行》有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酌飨壬凇墩]子書》中說過“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足以警醒后人:沒有遠大的志向,就難以成就學業(yè)。正確的志向是學子們奮斗學習的動力。古詩詞中,言志勵志詩層出不窮,欣賞吟誦中,激勵學生勵志向上,充滿正能量。如讀學曹操《觀滄?!贰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瞬間讓學生也胸襟變得開闊,不禁說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勵志詩句;再讀杜子美的《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美詩句,學生們的反應更強烈,他們有的列舉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有的提出要學習愚公精神,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以古人精神激勵自己,有的還提出,若要站在人生頂峰,就要珍惜現(xiàn)在,不然“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的確,珍惜眼下的光陰,才會有未來的出彩空間。在古文字的激勵下,他們?nèi)允怯兄鞠虻默F(xiàn)代青少年。像這樣的詩歌,還有蘇子瞻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還有一類詩歌,讀了以后讓人有“動”起來的美感。如讀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當讀到“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學生的熱潮一下子來了,他們說,詩中孩子們的勞動成了嬉戲,既輕松又快樂??磥恚瑒趧硬皇悄敲戳钊诵臒?,讓人無奈的,我們也可以把勞動轉(zhuǎn)變?yōu)橐环N樂趣,既鍛煉了能力,又享受了樂趣,何樂而不為呢?像這樣富有農(nóng)村情趣的,可以比較學習陸游的《游山西村》“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與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兩首詩景美,人美,情美,濃郁的鄉(xiāng)村風俗畫,正好詮釋著大多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的孩子們的生活,讀這些詩,挈合他們的生活,會加深他們對故土的熱愛,把這種樸素的美,植根于他們內(nèi)心,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勤勞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把這種勤勞的品質(zhì)融合在學習與生活中,為未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打下厚實的基礎。立志學習,勤奮刻苦,有了這些素質(zhì),無論以后走到哪兒,都不會忘記初心,迷失方向。
教學古詩詞,讀中有思,思中有悟。貴就貴在學生在思與悟中修身,明德,正己,更彰顯了古代詩詞的精深與博大。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古詩詞如同寶庫一般,蘊藏的可感可鑒的精華值得我們不斷地挖掘,開采,利用。尤其對于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可見一斑,古詩詞教學,其樂無窮,樂在其中。
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語文課堂中,還需跨越出課堂,在課堂以外汲取更廣更豐富的精華,如多多觀看“中國古詩詞大會”“經(jīng)典詠流傳”“詩書中華”這些節(jié)目,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賞析與熱愛,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可以增廣他們的見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塑造他們美好的性格,把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熱愛作為終生的追求。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學生古詩詞教學中的德育情感培養(yǎng)與實踐》(課題立項編號:GS[2021]GHB0300)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桃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