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書名:《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ISBN:978-7-02-011795-6
裝幀:平裝
頁數(shù):1090頁
定價:92元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街坊鄰居圍著我家的黑白電視,哭聲如拍岸的濤聲般此起彼伏,最終匯聚成“決堤洪流”的場景。當(dāng)時大人跟我說,正在看根據(jù)老舍《四世同堂》拍攝的同名電視劇。老舍,原名舒慶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后來我念書時,接觸到老舍的《駱駝祥子》《北京的春節(jié)》等書籍或文章,覺得他的語言既不像有些民國文人那般晦澀難懂,也不像同期言情小說那樣淺白媚俗,而是俗白精致,雅俗共賞,耐人咀嚼,散發(fā)出濃濃的時代感和歷史氣息,于是我便慢慢喜歡上他的作品,特別是這部老舍先生自認為“寫作時間最長、最好的一本書”,共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共100段、分為3部:《惶惑》《偷生》和《饑荒》,其中最后13段老舍沒有選擇公開發(fā)表,后來又被焚毀,現(xiàn)在的這13段的內(nèi)容是翻譯家通過英文譯本轉(zhuǎn)譯的,雖然翻譯得已足夠用心,但已不是老舍的原汁原味了。該書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北平(今北京)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展開的具體環(huán)境,通過復(fù)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nèi)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dāng)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通過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jīng)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抗戰(zhàn)中惶惑、偷生、茍安的社會心態(tài),再現(xiàn)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歷史進程中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公認的文化批判的高手,老舍在《四世同堂》這部不朽的文學(xué)作品中,透過小人物看抗日戰(zhàn)爭,敘寫中華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災(zāi)難,透過戰(zhàn)爭思考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作出了理性的批判和反思,而這種理性的批判和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隨,處處流露出對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所以書中寫道:“一朵花,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這樣,它頂美,若是被敵人占據(jù)了,它便是被折下來的花了?!薄暗氐赖闹袊?,帶著他的詩歌、禮義、圖畫、道德,是會為一個信念而殺身成仁的?!?/p>
老舍是個細膩的人,眼睛細膩,心也細膩,他在《四世同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人物勾勒、活靈活現(xiàn)的對話場景、不惜筆墨的心理描寫,以緩慢而優(yōu)雅的筆觸,將至暗時光里的人生百態(tài)娓娓道來。譬如:對主角祁瑞宣的塑造,從開始的謹小慎微到后來意識到不抵抗并不能保護家人,從之前的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家里人到后來即使家里有困難的時候也一心撲在抗戰(zhàn)宣傳上的轉(zhuǎn)變,讓讀者感到真實可信、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生澀僵滯、矯揉造作。一輩子本本分分做布料生意的祁天佑,被日本鬼子和漢奸侮辱為奸商,穿著滿是痰和血的衣服游街,不堪受辱,投河自盡,令人唏噓感慨。