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貝
做事要有勇氣做人要有底氣
人與人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各自管好自己的那攤子事兒。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去評判別人,甚至憑自己的喜好去干涉他人。殊不知,管好自己,才是最高級的修養(yǎng)。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yàn)樗麄冇性捯f;愚者說話,則是因?yàn)樗麄兿胝f。”說閑話,就像是隨便在樂器上敲打,這種聒噪必定會引來別人的反感和憤怒。
《史記》記載:平原君趙勝有一個(gè)小妾,她正在樓上看風(fēng)景,恰好看到樓下有個(gè)跛腳的門客一瘸一拐地打水。因?yàn)橥饶_不方便,再加上手中提著水,走一路水便撒了一地。小妾看到他的模樣滑稽,覺得特別好笑,就叫來丫鬟們一起看。她們有說有笑的樣子被跛腳的門客看到,十分憤怒。小妾見門客生氣,愈發(fā)覺得好玩,便佯裝跛腳走路,逗得丫鬟們大笑不止。跛腳的門客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便怒氣沖沖地去找平原君理論。他說:“我們不遠(yuǎn)千里投靠您,是因?yàn)槟粗匚覀儭?扇缃衲切℃教幷f我的閑話,請為我討回公道。”最終,平原君嚴(yán)懲了小妾。
常言道:“口是福禍門,舌是斬身刀”。一個(gè)人的嘴,藏著他的風(fēng)水。背后說閑話,既讓別人難堪,也為自己種下禍端。有句老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闭嬲鲅杂谐叩娜?,既周全別人的體面,也保全自己的人品。不在人后說閑話,是成年人必備的教養(yǎng)。
《墨子·魯問》中有一則寓言叫“鄰父舉木”。有一個(gè)人,他的兒子蠻橫兇惡,好吃懶做,到處惹是生非,欺負(fù)人。一天,兒子又闖禍了,氣得他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兒子。這一幕被鄰家老翁看到了,他也急忙從家里拿了一根木棒幫著打。那位父親詫異地問老翁:“你為什么打我兒子?”老翁說:“你不是在打他嗎?我打他是順著你的心愿啊!”那位父親十分生氣,立刻阻止了老翁,說道:“教育兒子是我自己的事情,請不要多管閑事了。”
作家史鐵生說:“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yōu)楦F干涉?!睒酚谥耸敲赖?,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一味地橫加干涉,就是幫倒忙。熱心腸是好事,但過分去管別人的事,就會讓人心生厭惡。做人,七分熱情,三分清醒。聰明的人,都懂得和別人保持距離,該幫的忙熱心幫,不該幫的忙不越界。
北宋有個(gè)宰相富弼,年輕時(shí)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次他與朋友外出時(shí),忽然聽到街上有人罵他,他裝作沒聽見。朋友替他鳴不平,說:“富大人,有個(gè)人罵您,您沒聽見嗎?”他搖頭:“他在罵別人吧,你聽錯(cuò)了?!迸笥炎屑?xì)聽了一會兒,說道:“富大人,他提到了您的名字,證據(jù)確鑿,咱們找他去說理?!备诲稣f:“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他也許在罵另一個(gè)叫富弼的人,咱們何必要同他計(jì)較呢?”而罵富弼的人聽到這話,覺得再罵下去也無趣,便離開了。
有哲人說:“成功的人會在閑人面前認(rèn)慫。并不是成功的人懦弱無能,而是因?yàn)樗麄兊臅r(shí)間更加值錢?!遍e人是非多,不惹閑人,遠(yuǎn)離是非,便是解脫自己。閑人,就像泥潭,你越是糾纏,越會深陷其中。與其錙銖必較,兩敗俱傷,不如果斷認(rèn)輸,及時(shí)止損。有個(gè)“耗散定律”,大意是:“一場掐架最終的勝負(fù),往往取決于誰擁有更多的時(shí)間和精力?!焙烷e人糾纏,既消耗了時(shí)間,破壞了心情,實(shí)在得不償失。
瑞典專欄作家巴克曼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寫道:“永遠(yuǎn)別惹比你閑的人?!甭斆鞯娜耍级迷陂e人面前認(rèn)慫?!恫烁T》有句話:“福莫福少于事,禍莫禍多于心?!笨偘研乃挤旁趧e的人身上,還如何享受自己的人生。
遠(yuǎn)離閑人閑事,管好自己的嘴,守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道。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