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信息集于一體,直觀、全面地展示學習內容,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呢?文章結合筆者的語文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張海霞(1983—),女,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樂蟠初級中學。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有效開闊自身視野,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教師未能合理將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到課堂上,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多媒體技術無法在教學中發(fā)揮實效,而學生也無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獲得高效學習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早已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形成自身的見解,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因此在對待和解決問題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要善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打開思想的牢籠,不再用局限的眼光看待問題,而是能夠以開闊的視角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多媒體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作用
首先,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初中語文課堂的授課內容。初中語文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需求,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最大化地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向,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其次,多媒體技術還有利于豐富語文授課形式。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微視頻等手段,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語文課堂中,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以及教師理論水平的局限性等原因,很多教師在教學語文時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出現(xiàn)實際教學情況與新課改脫節(jié)的情況,這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身的發(fā)展。
(一)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存在嚴重的“大包大辦”思維,常常采取“一言堂”式的初中語文授課模式,只讓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記憶,并不注重讓他們掌握相應的語文學習方法,也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導致學生對語文教師的心理依賴感較為強烈,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二)教師教學思維單一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未能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存在嚴重的單一化思維,仍然停留于語文教學的思維“舒適區(qū)”,不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語文課堂學習中,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受到限制。
三、“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
通過將“互聯(lián)網+”引入語文課堂,教師可真正發(fā)揮“互聯(lián)網+教育”的優(yōu)勢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融入相應的情境中,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語文課程的備課,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課上課下教學資源的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靈活采用有針對性的授課方式,為學生打造多樣性、多元化、趣味性、情境化的語文授課模式,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整體的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結合微課視頻,營造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許多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前半段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吸收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借助微課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對開展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制作微課之前,要對初中生的“三狀態(tài)”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而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有趣、豐富的網絡素材結合授課內容制作微課。另外,教師要對微課的時長進行嚴格控制,最好將視頻時長控制在8分鐘左右,以此更好地借助微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語文課堂中。
例如,教師在對《觀滄?!愤@首古詩進行教學時,便可制作相關微課視頻?!皷|臨碣石,以觀滄海。”教師可結合古詩的情境,在微課視頻中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場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觀望大海,他望著遠方,眼神堅定,長發(fā)飄飄,肋下佩劍。教師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場景聯(lián)想到了什么?他在想什么?他所站的位置又是哪里呢?”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音樂,并有感情地朗誦此詩,讓學生們沉浸在所營造的情境中,更好地體會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教師通過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微課視頻內容,營造濃厚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融入情境,投入學習。
(二)結合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傳統(tǒng)的板書授課方式容易導致語文教學枯燥、缺乏吸引力,難以充分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致使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出現(xiàn)交頭接耳、左顧右盼的情況,甚至一些學生會在教師進行語文授課時睡覺、看閑書。這些情況影響的不僅是個別學生,還會牽連到其他學生,甚至會導致總體的語文教學效率不高。而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和交互性,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多媒體化的設計和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欲望。
例如,教師在對《濟南的冬天》這一節(jié)課進行教學時,可先分析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完成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可抓住時機,拋出相關問題:“同學們,濟南的冬天美麗嗎?在觀看視頻時,你們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老舍先生對濟南之冬的描述嗎?”這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更多濟南冬天的場景和課文的朗讀視頻,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情感、提升學習興趣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擴充課堂容量,減輕教學負擔
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再現(xiàn),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能擴充課堂的教學容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間。這樣,教師就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坐在教室里也能夠感知和了解外面寬廣的世界,并伴隨視頻畫面與聲音的輔助來加強對語言文字的認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故鄉(xiāng)》這一節(jié)課進行課堂教學時,便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信息,引導學生對中年及少年閏土的神情、性格、外貌與言行進行分析。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出完整、詳細、具體的文本分析過程,節(jié)省教學時間,而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度剖析和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內涵。接著,教師可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寫作手法,通過對比手法來描寫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鍛煉寫作技能。學生寫作完畢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朗讀,并要求其他學生點評,促使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突破教學難點,從而提升課堂授課成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四)借助微信平臺,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教學的初衷是向學生普及文化知識,增加閱讀量。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對初中生三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可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頻率、周閱讀量以及感興趣的閱讀書籍等信息,再通過微信公眾號投放閱讀內容,讓學生實現(xiàn)課下學習。閱讀內容的選擇要滿足各個年齡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還要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閱讀內容的投放過程中,教師要對閱讀專題進行設計和豐富,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閱讀素材,以此達到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供寫作思路的目的。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個專題中設計相關的關鍵字詞,如寫景這個專題中,可以以“春”“夏”“秋”“冬”為關鍵字,突出“景”的主題;在童話這一主題中,可以以典型的童話故事《拇指姑娘》為例,突出“童話”的主題;在敘事這一主題中,可以以“旅游”“放學回家”為關鍵詞,突出“敘事”的主題。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引出主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閱讀文本,提高閱讀自覺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朗誦活動,選擇古詩《蜀道難》《過零丁洋》等,也可選擇一些寫景類的文章,如《秋天的雨》等。教師借助微信公眾號開展語文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對文學有全新的認識,讓學生愛上文學,從而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五)布置課后習題,形成學習習慣
很多教師在完成初中語文課堂的授課后,很少關注學生的課外學習。對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習題,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教師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為學生搭建課后網絡學習平臺。在課后,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之后,也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提交。不僅如此,教師還可組建微信群、QQ群,鼓勵學生反饋語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以上方式,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間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此外,教師可通過關注QQ群和微信群,分析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學生語文知識的薄弱點,從而進一步明確之后語文教學工作的方向。
例如,教師講授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后,便可留下課后作業(yè):“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談一下自己的感想。”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搜集魯迅的相關作品進行閱讀,再把自己的閱讀心得寫下來,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反饋給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提高查找閱讀資料的能力,還可以有效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自學及復習過程中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其中,通過利用微課視頻、結合教材內容、擴充課堂容量、借助微信平臺和布置課后習題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使其提升語文能力,獲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焦勝利.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0(36):57-58.
[2]何俊玲.淺談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J].知識文庫,2020(23):47-48.
[3]莫劍霞,文婷.基于Focusky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fā):以初中語文為例[J].中小學電教,2020(12):9-10.
[4]時慧玲.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田忌賽馬》教學談[J].語文課內外,2019(27):108.
[5]胡志強,劉敬肖.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提高專業(yè)基礎課教學質量[J].遼寧教育研究,2004(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