盡管老舍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是無以復(fù)加的,但他也能冷靜、客觀地分析日本人。書中描寫了住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太太,她兩個兒子死于戰(zhàn)爭,兩個兒媳婦被抓去當(dāng)營妓,日本老太太是堅定的反戰(zhàn)者,一下子使小說人物的層次感和復(fù)雜性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老太太把日本投降的好消息告訴鄰居們時,卻被托著妞子遺體的祁老人以及欲復(fù)仇的方六等人圍住,幸被祁瑞宣攔下來,祁瑞宣說她是朋友。老舍先生對這個人物的設(shè)定意味深長,讓人看到戰(zhàn)爭背景下中日兩國的平民才是真正的共同體。
被譽為語言大師、幽默大師的老舍,在書中沿用了他一貫帶著北京范兒詼諧幽默的寫作風(fēng)格。雖然有學(xué)者并不認同,甚至批評老舍的多數(shù)作品流于油滑,但我不以為然。有金句說:“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痹谀莻€國破家亡的苦難時刻,苦中尋甜,沉重中尋幽默,故事是這樣講的,中國人也是這樣熬過了那段煎熬的日子的。比如,書里稱呼祁家長孫媳婦韻梅的名字,“老太爺以為‘韻梅和‘運煤既然同音,也就應(yīng)該同一個意思,‘好嗎,她一天忙到晚,你們還忍心教她去運煤嗎?”再如,描寫祁天佑的外貌:“他的腳步很重,每走一步,他臉上的肉就顫動一下。做慣了生意,他的臉上永遠是一團和氣,鼻子上幾乎老擰起一旋笑紋?!痹谌珪w比較沉重壓抑的大前提下,我總算能夠理解到一點兒“在苦日子里咂摸出一點兒甜來”。
而且,老舍的這種幽默往往更多地與諷刺結(jié)合在一起,如匕首,似投槍,直刺日寇、漢奸,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地揭露出敵人的丑惡嘴臉。如寫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北平:“北平的街上增加了短腿的男女,也開始見到日本的軍用票?!睂懭毡救说奈幕致裕骸叭毡救俗顓柡Φ囊徽惺嵌麻]了北平人的耳朵,不許聽到中央的廣播,而用評戲、相聲與像哭號聲似的日本人歌曲,麻醉北平人的聽覺?!睂懭湛艿臍埲蹋骸笆堑?,殺人是他們的一種藝術(shù),正像他們吃茶與插瓶花那么有講究?!碑?dāng)然,《四世同堂》最傳神的還是對無恥卑鄙漢奸的鞭撻。如說到冠小荷:“對比他地位高的人,他把人家的屁也看成暗示;對比他低下的人,暗示便等于屁?!薄耙姷剿麄儯ㄈ齻€,一個便衣,兩個憲兵),曉荷把臉上的笑意一直運送到腳趾頭尖上,全身像剛發(fā)青的春柳似的,柔媚的給他們鞠躬?!睂懘蟪喟骸捌鸫?,睡倒,走路,上茅房,大赤包的嘴里都輕輕地叫自己:‘所長!所長!這兩個字像塊糖似的貼在了她的舌頭上,每一咂就滿口是水兒!”寫藍東陽就是在生病燒得說胡話的時候,都在喊:“天皇萬歲!”他得了漢奸宣傳處處長:“及來到冠家,他的架子是那么大,連曉荷的善于辭令都沒能使他露一露黃牙。”評價胖菊子的丑陋和藍東陽的貪婪:“因為她胖,她像個肥豬似的那么可愛。他的斜眼分辨不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的貪得的心里,只計算斤量:菊子那一身肉值得重視?!?p>
本書對曾經(jīng)太平歲月時北平風(fēng)土人情的描繪,細膩繾綣,如數(shù)家珍,如書中寫道:“可以到北海的蓮塘里去劃船,或在太廟與中山公園的老柏樹下品茗或擺棋?!ㄋ滓稽c的,什剎海畔借著柳樹支起的涼棚內(nèi),也可以爽適地吃半天茶,咂幾塊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寶荷葉粥?!弊阋砸姷美仙嵯壬卸嗝磹郾本┯圃盏纳?,是個地道十足的老北京。但日本人進城后,一切都變了,隨便逮捕人、下獄、殺人,欺壓盤剝老百姓,就像書里所寫:“北平的軀殼雖然仍是高大寬厚的城墻,與那曾經(jīng)住過多少位皇帝的亭園殿宇,可是它的心肺已完全是日本人。”所謂平頭百姓盼望的“四世同堂”、家族人丁興旺,只是一種無法實現(xiàn)的虛妄,因為在那岌岌可危的中國,家也只是行將滅亡的大廈底下一只難以茍活的螻蟻,祁家遭遇的種種打擊和不幸就是最好的例證。
《四世同堂》最后一句話是“小羊圈里,槐樹葉兒拂拂的在搖曳,起風(fēng)了”,此處留白之妙就是給人無限希望和遐想。其實這也是整本書的慣有風(fēng)格和高明之處,沒有無病呻吟,也無歌功頌德,卻能在無形之中激勵國人惶惑之后奮起抗爭、保衛(wèi)家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如今,我們只有奮力建設(shè)安定而強大的國家,才能實現(xiàn)事業(yè)、家庭的“四世同堂”夢。
(編輯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