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平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板塊,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密切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由的交流空間,增強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重視,為家長滲透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讓家長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和諧、輕松的成長環(huán)境,以便孩子在提升自愈能力之余,可以獲得教師與家長的輔助,從而讓陽光常駐心田。
關鍵詞:心理健康? ?自愈? ?措施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時期。受社會環(huán)境、錯誤家庭教育理念的影響,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如果教師忽視這些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那么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也會給正常的教育工作帶來困擾。對此,教師應正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將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放在教育的突出位置,通過多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心理問題的認識,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保證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學生擁有幸福的童年。
一、方法滲透,強化能力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只是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陽光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畢竟是少數。這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尋求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實現(xiàn)心理問題的主動預防。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是相對隱性的,當學生的外在行為映射出明顯的心理問題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對癥下藥”,才能避免學生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心理狀態(tài),滲透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較早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科學的方法,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取理論講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系統(tǒng)地為學生呈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自愈方法。首先,筆者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介紹自卑、自負、自私等引發(fā)的心理問題。其次,采用案例示范的方式,為學生介紹應對不同心理問題的方法。最后,為學生設定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思索處理這些心理問題的方式,如“小明總是覺得自己比所有人都優(yōu)秀,內心總是不認可他人的觀點”。面對上述情境,學生可以迅速地判斷小明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處理方法。
無論是在課堂之內還是課堂之外,教師都應采用多元方式為學生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向學生滲透科學的自愈方法,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愈能力,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后,能夠采取恰當的措施,正確應對。
二、走進心靈,用愛關懷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教師不走進學生的內心,而是依靠自己的盲目猜測,就很難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師應“放下身段”,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從關懷與愛著手,在親近學生的同時,為學生的內心帶來撫慰,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與關懷下健康地成長。
比如,筆者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總是將頭“深埋”,每次提問時,也總是回避筆者的視線,不想回答問題。當筆者有意請他回答問題時,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就哄堂大笑,說:“老師,他是個笨蛋,你就是叫他,他也答不出來?!泵鎸ζ渌麑W生的嘲諷,他不僅沒有反駁,反而采取默認的態(tài)度。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與這名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后續(xù)的教育中,筆者盡可能地幫助該學生夯實基礎,主動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并在全班予以表揚,鼓勵他建立自信心。面對表揚,這名學生感受到了筆者對他的關懷,逐步擺脫自卑心理。
三、創(chuàng)建平臺,凈化心靈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被不斷提及,許多教師寄希望于一兩次的說教活動,就能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顯然,這樣的想法過于理想化。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說教上,應為學生創(chuàng)建實踐類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心靈的熏陶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比如,許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習慣了獨占家里的一切資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針對學生的自私心態(tài),筆者搭建“圖書分享會”平臺,邀請學生參與分享活動?;顒娱_始前,筆者布置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圖書,并將它帶到教室”的任務,為后續(xù)的活動奠定基礎。在活動中,筆者請學生到講臺上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以及自己喜歡這本圖書的理由。隨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其他同學交換圖書。在分享自己圖書的同時,閱讀他人帶來的圖書。在學生完成分享后,筆者詢問學生的感受,強化學生的愉悅體驗,使學生懂得分享的意義。
四、開放空間,自由交談
與教師相比,學生更容易對同伴卸下防備,更愿意向同伴傾訴。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如果教師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積累的知識有限,不屑于跟學生交流,那么學生就會難以主動地打開心扉。所以,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建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放下戒備,主動地訴說自己的心事。在獲得建議的同時,還可以緩解自己郁悶的心情。
例如,在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建“傾聽心聲”的活動,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自由交流中放松心情。首先,筆者為學生呈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使學生認識到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繼而降低對“心理健康”話題的敏感度。其次,對學生進行引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在學習、交友的過程中催生出許多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壓力,不妨向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或許他能幫到你?!惫P者為學生搭建小組交流平臺,讓學生主動地在小組中講述自己近期遇到的問題,繼而獲得同伴的幫助。在學生進行交流時,筆者為學生播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讓交流的環(huán)境更加溫馨。
五、家校合作,無縫銜接
心理學家愛利克·埃里克森指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勤奮積極、自卑消極等心態(tài)相互博弈的時期,而學生的不同心態(tài)又與家庭生活環(huán)境、成長背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教師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仍舊對學生施壓,不關注學生的情緒、心態(tài),勢必會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所以,為了讓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使學生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教師有必要增強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以便家、校在無縫對接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輔助學生的成長。
又如,教師可以借助“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引起家長對兒童心理問題的關注。在“家長會”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家長呈現(xiàn)一些視頻、圖片等,讓家長意識到不良心理會對學生造成什么樣的危害,使家長認識到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隨后,為家長介紹一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引導家長從這些案例中總結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邀請家長分享自己的家庭指導經驗,掌握更多緩解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在遇到突發(fā)心理問題時,可以應急處理。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建立與家長的線上溝通渠道,使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并與教師進行討論、交流,為學生設定更具針對性的心理治愈方案。
總之,積極心理學提倡的是“以學生為本”的全新價值定位,關注并研究學生的優(yōu)點和積極因素,提倡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學生的心理現(xiàn)象做出正面、積極的解讀。另外,學校應開展包括家長、教師、學生在內的全員心理健康教育,全程貫徹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何秀嫻.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家長,2021(36):50-51.
[2]陳銀歡.整合家校社資源服務? ?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36):61-63.
[3]朱新艷.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對策[J].學苑教育,2022(10):9-11.
[4]計倩.積極心理暗示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21(36):91-92.◆(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