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琴華
[摘要] 學校心理輔導需要教師的全員參與,對那些需要個別心理輔導的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言行影響和家長對孩子的幫助同等重要。本文從建構學校心育工作聯盟的重要意義、現實阻礙及實操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探究,旨在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 心育工作聯盟;主動溝通;真誠相待;給予肯定;合作行動
中小學心理教師在學校與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時,需要借助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其他學生、學校行政等多方力量,才能更好地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筆者作為一名專職心理教師,切實感受到要健全學校心育系統,需要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建立工作聯盟。這里的工作聯盟指的是針對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任課教師有合作育人的意識,通過溝通交流、協商互助,更有效地去幫助學生成長。
一、建構學校心育工作聯盟的重要意義
學校心理輔導需要教師的全員參與,對那些需要個別心理輔導的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影響很大,他們在學校里每天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比較多,能夠比較細致地觀察學生,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
第一,及時干預危機事件。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如果能及時發(fā)現一些危急個案,恰當地引導或轉介給心理教師,那在學校心育系統中就可以起到一級預防的作用。
第二,提升心理輔導效果。在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的過程中,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緩解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從心理教師那里事先了解到學生需要人際交往方面的幫助,并給予指導,必定會更有效地幫助學生。
第三,緩解育人焦慮。面對遇到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教師、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焦慮情緒。建立工作聯盟,可以讓大家一起探討面對學生現狀各自可以采取的行動,不是孤軍奮戰(zhàn),而是合作,讓育人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
二、建構學校心育工作聯盟的現實阻礙
1.信息互通不暢
心理教師在學校心理輔導室看到的、感受到的學生狀態(tài),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在班級中、課堂上、活動中看到的學生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在心理輔導室,心理教師會以“來訪者為主”的工作原則與學生交流,能看到學生暫時無法呈現在其他人面前的一些狀態(tài)。因為有“保密原則”,心理教師常常不敢輕易地把學生的一些真實情況告知班主任、任課教師。而學校工作的繁雜忙碌,也常常使得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任課老師信息互通不及時,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也降低了心理輔導的有效性。
2.角色定位不同
心理教師在心理輔導室面對的是一個學生,可以全身心地去感受他、理解他。每一個來訪的學生不同,心理教師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但班主任、任課教師在班級中需要照顧到的是四五十個學生,不能只關注某一個學生。
3.覺察期待不明
在對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任課教師都希望學生能盡快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如果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們會互相抱怨。心理教師覺得自己已經進行了有效的心理輔導,有可能是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教育引導方式不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會認為心理輔導無效。兩者相互期待過高,沒有覺察反思自己的言行,工作聯盟很難建立。
三、建構學校心育工作聯盟的實操方法
當學生遇到問題需要心理輔導時,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班主任、任課教師,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有相關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心理教師,他們給予心理教師的期望對心理教師而言是一種鞭策、一種動力。作為學校心理教師,有義務盡力去和同事之間建立工作聯盟,以求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更有效。
1.主動溝通、分享暴露是前提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會很關心,心理教師的主動溝通會受到歡迎。在溝通中,心理教師也可以和班主任、任課教師進行一些分享和自我暴露。分享自己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收獲的成功,自我暴露遇到的困難,這不僅可以讓班主任、任課教師更多地了解心理輔導工作,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心理教師真實的一面,從而拉近彼此的關系。主動溝通、分享暴露有利于相互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
2.真誠相待、換位思考是基礎
作為經常能接觸到學生的班主任、任課教師,出于關心,會特別想知道學生在心理輔導室中與心理教師溝通的內容,如果心理教師以“保密原則”為由,閉口不談學生在心理輔導室的情況,可能會引起雙方的隔閡。所以,心理教師可以先和學生探討哪些內容是可以告訴班主任、任課老師的,或者學生希望班主任、任課老師為他做些什么,心理教師可以轉達。當你帶著這些可以與班主任、任課教師交流的內容去溝通時,能夠得到班主任與任課老師的理解與支持。
有時候,學生在心理輔導室的表現很好,但回到班級,因為班主任、任課老師的一些言行,導致情緒波動大,故態(tài)復發(fā)。這時候,心理教師要理解班主任、任課老師,他們雖然也接受過一些心理培訓,但畢竟沒有系統地學習、練習,再加上班級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角色定位與心理教師不同,很難去無條件接納學生的一切。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不責怪,耐心去聽、去了解事情的經過,再和學生、班主任、任課老師溝通交流,才能讓接下來的心理輔導有效。
3.給予肯定、相互支持是紐帶
作為心理教師,我很清楚學生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班主任、任課教師付出的遠比心理教師要多。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教師要支持班主任、任課教師,聆聽他們的傾訴、共情他們的難處,對他們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多給他們提供建議,慢慢地,他們也會支持你的工作。
給予肯定與支持能調動班主任、任課教師參與學生心理輔導的意識,也能讓他們從自己身上找到幫助學生的力量,從而促進工作聯盟的建立。
4.合作行動、同心同向是關鍵
合作不是指導,指導是居高臨下的。合作行動是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任課教師圍繞學生遇到的問題,共同去探索、發(fā)現、行動,努力達成共贏的局面。心理教師可以通過線上交流或是主動去找班主任、任課教師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促進合作。遇到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心理教師還可以通過校領導召集該生的班主任、所有任課教師一起探討、商量輔導方法。心理教師也可以進班了解學生情況,與班主任多溝通交流。有合作的意識,盡力去開展合作行動,才能看到合作的成效。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任課教師為學生著想的心是一樣的,所以建立好關系,相互信任,遇到難題一起想辦法,同心同行,才能建構良好的學校心育工作聯盟。
學校心育工作聯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保障,心理教師與班主任、任課教師攜手合作育人意識明確,相互溝通、相互支持、協商共進,必將能更好地引領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增強.探尋優(yōu)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