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中醫(yī)學中,任督二脈是人體最主要的兩條經(jīng)絡,分別位于前胸和后背的中間線,脈通全身,首尾循環(huán)。天真無邪的孩童時代,經(jīng)脈少被干擾,不易阻塞。成年后,當貪念、怨氣和憂患過多時,脈絡會阻塞不暢,致使百病叢生。
我家有一些祖?zhèn)鞯闹尾⊥练剑改笓?jù)此鼓搗一些本草,來清除家人身體內的不暢。他們以身作則,常以藥草本性喻人之本性。他們的言行教誨和這些品性各異的本草,打通了我精神上的任督二脈,讓我定神疏導,澄心清神。
艾草:純粹圓融的心氣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老家河灘上的野艾草應該依然葳蕤繁盛。古詩詞中與“野”相伴的艾草,被媽媽勤勞靈活的雙手團成一個個青蔥悅目的艾糍。
除了做艾糍,媽媽還把它和雞蛋做成湯。輕微的香、淡淡的苦,與我們的尋常生活牽牽絆絆,圓融出一片清朗好時光。我坐月子的時候,媽媽每天將艾葉熬制成濃汁讓我淋浴,艾葉的香氣讓我舒心安寧,洗去的不僅僅是寒濕之氣,仿佛內心所有的焦躁煩悶也一并清除。
《本草綱目》說:“艾葉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合?!鼻嗲喟荩瑯闼卮渚G,但凡有土的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而且,越是長不出其他植物的荒坡草地,越是能找到它。
艾草純粹親善,樸實包容,像極了在數(shù)次大遷徙中顛沛流離的客家人。荊棘路上的磨難使得客家人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用圓融的心去消融不同文化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以及人與人因不理解而生出的戾氣。
砂仁:綿柔但有力量的愛
媽媽經(jīng)常用砂仁煲湯給我養(yǎng)胃?!侗静萸笳妗分^曰:“溫脾暖胃快滯?!毙⌒〉淖攸S色果實散發(fā)出獨特的香氣,讓我胃暖心安。砂仁的濃郁不會很快釋放完,而是在不斷熬煮中綿綿不絕。這是因為砂仁果要把心全部交予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父母的愛是中國式的樸實無聲,他們給予的愛像其貌不揚的砂仁果,在低調中給我溫暖,為我披上一副溫柔的鎧甲。
猶記得一年雷雨夜,我上完晚自習回家,看到家門前一條小路已被積水淹沒,正著急沒有雨鞋無法前行。忽然,黑暗中一束微光照來,原來爸爸已在路口等候多時。他用手電筒照著地面,讓我小心踩著上面鋪好的磚石過去,這時我才順著光線,發(fā)現(xiàn)大大小小的磚石一塊塊被鋪至樓道口。爸爸在前面徐徐引路,我看著他,早已感覺不到風雨打在臉上的刺冷,我只想撲到爸爸背上,感知那如朱自清父親的背影一樣的踏實和被無言的父愛包圍著的溫暖。
我喜歡砂仁不張揚,但又絲絲入扣的溫暖,它教會了我要存仁愛之心,做有大愛之人。也許一次不經(jīng)意、不起眼的關懷就能給他人無限溫暖。無論內藏還是外露,愛都不會讓你獨自負重前行。
甘草:逆境之下的堅韌
小時候,因生病不得不喝中藥時,媽媽總與處于抗拒的我先打上幾回合的心理戰(zhàn)。后來看到我喜食甘草,她便在熬完中藥后先說一句:“喝完后有甘草?!蔽冶悴辉俚挚梗阎兴幰豢趷?,然后迅速含上一片甘草,仿佛那舌尖上隱約傳來的甘甜能消除苦澀。媽媽蹲下看著我,笑著說:“先苦后甜喲,囡囡。”
媽媽每年都會腌制酸梅湯,梅子的酸和甘草的甜,像極了喜憂參半的人生。甘草不是生于順境之物,它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和黃土丘陵地帶,經(jīng)過高溫、嚴寒和風沙的磨礪,把內心熬成了甘甜。
成長路上,父母擔心溺愛會把我變成依賴性強、遇挫就蔫的溫室花朵,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他們堅持從嚴動真,從不會刻意幫我掃除障礙。從第一次面對大孩子的欺壓、第一次獨立做手工、第一次升學考試考砸,到后來第一次離家求學、第一次失戀,我逐步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屢次失利中,磨礪出甘草般的倔強——任你讓我風沙裹身,我只當這是醞釀出甘甜前的打磨。甘草告訴我,縱使生命充滿坎坷,仍要步履不停,向前探索。
當歸:無法割舍的親情
有一段時間工作忙,我較少和父母通電話,偶爾幾次也是寥寥幾句。一次通話時,媽媽得知我因作息和飲食不規(guī)律導致氣血不足,在電話那邊不斷督促我要喝當歸煲雞湯,調氣養(yǎng)血。
當歸,當歸,離人當歸來。我默默念著幾遍,眼淚奪眶而出。當歸,又名文無,在古代被稱作“思念的特效藥”。當你收到遠方親人寄來的“文無”時,表示對方已很久沒有收到你的只字片語,問你何時“當歸”。它是盼兒慈母的“黃塵翳沙漠,念子何當歸”,是思家游子吟唱的“游子疲憊當歸鄉(xiāng),最念老屋居高堂”。
從離家求學到工作,我已經(jīng)在外漂泊了十幾年,每年與父母相聚的時間愈加珍貴。原本是“父母在,不遠游”,現(xiàn)在則是兒何往,父母隨。在與父母分別的日子里,彼此的思念像當歸所濃縮的心血。當歸何止是溫補氣血,更多的是凝聚綿綿無盡的鄉(xiāng)愁。“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還總綁在線上。”當歸提醒我:無論漂泊多遠,永遠也走不出父母的心岸。當身心疲憊不堪時,父母所在之處就是加油站。兒女的回歸,終會一解父母的殷殷相思之愁,他們則讓兒女勞累的身體和迷失的心靈歸于本位。
靈動有性格的本草,在大自然中默默地循環(huán)他們一生的修行,不停地磨煉各自獨特的秉性。待打磨成熟,便是他們饋贈人類之時,完成為人類消病祛疾、調身和心的使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草木皆禪,草本澄心,本草身上有我們需要傳承的美德,人們煩躁的內心需要用本草精神凈化。這便是我們在塵世中的一場修身養(yǎng)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