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①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論語·子罕》
②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豸酥短m亭集序》
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④必須跨過那站著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斞浮遏斞缸g著書目》
⑤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敗的,后人可以繼續(xù)助成?!m《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tài)度》
讀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以其中兩句為基礎(chǔ)確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講稿,參加以“古人、今人、后人”為主題的班級演講活動。
原文呈現(xiàn)
今人之責(zé),傳古延今
吉林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 毛嗣釗
大風(fēng)泱泱,大潮滂滂,文明的圣火千古未絕,時代的窯火永不熄滅。(在問候語前致辭固然富有新意,但不提倡這種格式上的突破。)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問禮前的那一句話是我對當今中國社會文明的概括。中華,地大物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藏著看不見的資源和寶藏,卻又感人至深?!昂笊晌?,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我們是今人,亦是后人,對于文明的賡續(xù)與發(fā)揚,應(yīng)當傳古延今。(導(dǎo)語設(shè)計不夠妥帖,與選擇的名句之間缺乏有機聯(lián)系,需要調(diào)整和潤色。)
今人是后人,是探尋文明的提燈人。(分論點設(shè)計略顯突兀,語言表達不夠精準,需要斟酌。)
你看,茶馬古道上的駝鈴叮當作響,悠悠羌笛是否暖了長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是否在波斯有著同樣的知名度?自古文明的傳承便已交流。(這類化用他人詩文入文的句子需要好好推敲,以免得語言生硬,食古不化,令人費解)古人的傳承是一帶一路;且看今朝,“敦煌的女兒”樊錦詩把半生獻給大漠,是熱愛,亦是傳承;鐘表修復(fù)師王澤整日伏在桌前,年近古稀,卻讓耄耋的歷史時鐘重?zé)ㄉ鷻C,這又何嘗不是傳承?故宮前院長單霽翔守護故宮文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前輩們是今人,是提燈探索文明的后人。(議論與分論點不夠吻合,需要修改。)是他們,作為后人,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傳承。
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一詩中寫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苯械睦藵龔牟皇浅醮问救耍系男略乱卜浅趼队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說前輩是傳承,那我們后輩應(yīng)當是延續(xù)。(對這一名句的闡釋和分析明顯筆力不足,需要補充,以與上一名句關(guān)聯(lián),與下一分論點匹配。)
今人亦是前人,是文明火炬的交接手。(分論點語意需要更加明晰。)
君不見,河南衛(wèi)視上再次奏響了中原大地的歌舞,令人怦然心動;西塘一年一度漢服文化節(jié),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無從落腳。君不見考古女孩兒鐘芳蓉放棄其他火爆專業(yè),毅然決然選擇考古專業(yè)……這是以青年之底色,繪文明之絢爛;是以使命為托盤,擘畫文明之宏圖。(議論不夠透徹,行文略顯粗糙,存有語法錯誤。)
古人云:“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保ㄒ貌划?,這句話的內(nèi)容與本文主旨不匹配。)如今的中國,是紅色的,亦是燦爛的;作為后人是傳承,是延續(xù),是為了中國。生逢盛世,傳圣火點窯火,我們追尋文明的腳步永不停歇,延今日之燦爛,待明朝之絢爛?。ㄕZ言粗糙,行文匆匆。越到結(jié)尾處,越要從容不迫,善始善終,收束好全文。)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診斷報告:這篇考場作文從總體上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議論不夠透徹,表達尚欠精準。文章的論點展示、素材評析和文末總結(jié)都過于簡單,未能充分挖掘素材內(nèi)涵,難以切中肯綮。二是文章表達粗疏,語言推敲不夠。特別是一些化用他人詩文的語句,顯得“食古不化”,讀來生硬別扭,影響文意的傳遞。三是援用的兩則名句,前重后輕,嚴重失衡,且未能充分展現(xiàn)其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點的表達和文章的說服力。
