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勇
熱題再現
一句不經意間看到或聽到的話,一幀美麗旖旎的風景畫,一場激情澎湃的講座,一次自由旅行,一本書……也許都會給你精神的震撼和奮進的力量。人生要不斷為自己賦能,才能有勇氣、有信心走好腳下的路,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請以《為自己賦能》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否則扣分;③不得抄襲;④不少于600字,如寫作詩歌不要少于20行。(2021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作文題)
題型透視
2021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作文命題,依然秉承歷年命題思路,采用“導語+命題”的形式。內容指向了個人的成長,題目貼近生活,使考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同時,題目所給的材料巧妙拓展了寫作思路。無論是立意還是選材,都為考生張揚個性、展示才情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1.抓關鍵詞審題
《為自己賦能》這一題目的關鍵詞是“自己”和“賦能”。其中,“賦能”是寫作的主旨,“賦能”最早是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旨在通過言行、態(tài)度、環(huán)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寫作應該圍繞“從某種事物中汲取積極向上的能量,使自己成長、變得強大”這樣的主題來寫?!白约骸笔菍懽鞯闹黧w,要注重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心靈上的滋養(yǎng)和精神上的成長。從整體看,這個題目強調的是個人的改變,有改變的過程,有改變之后的結果。行文中,要突出誰(什么)怎樣為自己賦能,更要結合自己生活的經歷,突出賦能前后的變化。
2.補充成分來選材
我們要知道,誰(什么)為自己賦能中的“誰(什么)”,就是文章的核心。從材料“一句不經意間看到或聽到的話,一幀美麗旖旎的風景畫,一場激情澎湃的講座,一次自由旅行,一本書”可以看出,“誰(什么)”可以寫人物,如抗疫英雄鐘南山,84歲的他一邊提醒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前往武漢,一邊卻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這份擔當,賦予了自己勇于擔當、為國獻身的正能量;可以寫事物,如從大自然中一株在風雨中昂揚生長的小樹身上得到了啟迪,讓“我”不畏風雨、樂觀向上;也可以寫情感,在母親的一聲聲嘮叨中體會母愛,感受親情的力量;還可以寫閱讀,與書為友,在閱讀中為自己“賦能”……確定好寫作的對象,就要著重展現其特征、特性、細節(jié),挖掘更深的精神內涵。
3.構思布局求精巧
在文體的選擇上,既可以寫成議論文,也可以寫成記敘文。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一般情況下,考生多采用記敘文,在選取典型事例時,可以細致刻畫一件事,也可以是幾件事的組合,比如回憶往事:兒時,奶奶站在村口,直到看到“我”時才露出滿臉笑意;烈日下,父親揮汗如雨,不知疲倦地運送貨物;夜里,母親挑燈為奶奶縫制過冬的棉被。三個鏡頭,分別表達出奶奶的溫暖、父親的擔當、母親的孝順,在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關愛家人,學會了承擔責任,文章敘議結合,點出主旨。
技法點撥
優(yōu)美的語言,讓人如飲佳釀,如品珍茗,回味無窮。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語言富有文采呢?
一、錘煉詞語脫凡俗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猶如一座精美的建筑,而準確洗練的優(yōu)美詞語則是重要的裝飾,古往今來的作家們絞盡腦汁地“煉字”,就是為了尋找到最能傳情達意的唯一之選。尤其是敘事寫人的文章,動詞、形容詞用好了,能收到“一字傳神”的效果。
例如習作《美麗的智慧》一文:“安靜的考場里的空氣隨手一抓,都是一種緊張。”句中的“緊張”是一種抽象的心理感受,居然可以用手來“抓”,多么形象生動、具體可感!
