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卿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huán)境也都能適應?!×?/p>
材料二: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
材料三: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愛因斯坦
請根據(jù)你對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內(nèi)容積極向上;②自定角度,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得少于600字;⑤貼近生活,注重體驗,言之有物,不得抄襲、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現(xiàn)含有個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心懷信念,堅定不移
(題目亮出觀點。)
大江東去,星漢西流。古往今來(后文分論點的論據(jù)應與之呼應),無數(shù)人奔波在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心有所向,素履以往。(開門見山,亮明觀點,但是缺少新意??梢詫⒆詈笠痪渥鳛闃祟}。)
信念是朝陽,拂去了黎明前的黑暗。(最好和下文的分論點句式一致。)
著名作家史鐵生在大好年華雙腿癱瘓,他承受著生命的痛苦,卻寫出了最美的文章。在“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的信念下,他將“堅持活下去”的信念寄托在筆桿子上,抓住了黑暗之中的一束光。如果史鐵生沒有堅持活下去的信念,他也許會永遠活在黑暗之中,感受不到一絲光明。(語言表達重復,建議精簡。)
信念是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引用詩句,富有文采。)
醫(yī)生張定宇確診漸凍癥之后仍堅守崗位,始終奮戰(zhàn)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在“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的信念下,任憑苦難怎樣折磨,他依然堅若磐石。他燃燒自己,守護他人的生命,這種無私奉獻的信念展現(xiàn)了他對待生命的最佳態(tài)度。
信念是燈塔,不畏浮云遮望眼。
貝多芬在自己的聽力逐漸減弱時,靠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克服了痛苦和絕望,苦難反倒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心懷信念,貝多芬依舊堅持著,在1818年到1827年間,他憑借對音樂的熱愛譜寫了第九交響曲,總結(用詞不當)了他光輝的人生。即使身患惡疾,他仍滿懷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美好愿望。貝多芬正是憑借自己的堅定信念和熱愛,才堅持下來,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嘗試音樂創(chuàng)作。(表達重復啰嗦,論證單薄,缺乏說服力。)
心懷信念,揚帆遠航。我輩青年立足于新時代(這里最好和“前輩”銜接一下),更應堅定信念。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扣住了時代脈搏,有熱點意識。)
升格指導
這篇作文圍繞“堅守信念”進行論證,結構上采用“總——分——總”的思路,脈絡清晰。最大的不足是觀點不夠鮮明突出,論證不夠充分有力。究其原因,一是論據(jù)不典型,不能充分證明觀點;二是論據(jù)的表述重復啰嗦,沒有緊扣觀點。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觀點鮮明呢?下面四招可以讓同學們的觀點“立”起來。
1.觀點表述要干脆。
表達觀點的句子最好是短句、肯定的陳述句。如:“我確信,‘敬業(yè)與樂業(yè)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有夢就去追”“心有所向,素履以往”等。
2.觀點位置要顯眼。
可以用觀點作題目;可以開門見山,將觀點放在開頭;可以卒章顯志,在結尾總結觀點;也可以前后呼應,首尾都亮出觀點。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大多在作文的題目、開頭、結尾三處都緊扣觀點。
3.論證思路要清晰。
同學們可以參考以下兩種簡單的論證思路:(1)分論點并列式,開頭提出論點,接著從三、四個角度分別論證,結尾進行總結,首尾呼應。(2)正反對比式,首尾同上,主體部分舉一正一反兩方面的事例或引用名言等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在對比中突出觀點。
4.論據(jù)支撐要充分。
可選擇多個典型事例作為事實論據(jù),搭配名言警句作為道理論據(jù),借助排比的句式組織素材,點面結合,有理有據(jù),使觀點更加鮮明、突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事實論據(jù)應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緊扣社會熱點。
心有所向,素履以往
◎宋佳怡
丁玲說:“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huán)境也都能適應?!碧└隊栒f:“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睈垡蛩固拐f:“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
三個人,三句話,有著共同的主題——信念。信念是信仰,是信心,是決心??v觀古今,凡能青史留名者,無不心有所向,素履以往。
心有所向,才能不改初心。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將“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舍生取義,留名青史。顏回身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文天祥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慷慨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容就義;于謙年少時就立下志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生踐行。還有陸游、辛棄疾、聞一多、趙一曼……這樣的英雄楷模數(shù)不勝數(shù)。
心有所向,才能笑看風云。普希金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只有相信風雨之后會出現(xiàn)彩虹,才能在磨難中引吭高歌。史鐵生21歲癱瘓,59歲離世,38年的光陰里,疾病的痛苦始終纏繞著他。他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死亡賽跑。他寫出《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病隙碎筆》等大量震撼人心的作品,讓殘缺的生命綻放出絢爛之花。他笑言:“我的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寫點東西。”這份樂觀和豁達,正是源于“好好活”這一執(zhí)著信念。
心有所向,才能擁抱未來。如果不是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產(chǎn)黨怎能從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發(fā)展成為今天已經(jīng)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執(zhí)政黨?如果不是堅信“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怎能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如果不是黨中央秉持“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的堅定信念,我國怎能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有信念才會有奇跡,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心懷信念,揚帆遠航。我輩青年生于新時代,也應繼往開來,沿著先輩的道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河北定州市邢邑初級中學九年級(3)班】
升格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實。從論點位置的安排來看,標題、開頭、結尾均緊扣中心;從論證結構看,采用了分論點并列式;從論據(jù)的選擇看,點面結合,有理有據(jù);從論證方法看,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交替使用,搖曳生姿,充分證明了論點;從語言表達看,簡潔精練、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