升格指津:一是調(diào)整文章內(nèi)容,使援用的兩則名句形成有機關(guān)聯(lián),不致顧此失彼。二是深化文章的議論,替換個別論據(jù),使論述更切題,更深刻,更彰顯素材所蘊含的道理。三是進一步潤色和推敲文章語言,使語言表達更規(guī)范、準確。
升格作文
今人之責(zé),傳古延今
吉林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 毛嗣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正處于梁啟超《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一詩中吟詠的“大風(fēng)泱泱,大潮滂滂”的時代,中華文明的圣火傳承千古,今天已經(jīng)傳遞到我們手中;時代精神的窯火必將點亮未來,今天我們要將她燃得更旺?。▋?nèi)容前后調(diào)整后,導(dǎo)入論題更加自然,主旨更加明晰,文體格式也符合規(guī)范。)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兒女,生生不息。正如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描述的那樣:“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敝腥A文明,如同天空中那一輪璀璨的皓月;華夏兒女,就是那傳承文明的滔滔不息的江水。中華文明,滋養(yǎng)著華夏兒女;華夏兒女,又創(chuàng)造和傳承著中華文明。(將張若虛詩句移至此處,添加一段,更便于與另一名句配合,導(dǎo)出文章論點。)
時代更迭無窮已,長江后浪推前浪。在創(chuàng)造文明的偉大征程中,我們追慕前人,超越先輩;亦當相信后人,甚至敬畏后輩,因為“后浪”終會超越“前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數(shù)千年前的孔子都有如此胸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當如此。(添加這樣一段,將兩則名句有機關(guān)聯(lián)。)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是前人眼中的“后人”,是自己眼中的“今人”,也是后人眼中的“前人”。我們的義務(wù)是對中華文明的賡續(xù)與發(fā)揚,我們的使命是傳古延今。(由兩則名言歸納出文章主旨。)
我們是創(chuàng)造文明的前輩的“后人”,是中華文明的守護者。(分論點修改后,語意更加明晰,觀點更加鮮明。)
君不見,茶馬古道上的駝鈴觸動了今人思古之幽情,邊關(guān)悠悠的羌笛溫暖著人們的記憶。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而今早已蜚聲國外;香山居士淳樸的詩歌,能從金發(fā)碧眼的小孩口中吟出……中華文明,早已隨著絲綢之路飛入異域百姓家。而這些正是源于無數(shù)的“文明提燈者”的奉獻。“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半生獻給大漠;年近古稀的鐘表修復(fù)師王澤,工作常態(tài)就是趴在桌面,從而讓一座座進入耄耋之年的古老時鐘重?zé)ㄉ鷻C;故宮前院長單霽翔兢兢業(yè)業(yè),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守護故宮文物……正是他們的付出,讓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熠熠生輝;讓古老文明照鑒現(xiàn)實,享譽寰宇。(修改過后,語言更簡潔、整飭、明了,議論更透徹、切題。)
我們又是滔滔后浪的“前人”,是中華文明火炬的交接手。(稍加潤色,使其與前一分論點保持格式上的一致。)
君不見,河南衛(wèi)視一次次推出唐宋時期中原大地的歌舞,文化與科技元素交融,激發(fā)出90后、00后“思古之幽情”;西塘古鎮(zhèn)一年一度的漢服文化節(jié),重現(xiàn)漢唐霓裳羽衣,直惹得萬人空巷,追逐古意。更有考古女孩兒鐘芳蓉放棄各種火爆專業(yè),毅然決然選擇考古……這是以青年之底色,繪就文明之絢爛;是以使命為托盤,承載文明之瑰寶,讓中華文明因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更豐厚,更精美,更絢爛!如此,方能無愧前人,不負來者?。ㄐ薷闹螅Z意更明晰,議論更透徹,表達更切題。)
蕭伯納說:“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們?!本妥屛覀儼盐蘸眠@支火炬,用我們的心血和生命將前人留下的燦爛文明燃得更旺,然后將他交給我們的后人。相信,“可畏”的后生一定會讓中華文明之火燃燒得更加璀璨,讓她永遠燭照人類,點亮未來?。ǜ膿Q名言素材,使議論更透徹,更有鼓動性,深化文章主題。)
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評點:升格之后的作文圍繞張若虛和孔子的兩句詩文,從“我們是前輩的后人”和“我們又是后人的前輩”這兩個角度,闡述作為“今人”的我們對中華文明所應(yīng)承擔(dān)的職責(zé),文章議論更為透徹,表達更為精準;語意更為明晰,語言表達更凝練規(guī)范;對兩則名言的運用注意到了相互交融,形成有機關(guān)聯(lián)。同時調(diào)整了文章結(jié)構(gòu),增加部分句段,使文氣更通暢。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