二、巧借修辭添情趣
修辭是語言藝術的花朵。比喻、擬人可使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排比、反復可使語言富有氣勢和節(jié)奏;設問、反問可發(fā)人深思,引人入勝;烘托、對比可使事物的特點更鮮明、突出。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能夠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富有文采。
在修辭手法中,比喻和擬人是最常用的。例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山尖上的雪比作一道銀邊,寫出了雪的晶瑩閃亮。再如:“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羞了,微微露出點粉色?!边@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山腰上的薄雪寫得十分可愛。
在文章中運用引用和排比,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幸福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幸福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愉悅?!边@句話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恰當引用古詩詞,既生動地寫出了幸福的含義,又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三、善用句式表情意
現代漢語的句式豐富多彩,常見的有長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反問句、設問句、對偶句、排比句等,要想令自己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就要注意各種句式的交錯使用,從整齊中求變化,從和諧中求靈活。如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中有這樣一段話:“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車,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哪還有不好走的路呢?”這段文字就巧妙地將對偶句、反問句等多種句式融于一體。
四、引用佳句顯才情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詩人、作家燦若繁星,他們的作品成為后人寶貴的財富。古典詩詞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佳句,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冕的“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文章中穿插一些這樣的名言佳句,不僅能使語言富有文采,同時也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總之,“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我們的作文只有語言出彩求新,才能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作工坊
為自己賦能
一考生
我家對面是一處正在建設的小區(qū),工地正對著我的書房。中考迫在眉睫,每天天不亮,我都在工地嘈雜的人聲和機器轟鳴中醒來。每天深夜,我還要在倒班工人的工作聲中入睡。
周六這天,我坐在書房看書,可對面工地上的聲浪攪得我心神不寧。六月的天氣很熱,太陽剛一冒頭,地上就像著了火。
“心靜自然涼”“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我搜腸刮肚,翻出勸自己靜心的句子,想給自己浮躁的心找點兒安慰。然而,并不管用。
臨近中午時,我索性扔下書本,拉開窗簾,滾滾熱浪仿佛要隔著玻璃沖進開著空調的書房,工地上卻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有的工人師傅索性脫掉上衣,露出古銅色的皮膚。隨著工人揮動的臂膀,我好像看見汗珠正從他們的臉上、胳膊上、脊背上滲出來。那大大小小的汗珠,在陽光的直射下,晶瑩剔透。
我推開窗,想看得更加真切。然而,熱浪瞬間涌進屋來,我趕緊關了窗。窗內窗外,冰火兩重天,我想象著工人的不易。一時間,那些錘頭砸在鋼筋上的聲音,那些鋸片切割木頭的聲音,那些磚頭、石頭碰撞的聲音,仿佛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又一層樓快要封頂了。下午,天陰了下來,似乎要下雨,在忙著澆筑混凝土的工人們,進度明顯加快了?!傲绿?,娃娃臉”,豆大的雨點開始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戶上。
“好!”幾十名工人站在暴雨中,異口同聲地仰天大喊。
他們是想發(fā)泄生活的疲憊,還是在為自己的勤奮喝彩,又或是在感謝老天給他們帶來了涼爽?
一瞬間,我忽然有些感動。也許那叫好聲本就是隨口而出,并沒有什么特殊含義,但在我看來,那卻是一種發(fā)自心底的聲音。他們的生活單調辛苦,那喊聲是他們在為自己的生活減壓,為自己的命運賦能。
我推開窗,向著對面的方向,大喊一聲:“好!”喊聲淹沒在嘩嘩的雨聲之中。我知道,在這關鍵時期,我也需要一聲來自心底的喝彩,來為自己賦能。
窗外雨聲嘩嘩,我的心卻格外寧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本文有刪改)
名師點評
工地勞動本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考生卻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力量,可見行文選材獨特。更令人稱道的是,考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嫻熟:
1.古詩引用。考生在文中對古詩的引用恰到好處,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推動了文章的敘述。
2.對比鮮明?!拔摇钡臅康陌察o與工地的熱火朝天形成對比,“我”的書房的涼爽與室外天氣的悶熱形成對比,這些對比體現出強烈的反差感,使人印象深刻。
3.刻畫細致。對雨中工人勞動場面的描寫,甚至帶有幾分浪漫主義色彩,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深化了“為自己賦能”這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