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學習目標:
1.初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2.再讀:把握大意,理清脈絡。
3.品讀:理解征戍之事,體味復雜情感。
學習方法:
誦讀,討論,拓展。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語
課前我們先小試身手一番,我給出上句,同學們試著填寫下句。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些都是邊塞詩中的名句。邊塞詩是詩歌史上的重要題材,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以及表達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其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得歷史熱血沸騰。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高適的代表詩作《燕歌行》。
二、初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檢測強調重點讀音。
燕國、摐金、征戍、旌旆、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薊北、功勛
三、再讀:把握大意,理清脈絡
1.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哪些人?什么事?哪些景?(集體回答)
人:將帥、士卒 ;事:戰(zhàn)爭;景:塞外秋景
2.思考:可以分為哪四層,概括每層的大意。
戰(zhàn)事發(fā)展的順序:出師——失利——被圍——結局(心愿)
四、品讀:分析手法,體味情感
(一)出師:自讀思考:這部分表現(xiàn)了將士的什么心情?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豪邁,自信滿滿,斗志昂揚,豪情滿懷,將功立業(yè),衛(wèi)國殺敵。
詞語:破、重、摐金伐鼓、逶迤
過渡:將士們斗志昂揚的出征,而結局卻是“力盡關山未解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戰(zhàn)敗部分。
(二)戰(zhàn)?。盒〗M討論,你認為唐軍戰(zhàn)敗主要原因是什么?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士兵在前線拼命,而將帥卻在醉生夢死。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將軍的驕傲輕敵導致軍隊被圍困。
總結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將領的驕奢輕敵。
賞析名句:對比。戰(zhàn)士在前線流血犧牲,將帥卻安居營帳,流連聲色。表現(xiàn)了軍中苦樂不均,死生迥異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士的同情,對將帥的批判。
鑒賞最后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p>
李廣: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身先士卒,不貪功,愛士兵。
將領:無勇無謀,恃勇輕敵,遠離前線,尋歡作樂,好大喜功,不問士兵死活。
小結:把士卒與將領對照,以見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廣與當今諸將相比,以見才能、功德之高下。
(三)相思:集體讀,思考:清宋宗元在《網師園唐詩箋》評價此詩時說:“沉痛語不堪多讀?!?/p>
請賞析“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誦讀:男生讀男子,女生讀女子,最后齊讀。
拓展: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全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是題中之義;猶是句宕開一筆,另辟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過渡:戰(zhàn)爭是如此的慘烈,士卒是如此痛苦,可是士卒們一直沉浸在悲哀中嗎?我們一起來看第四部分。
(四)死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我仿佛看到了……,仿佛感受到了……
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
學生齊讀,教師領讀。讀出士兵的精神與悲憤之情。
五、小結:本詩雖敘寫邊戰(zhàn),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
描寫了唐軍士卒慷慨赴邊、轉戰(zhàn)絕域的情景,高度贊揚了他們?yōu)閲⒐?、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也表現(xiàn)了他們久戰(zhàn)不歸、兩地相思的苦悶,并給以深切同情;同時還揭露了軍中官兵對立、苦樂懸殊的事實,抨擊了將帥的腐敗無能。
六、板書:
燕歌行
感? 唐家聲威? ? 贊美? ? 渲染
苦樂不均? ? 同情? ? 對比
兩地相思? ? 批判? ? 虛實結合
奮勇殺敵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激情澎湃,都懷有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濃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決戰(zhàn)沙場、建功立業(yè)的將領,但是怎樣看待和理解戰(zhàn)爭,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們應該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