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樺
遠離鬧市的繁華,車子鉆入了蜿蜒的小巷中,在灰白的泥石雕花前停下了。家人仿佛對這江南小鎮(zhèn)——西塘有著特殊的情懷。一下車,我便被拉到了一座高大的祠堂前。
抬頭,映入眼簾的是“吳家祠堂”幾個大字。跨過朱紅色的門檻,我置身在寬敞的祠堂中,感受到濃郁的古樸韻味,一呼一吸都充滿了歲月的味道。人流穿梭其間,仿佛在百年的歷史中穿越。那苔痕斑斑的古墻更是筑起百年的輝煌,那滄桑的模樣讓我忍不住去細細撫摸它。
出祠堂,抬眼望去,清晨的薄霧還未消散,只見陽光自那云層的霧幔中掙扎著要出來,卻怎么也破不開濃霧厚云,便只好隔著霧幔,鳥瞰大地。在那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地透出一絲絲金黃的微光,給江南小鎮(zhèn)披上一層朦朧的外衣。此時,家人的催促聲傳來,我只好匆匆離去。未能跟柔媚的清晨合影,成了我心中的一絲遺憾。(近景與遠景相結合,祠堂近景的古樸韻味與放眼望去的朦朧,是江南小鎮(zhèn)給人的第一印象。)
邁著輕快的步伐,我踏上了小橋。橋上的石頭已褪去了鮮明的棱角,只留下無盡的滄桑。站在小橋上,清澈的河水載著玲瓏的小船,從船里飄出《漁舟唱晚》的樂曲聲。這優(yōu)美的樂聲從船的這頭飄向那頭,似有“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景象。小船經(jīng)過的地方漾開一圈圈漣漪,向四處散開。溫和的風兒撩起人們的頭發(fā),同時也撩起了江南女子嬌俏的情態(tài)。江南女子不施粉黛、不穿華服,舉手投足間散發(fā)著樸素的魅力。她們在岸邊隨意地舞動著,似柳枝搖曳,倒映在水中,竟有水中蓮步的意境,與那悠揚的樂曲聲配合得天衣無縫。(江南的小橋、小船、河水,還有如水的女子,風景畫與風俗畫完美結合,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的常態(tài)。)
柔媚的女子多淚,柔情的江南多雨。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來,那淚珠般大小的雨滴使江南看起來更加令人憐惜。在河邊洗衣的婦人忙托著木盆,小步跑回了小屋。到了中午,路上的行人少了,熱鬧的江南漸漸安靜下來。我猜想,柔媚的江南應該是與午睡的人們一起,沉醉在美好的夢中了。(雨中的江南,人文氣息的加入使得場面描寫鮮活起來,小場景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我所到的房屋沒有華燈的點綴,沒有高大的院墻,只有周圍一排排小木屋和泥石小矮房,但這應該是江南畫師的點睛之作吧!
此刻,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詞——歲月靜好。是??!多想時光靜止在這一刻,讓我永遠沉浸在江南的懷抱里。
我想,那美麗、肥沃、富饒的江南土地上,繡著一朵朵江南之花,流淌著一條條江南之河,筑著一道道滄桑圍墻,讓人流連忘返。
即便歲月流逝,昔日美景已蕩然無存,江南,你仍是我心中最美。無論是那柔弱的江南女子,還是那多情的江南小河,都讓我難以忘懷。
總評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相結合,將江南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篇文章讀起來十分流暢,文通句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江南的喜愛。通過品讀文章,我們總結出寫游記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順序合理,移步換景。交代游蹤,記述游覽的經(jīng)過,以此串聯(lián)全文。
2.景中有人,融情于景。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
3.人文氣息,豐富內(nèi)涵。自然景物要細致,人物活動也必不可少,這可以讓游記更具有人文氣息。
4.抓住特征,突出重點。每一處景物都有特點,結構安排詳略得當,才能寫出其特別的美。
掌握以上幾點,寫好一篇游記便不是難事了。
(講評教師? ?畢紅昌)