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雅麗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活動的持續(xù)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更加重視學生語文思維的積極培養(yǎng),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課堂提問的教學實踐活動設計,不僅能夠幫助語文教師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自由的發(fā)揮空間來表現(xiàn)自己,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課堂當中充分展現(xiàn)自己。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優(yōu)秀的語文學習能力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和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學科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能力、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方法。語文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科教學的作用,利用學科教學及時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習效果。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一)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和勉勵
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其實相對于其他教學方法而言,課堂提問起到的是監(jiān)督和勉勵的作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考慮到教師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為了更好地在教師面前表現(xiàn),也為了自己能夠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所以一般會認真地聽教師講課,也會認真地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學習任務。另外,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充分借助課堂提問這一手段,對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試。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差,而教師需要同時面臨班內(nèi)所有學生,所以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教師不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勢必無法對所有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開展高效的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營造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二)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除了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和激勵的作用之外,還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相關的問題和知識點進行積極的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要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該從根本上探究事物的本質,探求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不能只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思考模式,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學生在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如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注重引導思維和領導方式的選擇,反倒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不能只是問學生“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這種問題只有肯定和否定兩個答案,并不能從根本上達到提問的目的和效果,不能對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和提升。教師應該轉換提問的方式和提問的語言,要重視語言溝通的作用,加大語言溝通力度,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教師更多的應該提問問題的原因,學生在探究問題原因的時候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方向有更加明確的認知,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學生知道自己如何就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學習,知道如何找到入手點。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的使用策略
(一)重視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提問的引導,教師應該先正確認識課前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真正重視課前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所以應該對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設計,仔細分析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難題。教師應該合理地進行問題設計,在問題設計的時候應該遵循深入淺出的設計原則,準確地把握問題,設計的思路能夠環(huán)環(huán)相扣。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文中所涉及的相關內(nèi)容知識點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教師可以到網(wǎng)絡上搜索一些與這篇文章相關的影視作品,截取有價值、有意義的影視作品片段,將其在課堂上播放。觀看完相關的視頻之后再去學習課文內(nèi)容,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氣概,能夠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掌握科學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各種外界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驅動力。同時,學生對相關信息也是非常敏感的,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份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一篇課文教學進行問題設計,通過問題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針對某一個地方進行講解,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懷。教師要合理地設計問題,考慮到如何能夠既增加學生的常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這一過程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在語文學習中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自主學習。學生具備這些意識之后,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且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夠及時地回答。教師通過及時的課堂提問,幫助學生鞏固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和相關問題,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三)提供充足的課堂思考空間
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非常重視課堂時間的把握,希望在40分鐘的課堂時間內(nèi)能夠給學生講解更多的理論知識,目的是想提高課堂講課效率,但是卻忽視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目前,很多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優(yōu)化,學生也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應該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及時進行自我檢查。應該先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初步感知文本,了解文本中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對文本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及時提出問題。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班里學生一起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在進行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引導,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只有真正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才能夠真正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見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自我閱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獲得提升與進步。
利用問題鏈來引導學生的閱讀思考,也是相當有效的一種形式。設置課堂提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現(xiàn)階段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未形成系統(tǒng)化的思維,從而需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問題鏈的巧妙設置來引導學生的閱讀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悟文章的主題思想。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雪孩子》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嘗試通過“雪孩子的特征是什么”“雪孩子能變成什么”“觀察雪孩子救人的過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這種形式的問題鏈讓學生帶著目的閱讀,從而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結合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提問
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課堂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可以結合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提問。因為預習學習任務的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發(fā)揮空間來展開自主學習,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在進行自主提問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深入地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對預習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預習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理解,結合有關“秋的聲音”這一主題進行閱讀思考,形成問題之后并嘗試自己解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提問的模式,將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融合。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和心理發(fā)育問題,采取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