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媛媛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實推動了教育大變革,小學數學教師應站在小學生角度考慮,從減負入手,對學生抽象思維加以培養(yǎng),達到增效的最終目標?;诖耍疚膶Α半p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抽象思維培養(yǎng)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力求將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抽象思維;培養(yǎng)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從多角度考慮,基于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運用問題引導與多元情境等方式,結合生活元素打造出具有高效性的課堂,對學生抽象思維進行全力培養(yǎng),確保課堂綻放出思維之花。
一、借助問題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走出固式教學模式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為學生全方位健康成長夯實基礎。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學生必須運用抽象思維才能將知識內涵做到精準挖掘并靈活運用,獲得數學能力全面提升。因此,教師應借助不同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鼓勵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新知[1]。例如,學習三角形知識時,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小木棍或棉線組成一個三角形并提出“任意長度的小木棍能不能成功組成三角形?”,學生面對探究性的問題開始動手嘗試并主動交流,借助想象能力去思考,思維空間得以有效打開,成功形成抽象思維與探索精神。教師還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思維成果轉換為數學能力,為抽象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帶來最大限度促進。
二、融入生活元素,鍛煉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基于雙減政策,將學生原有的作業(yè)負擔與課外壓力逐漸減輕,使其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對自身個性特點做到不斷發(fā)展[2]。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融入多種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新收獲,對其思維進行有效鍛煉。例如,在條形統計圖的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統計圖應用價值全面探討,在回顧生活環(huán)節(jié)產生疑惑,借助小組探討模式將疑惑解決,有利于抽象思維的形成。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積極使用抽象思維、所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形成其所應具有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小學生面對抽象與概念性強的數學知識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學習困難程度加大,學生負擔開始增加。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從雙減政策落實入手,采用多元手段讓課堂充滿探究意味,學生能夠高效完成知識探索與學習,原有負擔隨之減輕。最終在雙減政策下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康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基于源活課堂文化下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2(12):14-15.
[2]陸青辰.略論小學數學抽象思維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下旬),2021(0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