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已經枯萎的落葉,就讓它隨風飄去吧,不必嘆息。生命之樹上還有許多綠葉需要愛的澆灌,而你就是自己的園丁。
李小曼走進咨詢室時低著頭,佝僂著背,秀氣的臉上只剩下憔悴。她形容自己像一片“枯萎的落葉”。而她的丈夫張大寶也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樣。
去外地、回家鄉(xiāng)都不行,她究竟想怎樣
李小曼和張大寶結婚20年,異地生活也20年。剛結婚時,張大寶是一名船員,一年中有10個月要跑遠洋船,生活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夫妻倆遠隔千里,李小曼在生活中遇到難處,他什么忙都幫不上。她對丈夫的不滿從那時起就開始累積了。
張大寶覺得妻子過于依賴自己。船員妻子在生活中的確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大多數(shù)人都能克服。他認為,妻子不是沒有能力解決生活難題,而是心里始終無法接受他做船員。
兒子出生后,張大寶主動申請調到船運公司在省城開的貨代公司。調職前,他還鄭重征求過妻子意見,問她希望他回家鄉(xiāng)團聚,還是在省城工作?家鄉(xiāng)是個小縣城,經濟不發(fā)達,合適的工作也不多??紤]到生活質量,李小曼同意丈夫到省城工作,自己帶著兒子留在家鄉(xiāng)。
這個決定明明是夫妻倆共同商討后做出的,李小曼卻經常抱怨丈夫不顧家。她每晚給張大寶打一個小時電話,如果他沒有及時接,她就會哭個沒完。
張大寶覺得很委屈,雖然夫妻兩地分居20年,但他一直很顧家。十多年前,高鐵還不發(fā)達,他堅持兩周回家一趟,每趟都要坐一整天長途汽車,很是辛苦。近些年交通便利了,他更是堅持每周乘坐高鐵回家看望妻兒。每次回家都包攬所有家務,陪妻子談心、逛街,陪兒子玩耍,盡全力履行身為丈夫、父親的責任,可妻子還是對他不滿意。
張大寶曾提出回老家工作,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李小曼也不同意,覺得那樣收入沒保障。兒子快要上大學了,學費還需要他的工資支撐。
李小曼也不知道怎么辦,對生活感到絕望。張大寶覺得無論自己怎么做,妻子都是一副郁郁寡歡的模樣,不如干脆離婚,放彼此一條生路。
她的絕望,原來不是自己的
聽了夫妻倆的描述后,我發(fā)現(xiàn)李小曼非常糾結:一方面,她對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的局面感到郁悶,期盼和別人一樣,過一種朝夕相處、其樂融融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很現(xiàn)實,拒絕丈夫辭職回家鄉(xiāng)工作,不想降低生活質量。多年來,她在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中反復搖擺,不但自己內耗,也讓丈夫身心疲憊,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其實在當今社會,由于工作調動、孩子上學等原因,選擇分居兩地的夫妻并不少見。況且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雙方見個面也不難,我身邊就有不少“周末夫妻”。兩個成年人既然做出異地生活的共同決定,就應該能夠在心理上接受這種生活帶來的不便和遺憾,因為這是基于家庭長遠利益、綜合考慮后的最佳決策。但李小曼為什么表現(xiàn)得這么糾結、不理性呢?我覺得事情背后必有深因。
我給李小曼單獨咨詢時,征得她的同意使用了催眠療法。在我的引導下,她躺在沙發(fā)上,閉上眼睛聽大海的濤聲,調整呼吸,想象丈夫在大海上漂泊……慢慢進入睡眠,醒來時已是淚流滿面。我問她想到什么,她終于說出之前多次咨詢都未說出的故事。
李小曼的父母長期分居,爸爸去大西南搞“三線建設”,媽媽在老家?guī)е?個女兒艱難生活。當時交通極其不便,爸爸常常一年才回家一次,一次只能在家待幾天。最久的一次,爸爸隔了三年才回家,可把媽媽急壞了。她一邊要獨自養(yǎng)育3個女兒,一邊要擔心丈夫的安全和健康,久而久之得了抑郁癥。
在那個年代,他們根本不了解抑郁癥,也沒有錢給媽媽治療。媽媽變得成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家里氣氛非常壓抑,讓人窒息。李小曼作為長女,想讓媽媽開心起來,又發(fā)現(xiàn)自己無能為力。每一天,她都能感受到來自媽媽心底的無助和絕望,恨不得自己替她承擔這些,讓媽媽的身體趕緊好起來,讓家里恢復歡聲笑語……
