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摘要] 新手教師在面對眾多孩子時,會更多地注意到表現(xiàn)優(yōu)異、發(fā)言積極的孩子和那些經(jīng)常調(diào)皮犯錯的搗蛋鬼們。而有一類孩子,看似性格外向,卻內(nèi)心敏感、好強膽怯,極易因缺少自我認同感產(chǎn)生憂慮心理,他們內(nèi)心被一塊大石頭壓住,渴望著有人能夠幫助他們。本文以學生小苔的成長為線索,記錄新手教師與內(nèi)心敏感卻極易被忽視的學生的攜手共進之路。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認同;案例研究
一、案例描述
1.“石頭君”出現(xiàn)了
一天早晨,正當我聲情并茂地帶著孩子們早讀時,小苔的媽媽硬生生地把小苔拽到了教室門口,當她們站定,我這才發(fā)現(xiàn),小苔的臉上有淚痕。我還沒問,她媽媽就開口道:“老師,她今天在家鬧著不愿意上學?!蔽液芤苫螅哪X袋,怎么會呢?她平時是班里很乖的孩子呀。“她說今天有體育課,害怕體育老師會因為她不會跳繩批評她。”原來是這么回事?!澳阆嘈爬蠋焼幔窟@件事交給我,可以嗎?”她看了看我,點了點頭,這才不情不愿地進了教室。
之后幾天,小苔每天都按時來上學,下課后也和小伙伴們在操場上玩得火熱,我以為這塊“小石頭”被我給消滅了。
2.“石頭君”再升級
好景不長,一天早晨,小苔被她媽媽拖著向教室走來。小苔緊緊扯著媽媽的衣服哭鬧:“我不要來學校!我要媽媽坐我旁邊!我今天要回家!”任媽媽怎么哄,任我怎么勸,都不愿意進教室上課。幸好這時,我的配班老師前來幫忙,我們輪流和小苔聊了許久,最終各退了一步,達成了“協(xié)議”:只要小苔想媽媽,就找老師替她給媽媽打電話,有了這樣的安全感,她這才走進了教室。
此時,我意識到事情不是那么簡單,這塊“小石頭”仿佛變異了。放學后,我與小苔媽媽進行了深入交流。
3.“石頭君”從哪來
這種情況在小苔讀幼兒園的時候也發(fā)生過,不愿意來上學的理由也如出一轍:覺得自己跳繩不夠好、覺得自己畫畫不夠好看、覺得自己的書寫不夠美觀……沒想到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要求如此之高。小苔的爸爸經(jīng)常需要加班,她每天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她想更多地獲得別人的關注,可是她性格過于靦腆,不敢積極表現(xiàn)自己,只會通過默默做出的一些成果,讓自己滿意,讓別人滿意,因此她做任何事情都格外認真,甚至產(chǎn)生了一種偏執(zhí),一旦做得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便會逃避,久而久之產(chǎn)生焦慮情緒。
二、處理流程
1.給予關注,正面鼓勵
經(jīng)過幾天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苔在言語行動上都很低調(diào),從不出頭,做事格外認真,每次檢查讀拼音,她都能獲得三顆小星星。我在班級選拔拼音小助手時,刻意看向小苔,她畏畏縮縮,想舉手又不愿意舉。我鼓勵她做我的小助手,從那天起,小苔每天都會提前來到學校,一進教室就自動進入角色,頗有幾分小助手的樣子。其他小朋友有不會的拼音,便去問她,會叫她一聲“小苔老師”。每次聽到這個稱呼,她都會靦腆一笑,接著便認真地帶領其他小朋友去讀。漸漸地,這塊“石頭”就這樣被挪走了。
2.趁熱打鐵,緩解焦慮
小苔一天天地開朗起來,我覺得是時候趁熱打鐵,將這塊“石頭”粉碎。小苔寫字習慣寫了又擦,我實在看不下去,便走到她的身邊,指著快要被擦破的紙說:“你再這么擦下去,紙都要哭了呢!”她害羞地笑了笑,說:“我覺得我寫得不好看?!?/p>
“這還不好看!”我故作夸張,要讓她知道,她做得已經(jīng)很棒了?!斑@個作業(yè)我都會忍不住多給幾顆星星!你看窗外的小樹苗,它們也是一天天長大的,哪有一下子躥成參天大樹的呀?!?/p>
她眨著大眼睛,認真地思考?!拔覀兙氉忠彩且粯拥陌?,也是一點一點寫得更好呢,可千萬不要寫一個擦一個,這樣你就看不到你的字慢慢‘長大的過程啦!”她似懂非懂,不過那一頁的字,她沒再擦了。
從那之后,她臉上焦慮的表情也消失了,出現(xiàn)的是陽光般明媚的笑容,我想,這塊壓在小苔身上的“小石頭”,已經(jīng)在慢慢粉碎了吧。
3.追根溯源,播撒陽光
小苔的例子給了我警示,許多像小苔一樣默默無聞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缺少老師的關注而產(chǎn)生焦慮與不適應。小苔這樣的孩子是正在經(jīng)歷社會關系的斷層階段,初入小學的孩子渴望被他人認同,渴望體現(xiàn)自我價值,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面對他人認同感的缺失和家長、教師的雙重期望,孩子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很不適應,由此產(chǎn)生適應性障礙。
我們的目光應該落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孩子們的心里,我們的目光就像陽光一樣溫暖有能量,當陽光落在他們身上,他們便會被喚醒,粉碎石頭,奮力開花。
后來我也會經(jīng)常在課上點她和其他“小苔花”們回答問題,給他們多一些表現(xiàn)機會,每次看到他們被表揚后臉上浮現(xiàn)的笑容,我都會覺得特別暖心。
三、案例反思
1.給予平等關注,建立自我認同
教師是影響學生自我認同構建的重要變量。教師的關懷能幫助學生培植良好的自我意識。初入學的兒童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依賴于老師、家長、同伴的態(tài)度,調(diào)節(jié)情緒和對抗挫折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在新環(huán)境中長時間缺少關注與認可,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損。如果教師及時關注“每一個”,努力引導他們積極樂觀地看待自我,那么可能更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2.強化心理導航,渡過適應難關
學校里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對學生盡快適應嶄新的學校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期望教育”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親密感。班主任是孩子學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師長,班主任對學生適度的期望,適時地開展班級心理輔導活動,增加學生的體驗感,增強學生自身心理的調(diào)試功能,可以幫助學生順利滿足入學階段人際交往方面的需求。
在入學適應的問題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差異表現(xiàn)。不同的孩子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各有不同,身心發(fā)展水平也不一樣,導致入學適應能力上有快有慢,有的甚至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班主任的職責就是掌握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渡過入學適應的難關。
3.做好有效協(xié)調(diào),促進持續(xù)發(fā)展
要與任課教師協(xié)調(diào)好教育對策。小學一年級新生初入校園,除了和班主任直接接觸外,還要和任課教師建立聯(lián)系。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保持教育目標一致,教育教學中設計適宜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可以保證適應程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要做好學生家長的家教顧問。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陪伴。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是幫助學生克服適應性問題的關鍵步驟。與家長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在家庭教育上,適時地為家長提出可行性方案,為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與家長攜手幫助孩子走出適應困局。
[參考文獻]
[1]范萍莉.愛在真誠: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探析[J].成才之路,2020(08).
[2]徐燕.我與“淘氣包”過招——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J].貴州教育,2020(02).
[3]馬琳.慧心滋潤 精彩綻放——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J].啟迪與智慧(下),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