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英語課標》)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英語詞匯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并學會在寫作時進行運用,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在開展基于主題語境的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維度出發(fā),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下積累相應的詞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需要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主題意義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主題語境;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張福雷(1986—),男,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第七中學。
根據《英語課標》的要求,高中英語課程的內容按照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要素進行劃分。其中,主題語境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個部分?!队⒄Z課標》將主題語境細分成十個主題群(如生活與學習、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自然生態(tài)等)和三十二項子主題(如,個人、家庭、社區(qū)及學校生活,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交往,主要國家地理概況,等)[1]。“主題語境”概念的提出,幫助教師明確了教學的方向以及知識所涉及的內容。學生在主題語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深入理解語篇的主旨,提升思維發(fā)展水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在對語篇進行講解時,結合英語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語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學生熟練掌握詞匯是提高自身聽、說、讀、寫能力的前提[2]。教師在實際開展詞匯教學時,應該基于主題語境,引導學生了解詞匯的結構、詞性,充分理解詞匯的內涵,學會運用相關詞匯進行寫作。
一、主題語境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語境是指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教師通常會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主題語境,開展教學活動;之后,將學生應掌握的詞匯與語境相結合,引導學生了解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含義,以及應該如何進行運用,從而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3]。比如,take一詞有多種含義,一般表示的是“拿”“帶”的意思。但take在詞組take some photos中指的是“拍照”,在詞組take the bus中指的是“搭乘”。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英語詞匯的每一種含義。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基于主題語境提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也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身邊的事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培養(yǎng)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二、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有的高中英語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如帶領學生從讀音、含義、結構、用法的角度,對教材課后單詞表中的詞匯進行學習。這些教師通常會在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單詞,了解單詞的含義,分析單詞的結構特點,掌握運用單詞的方法,在課后要求學生進行默寫和記憶[4]。如果教師采用這種脫離主題語境、未聯系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往往只能死記硬背,無法熟練掌握相關的詞匯,同時不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從學生出發(fā),設計教學內容。然而,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未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巧妙地設計問題,適時地提出問題,并結合學生回答的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比如,在講解單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這個語境下,我們一般會用到哪些單詞?我們應該如何用這些單詞進行表達?還有哪些單詞與它們意思相近?”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正確認識相關詞匯并學會進行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主題語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拓展,否則容易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在開展基于主題語境的詞匯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整合教學資源,將各階段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并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旨在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所學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應該根據《英語課標》的要求,依托三大主題語境進行教學。在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提升綜合素質;在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下,教師可以圍繞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在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下,教師應該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自己要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力量[5]。
(一)創(chuàng)設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
人與自我主題語境的九項子主題與學生生活、學習、做人、做事有關。教師圍繞這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的子主題開展詞匯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引導學生結合已有認知經驗,思考相關問題,掌握課堂知識。
比如,教師圍繞“學生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語境,旨在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將來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What job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Please writ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your future job.”。教師聽了學生的回答,了解了他們未來希望從事teacher、doctor、engineer、soldier、scientist、editor、designer等職業(yè)。學生在對醫(yī)生、軍人等職業(yè)進行描述時,可能會因為還未學習如手術、武器裝備等單詞而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會主動地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查找相應的詞匯,掌握這些詞匯的發(fā)音、寫法,進而順利實現學習目標。
又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關于飲食健康的主題語境,以此了解學生的飲食狀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飲食觀念[6]。在開展詞匯教學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些健康飲食常識,以及飲食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不良的飲食習慣的危害等。在課堂上,教師先提出問題:“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What food do you usually eat?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think is healthy?”。教師預留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然后,教師請幾名學生回答上述問題。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制作一份健康食譜;烹飪食譜中的一道菜,請父母品嘗;以視頻的形式記錄自己烹飪的過程,并用英語介紹所選用的食材。設計這樣的作業(yè)內容,有利于增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學生在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下學習有關詞匯,能夠激發(fā)自主探究的熱情,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
人與社會主題語境的十六項子主題涉及社會服務、人際溝通、文學、藝術、體育、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國內新聞事件相關的素材,將其翻譯成英語,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結合有關內容對詞匯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外的熱點話題,根據具體的語境分析某些詞匯的含義,并說出自己的看法,旨在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口語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中國醫(yī)生》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各地的醫(yī)生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畏艱險、挺身而出、爭分奪秒、奔赴前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故事,體現了中國醫(yī)生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精神[7]。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播放《中國醫(yī)生》的電影片段,在觀看完電影之后,與學生進行了互動。
T: China fought the epidemic with the great spirit of putting people's lives first, with nationwide unity, respect of science, and a sense of mission for humanity.
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is film?
S1: They are the heroes in harm's way. They protect our lives and health.
S2: They do their best to help the patients.
S3: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We will win the fight against epidemic.
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電影中的部分臺詞,讓學生將其翻譯成英文。對于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需要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引導他們發(fā)現其中的單詞拼寫、語法錯誤,并對他們的翻譯作業(yè)進行批改和點評。教師借助電影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將教學內容與社會新聞事件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詞匯,同時讓學生對社會形成更全面的了解,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創(chuàng)設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
人與自然主題語境的七項子主題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災害防范、宇宙探索有關。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可以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堂內容的同時,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認識到自己有責任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同時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思考有哪些關于自然環(huán)境(natural environment)的單詞。如,學生聯想到了stream、pond、lake、desert、coast等單詞。接著,教師圍繞“自然災害與防范”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語境:“What signs may appear before natural disasters strike? How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在這一語境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用一個與心情有關的單詞來形容自己在遇到暴雨、雷電等自然災害時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說出了表示驚慌、恐懼等意思的單詞。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一些應對暴雨、雷電的常識,從而讓學生明白在惡劣天氣下如何保護自己。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strike一詞的理解,教師列舉了以下例句,讓學生了解strike在不同語境中所表示的含義。
1. When a disaster strikes(暴發(fā)),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without water, gas and electricity.
2. I heard the clock striking(報時)seven after I had breakfast.
3. It gave me a shock that an apple fell off the tree and struck(擊中)me on the head.
學生在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學習,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更好地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并且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
結語
英語詞匯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熟練掌握英語詞匯,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為學生合理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匯的內涵。創(chuàng)設《英語課標》中提到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能夠將詞匯與它所涉及的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等領域的相應內容聯系起來。教師要善于借助這三種主題語境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在講解課堂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經驗,積極思考、深入分析相關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本課的詞匯,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主題語境內容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將學生比較熟悉、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作為教學素材,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英語詞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后有效利用學習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取得良好的英語詞匯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鄭曉鳴.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閱讀語篇詞匯教學初探[J].英語學習,2021(06):58-62.
[3]李彩敏.基于主題語境激發(fā)詞匯學習動機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J].基礎外語教育,2021,23(06):67-72,111.
[4]涂勇梅.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19):184-185.
[5]劉洪宇.淺論主題語境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20(02):182-183.
[6]王薔,王琦.助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成就高中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新教材(2019)概覽[J].英語學習,2019(05):16-22.
[7]紀光偉.武漢醫(yī)生看電影《中國醫(yī)生》,感動和平靜同在[J].醫(yī)師在線,2021,1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