與往事干杯,擁抱當下的生活
原來,李小曼內心的絕望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媽媽留下來的。她一直沉浸在無法分擔媽媽煩憂的內疚、自責之中。加上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自己的家庭生活狀態(tài)與兒時高度相似,所以,她的情緒一直停留在過去里不能自拔。
回憶過去是人之常情,我們多多少少會受到過往經歷的影響,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一味沉溺,讓過往經歷干預、影響當下生活,就會阻礙自身的心理成長。
我問李小曼:“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她說出了內心深處的許多恐懼:害怕丈夫經常在外面跑,出交通事故;害怕丈夫長期在外地工作會有外遇;害怕自己像媽媽那樣積郁成疾;害怕兒子和自己當年那樣,因為無法分擔媽媽的痛苦而內疚、自責……
之后,我又邀請夫妻一起咨詢。張大寶說,夫妻多年,他能感受到妻子的這些擔憂,所以才堅持多回家陪伴她,多做家務。但是,妻子對他做的一切視而不見,這讓他感到很沮喪。
張大寶是一位傳統(tǒng)型好丈夫,習慣做,不喜歡說。我引導他把自己的關心和行動明明白白地告訴李小曼,讓她“看見”他所做的一切。咨詢中,他鄭重地對妻子說:“你害怕我出交通意外,我保證,一定會高度注意交通安全,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決不酒后開車、疲勞駕駛;你害怕我有外遇,十幾年來,我一到周末就心急火燎地往家跑,你想想,有外遇的男人會這么戀家嗎?”李小曼不好意思地笑了。
李小曼害怕自己像媽媽那樣積郁成疾,這一點確實需要給予重視,她已經出現(xiàn)抑郁情緒。幸好,這次張大寶及時帶妻子來咨詢,不然她真的可能越陷越深,陷入深度抑郁。
因為李小曼還害怕兒子內疚、自責,我又邀請他們的兒子啟明來做家庭咨詢。孩子一見到我就說:“如果媽媽再這樣下去,我真的要抑郁了!”
本來,啟明覺得父母都挺好的:爸爸雖然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是很愛他,每次回來都和他談心、一起運動;他每年生日,爸爸也盡可能回來。媽媽一個人帶大自己很辛苦,所以,他讀書很用功,希望考個好大學,將來好好回報媽媽。但是,媽媽總是抱怨爸爸,情緒不穩(wěn)定,最近更是常常坐在沙發(fā)上默默流淚,這讓他感到很不安,現(xiàn)在學習時經常走神,擔心媽媽的狀況。
李小曼聽到兒子的話,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狀態(tài)已經嚴重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學業(yè)。她以前一直以為孩子看不到、不在意。
我建議李小曼,不能再把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復制下去了,要勇敢地走出過去的陰霾,積極擁抱當下的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又要陷入擔憂和猜疑時,不妨專注當下的事情,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舒緩情緒。比如,每天用心為兒子做飯,讓他安心學習,迎戰(zhàn)高考;和丈夫打電話不必追求時長,有效溝通、理性對話、增進感情;工作之余,可以做運動、學畫畫、和閨蜜逛街,等等。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烙印,過往一些刻骨銘心的經歷可能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其實,那是我們在潛意識中為了尋回熟悉感和安全感,自愿被壓迫的,這種“受苦”毫無意義。
與往事干杯,與自己講和,熱情洋溢地投身現(xiàn)在的生活,愛自己、愛家人,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的婚姻。
已經枯萎的落葉,就讓它隨風飄去吧,不必嘆息。生命之樹上還有許多綠葉需要愛的澆灌,而你就是自己的園丁。李小曼離開咨詢室時如釋重負,一手牽著丈夫,一手牽著兒子,篤定地走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