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教育家西蒙·派珀特將人生與學習知識之間的關系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嬰兒剛出生就開始通過探索、觸摸、玩來學習,后來學會了語言就開始問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階段,孩子看到感官經驗之外的世界后就借助別人的經驗學習,上學后就依賴于學校系統(tǒng),由別人來決定自己學什么。
第三階段,藝術家也好,科學家也好,他們在重重限制中找到創(chuàng)造性的活著的方法。他們重新像個孩子一樣,探索、實驗,聽從內心的驅動而不是別人的教誨。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寫作指導
行文前,應先明確材料的多重涵義:其一,借教育家西蒙·派珀特談論的人生與學習知識之間的三個階段,從嬰幼兒時期到后來知識的習得,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二,強調在這三個階段中,興趣和主動性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從寫作任務及其要求可見,雖然要求不是很具體,但是按照材料的內容,就是圍繞“人生與學習知識”的主題來展開,然后再結合其習得的規(guī)律來進行闡述觀點。
參考立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握學習的規(guī)律;主動探索,才能更好地獲得……
例文
把握習得規(guī)律,成就精彩人生
一考生
莊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彼?,學習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乃是一輩子的事情。從出生,人們就在不斷摸索,不斷探尋;直到垂暮之年,還會有大片空白領域需要向人求教和學習??梢姡盎畹嚼?,學到老”絕非虛言。在如此漫長的學習生涯里,為了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就要把握學習規(guī)律,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愛為學問之始,用興趣作為內心的驅動,讓學習更有動力。
教育家西蒙·派珀特將人生分為三個學習階段。在嬰兒階段與成年階段,推動人們學習的動力是興趣。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乃是對實踐最好的總結。興趣,不僅是人們學習的起因,更是人們堅持不懈、發(fā)奮學習的動因。因此,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并能保持下去,終會有所獲。物理學家丁肇中,自小對物理特別感興趣,渴望通過研究物理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為此奮斗不息,最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印象派大師莫奈四十多歲時突然對自家小院里的睡蓮產生興趣,于是花了十年的時間觀察與繪畫,最終繪制出巨作《睡蓮》,驚艷了世界。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終有一扇門屬于你,那么對很多人來說,正是興趣帶著你推開了這扇門。
學而時習之,才能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讓學習有收獲。
荀子在《勸學》中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睂W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過程,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君不見,蘇軾三抄《漢書》《史記》,直至“過目成誦”,雄厚的積累讓他終成集多種技藝于一身的奇才;郭帆拍攝《流浪地球》之前,劇組花了兩年的時間寫了一百年的地球編年史作為資料儲備,成就了一部科幻大片。每個人前進路上質的飛躍,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量的積累。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才能讓我們的知識儲備變得愈加豐厚,進而在豐厚的根基上建起事業(yè)的大廈。
學習絕不是照搬舊知,亦不是重復別人,而必須有所創(chuàng)新。
叔本華曾說過:“不要讓自己的大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句話讓我們明白,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學習的目的不是簡單存儲,關鍵在于要把知識變?yōu)榧褐校軌驗榧核?。我們要不被已有的知識所束縛,要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運用,讓知識成為創(chuàng)新的根基。今天,我們正處于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更要明確自己學習的定位,在充實自己的同時,不要被自己的所學限制,從而賦予學習嶄新的意義,賦予知識新的功能。
把握學習規(guī)律,就是從興趣開始,以積累為過程,化知識為己有,將舊知激活。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愿你我都能在學習的生涯中,成就精彩人生,造就輝煌傳奇。
評點
這篇考場作文從“如何學習”談起,以“如何用所學成就美好人生”結束,論述內容乃是“學與用”的問題。文章思路清晰,層層推進,先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繼之以“不斷積累”,以求由量變到質變,照應標題中的“把握學習規(guī)律”;最后以“為我所用”收束,強調了學習的意義,照應標題中的“成就精彩人生”。這篇作文立意構思、謀篇布局都比較精致。同時,論證材料也很豐富,例證引證充分,說服力強。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